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享青岛“酒”事

2020-04-26 10:07魏浩浩
走向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老酒黄酒白酒

魏浩浩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存在着,但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象征。人们愿意把可乐定义为“肥宅快乐水”,这里面更为突出的是“宅”的特质,而人们对酒的定位,却是多种多样的。人们高兴时喝它、痛苦时喝它、苦闷时喝它、寂寥时喝它...这样看来,无论哪一种场合,酒的出现都是十分应景的。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酒文化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就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转眼青岛,一座“年轻”的城市,渗透着浓郁的酒文化。或许历史进程让青岛获得了天赐的优势,在传播酒文化方面有了别具一格的表现。无论是冰爽金黄的啤酒,还是浓香四溢的老酒,亦或是极具风格的白酒,都透露着青岛人对“酒"这件事的认真与讲究。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酒”这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仅成为了世界各地最为流行的一种饮料,更成为青岛“走出去”的“秘密武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青岛、感受青岛。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难,把酒言欢对空盏。”寻一知已不易,得一好酒可贵。细数着青岛的“酒”事,感受人间的温情。

令人无法冷落的“青啤”

一说到青岛的酒,啤酒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代表。这里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崂山啤酒、崂特啤酒等多个不同系列酒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岛喝到的青啤、崂啤大都是崂山水酿制,口感更醇香。一到夏天,仿佛进入了青岛的“啤酒时间”,青岛人对于啤酒的热爱来得更加直接。夏天夜晚,你会时常看见人们拎着三两斤散啤回家享受。所谓“拎”着,一点也不夸张。青岛人带啤酒回家去喝,会用个透明塑料袋装着啤酒,这种现象多被外地人误解并成为“青岛三大怪”之一,这也成为了很多游客来青岛必须需体验的事情。所以,在夏天午后,你在大街上看到三三两两的行人拿着塑料袋、插着吸管喝啤酒,不必太在意,那是人们在体验青岛的“啤酒文化”。

在青岛人的喝酒理念中,喝白酒要小口酌,喝啤酒则可以一口干,比较下来还是喝啤酒有喝酒的感觉,在青岛方言中,喝读开口音“哈”,甚是豪爽,与啤酒的一口干很是匹配。塑料袋中装着满满的啤酒,金色的啤酒和白色的泡沫构成青岛别致的街景,啤酒花的香味弥漫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老大爷坐在树影婆娑的小啤酒屋前,一两盘毛豆、10多斤啤酒,就是诗意悠哉的一个下午。亦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寻一块阴凉地摆开棋谱,每个回合结束后啜饮一口青岛啤酒,那清爽畅快的口感清凉了一夏。就算是寒冷的冬天,在暖融融的房间里,打开一罐青岛啤酒,边喝边欣赏着海天一色的盛景,何尝不是另一种享受。

不少外地游客来青岛,为的就是;一品正宗的青岛啤酒,体验一下国内高规格的青岛啤酒节,因此,旅游人群中饮啤酒的居多。而在青岛市民中,除非常正式的宴请用白酒和葡萄酒之外,各种场合饮啤酒的居多,啤酒在青岛的酒类消费市场中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每年5月开始,天气渐渐热起来的时候,青岛酒店的经营范围开始向露天拓展,烧烤摊和成排的桌椅逐渐布满了大街小巷,生意非常红火,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就着烧烤大口喝着青岛扎啤。曾有人这样描述拥有这般场景的青岛:“大街小巷上都是流动的盛宴,每个小酒馆的外面,都搭起了桌子,哪怕尘土飞扬的马路边,大家也都无惧汽车尾气……吃喝得不亦乐乎。8月份的啤酒节,更把这流动的盛宴推向了高潮。在这个季节,青岛人的血液都是金黄色的。”

据说,青岛啤酒在过去的山东内陆地区是一种“奢侈品”,招待“贵宾”才喝青啤,普通场合一般喝当地啤酒。其实,何尝在山东内陆是奢侈品?以青岛人喝啤酒的量,在北京、上海更是“奢侈品”。以上海为例,过去青岛啤酒在中小菜馆要卖到10块钱一瓶,在高档酒店则卖到好几十元,而青岛人能喝五六瓶的人比比皆是,算下来可能比喝白酒、葡萄酒的成本都要高。然而只有老青岛人依旧对本地青啤挚爱有加,只是因为外地“青岛啤酒”的生产工艺应该和青岛本地酒厂实际没有什么区别,但用的不是崂山水,因此口感和味道会有所差别,当然,只有爱青啤的老青岛人才能体会出其中不同。

