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

2020-04-26 10:08郭楠楠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盐粒振动身体

郭楠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即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态度的核心在于探究精神,而科学知识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结果。可见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设计探索声音的活动时,我首先思考的是关于声音幼儿可以探索的内容:声音从哪里来,怎么制造有趣的声音,怎么控制声音的大小,如何制作可以发生的乐器,如何让声音消失,等等。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声音都是用来听的。我意识到怎么“看见”声音这一问题可以拓展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主探究,发现并理解“发出声音时会产生振动”这一科学原理。

活动目标

1.探索声音的形成,了解物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会产生振动。

2.尝试设计 “聲音追踪器”,并使用“声音追踪器”感知声音。

活动准备

1.碰铃、铜钹、八音敲琴、小锣、音叉、小音箱,每组一套。

2. 制作“声音追踪器”的材料:纸杯、塑料薄膜、橡皮筋、盐粒等。

活动过程

一、制造声音:感知物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会产生振动

1. 用身体制造声音。

教师播放音乐《我的身体都会响》,引导幼儿根据歌词提示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从而引出用身体制造声音的话题。

师:刚才我们用了哪些身体部位发出了声音?

师:除了刚刚发出的声音,你们还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试试看怎么让声音延长一点。

幼儿自主尝试用身体部位发出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

师:发出声音的同时,请你把小手放在脖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与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发出声音的同时摸一摸脖子,感受发出声音时声带的振动。

师小结:当我们说话或者发出声音的时候,脖子上会感觉到振动。

2. 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碰铃、铜钹、八音敲琴、小锣、音叉等材料,请幼儿任选一样尝试制造声音。

师:刚才我们是用身体发出声音的,那现在老师给每组小朋友提供了一些材料,请你试试看,可以用这些材料发出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声音吗?

师:摸一摸正在发出声音的材料,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原来物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也会产生振动。

【说明】这一环节只要求幼儿发现发出声音的时候会有振动,不需要幼儿深入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原理。

二、追踪声音:制作“声音追踪器”

1.探索“声音追踪器”的使用方法。

师:刚才我们发现,不管是用身体发出声音,还是用其他材料发出声音,都会有振动。那这样的话,我们在生活中除了用耳朵听,还可以怎么发现声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声音追踪器”,可是我的说明书弄丢了,你们帮我看一看,这个“声音追踪器”是怎么用的呢?

师:请你想一想,怎么使用“声音追踪器”,让声音的振动可以看得见?

师小结:把“声音追踪器”放在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上面,“声音追踪器”上面的盐粒就会跳起来。

2.制作“声音追踪器”。

提供纸杯、塑料薄膜、盐粒、橡皮筋等材料,引导幼儿自制“声音追踪器”。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声音追踪器是怎么制作的,然后使用桌上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声音追踪器”吧!

三、实验验证:使用“声音追踪器”

师:“声音追踪器”设计好了,试试看,你的追踪器能把声音找到吗?

师:为什么有的“声音追踪器”没有成功?

【说明】部分“声音追踪器”可能会因为塑料薄膜没有绷紧,或者盐粒放得太多而失败。教师只需要引导幼儿继续尝试调整、验证即可,不需要幼儿深入了解其中的原理。

师:没有成功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活动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感受到声音。

活动反思

首先,活动环节衔接流畅。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我通过一首奥尔夫音乐《我的身体都会响》引导幼儿一边用身体发出声音,一边进入活动场地,把活动自然地导向用身体制造声音,让整个活动过程顺畅衔接。

其次,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思维特点会让幼儿很难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原理,但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感知到发出声音的同时声带或材料的振动。因此第一环节中,我让幼儿用身体和各种材料制作声音时,用小手摸摸声带或发出声音的材料,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小手摸在脖子上感觉麻麻的。接着幼儿将这一经验迁移到用物体发出声音的环节,发现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也会摸到麻麻的感觉。这样,通过主动探究,幼儿初步发现了“发出声音的同时会伴随着振动”这一科学现象。

最后,活动目标指向科学思维。本活动中教师着重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尝试使用 “声音追踪器” 来感知声音,看看自己制作的“声音追踪器”是否能够成功地捕捉到声音的振动,在“试用”不成功时引导幼儿猜想原因。幼儿猜测“声音追踪器”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声音追踪器”上面的塑料薄膜没有拉紧、盐粒放得太多、追踪的声音太小等。于是,我让幼儿继续调整自己制作的 “声音追踪器”,再次进行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猜你喜欢
盐粒振动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振动与频率
有一年夏天
我de身体
盐与大海
我们的身体
我为自己带“盐”
身体力“形”
谁先分出来
振动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