酒香飘千里,老酒暖人心除了青岛啤酒名扬天下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浓郁酒香能俘获人们味蕾,那就是黄酒,而能代表青岛的黄酒便是即墨老酒。相传武松打虎前,在景阳冈上连喝18碗;孙二娘开店,将蒙汗药偷偷放进去的都是这种黄酒。作为2000多年传承的佳酿,相传田单火牛阵破敌之后,犒劳战士们的,就是即墨老酒,所以有“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之说。

据了解,即墨老酒是以黍米为原料,陈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传承并严格遵循“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是经自然发酵而成的原汁酒,斤米酿斤酒,

具有红褐透明、微苦焦香、后味深长、盈盅不溢的典型风格。一到秋冬季节,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买一坛子即墨老酒,等到阖家团圆的时候,暖上一壶,特别适合女士和老人喝。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老酒有舒筋活血、补气养神的功效,熬制阿胶需要老酒,很多中药也把老酒当作药引子。

要知道,在世界三大发酵古酒——黄酒、啤酒和葡萄酒中,黄酒是惟一起:源于中国的酿造酒,而即墨老酒的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以前。据了解,即墨老酒起源于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沧桑,延续至今,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优秀的品质、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特色即墨老酒品牌文化,成为中国黄酒的北方代表,堪称历史名酿、中华瑰宝。而今,即墨老酒产能、品牌比翼齐飞的格局,奠定了“南有绍兴花雕,北有即墨老酒”的行业地位,中国黄酒南北派系自此形成。

时至今日,即墨老酒不单单是一件普通的商品,还承载了世人的希冀与梦想,尤其是在山东地区,老人祝寿,晚辈们要带上即墨老酒来庆贺,以表示孝心,寓意着老人健康长寿;妇女坐月子要吃婆婆用即墨老酒煮的鸡蛋,以补充体力、排出体内湿气;百姓家中遇到什么喜事,都会存上几坛封坛即墨老酒,将来在生日、婚庆、生子、升迁等时刻取出来与亲朋好友分享饮用……即墨老酒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或者程式,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和深人人们的内心,就像血液一样,早已融进了人们的骨子里,融进了人们朝夕与共的生活习俗和情感寄托之中。

白酒练就好酒量

“不喝琅琊台,感情上不来!”在青岛,喝过白酒的人,几乎都喝过琅琊台酒。这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琅琊酿酒工艺更是成功入选了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谈及琅琊台酒历史,是十分深远的过往。每当欣赏现代人演绎徐福东渡启航大典时,我总在想:当年秦始皇赐给徐福的酒,是不是琅琊台酒?也许真有这个可能。因为据考证,琅琊台酒源起战国,它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当年,琅琊人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取琅琊山泉之水酿制成酒,献于勾践,勾践饮后大赞并为酒命名“琅琊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寻求长生不老药3次到琅琊。由于练仙丹需以药人酒,秦始皇令方士徐福研制出酒香浓郁、清冽甘甜的仙酒并取名为“琅琊台御酒”。自此开始,琅琊台御酒得以在民间流传。民间酿酒师们利用山泉和优质的粮食,改进酿酒技术,使琅琊台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琅琊台酒就是以浓香型为主的白酒,它以高梁为主要原料,混合一定比例的小麦、大米、糯米、玉米,优质大曲发酵,五粮固态酿造,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老五甑生产工艺,酿造出优质白酒。青岛人愿意在喝白酒的场合选择一款“自家酒”作为招待,琅琊台酒就是“自家酒”的代表之一。

实际上青岛人很少喝低度酒,认为高度才能有益身心健康,友谊地久天长。所以,在青岛,不仅有70°的小琅高、60°的张氏蟾公酒还有56°、53°的机场白酒、寺后老烧锅,反正很少见到50°以下的。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列人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莱西张氏蟾公酒,由于采用高粱、大米、大麥、小麦、大黄米、豌豆、绿豆7种原料,被当地人称作“七粮液”。先专制泥窖发酵90天,再“古法大锅”蒸馏、出甑、冷却,进入90天的再度发酵,产量稀少,口味正宗,属于大沽河畔的天作佳酿。

中国人都知道,对于失意和失败的时候,那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对于喜好喝酒的人来说,喝酒的醉意可以使他们到达一种境界,或者是世外桃源的境界,或是亢奋激动的境界,或是自我满足的境界,或是心无旁骛的境界……这种境界使他们对酒欲罢不能。酒,有时就成了他们心灵的港湾。而青岛人的酒文化里,多了一份享受、一种交流,更多了一种情感。不是“醉中取胜”,而是“醉里快乐”。

猜你喜欢
老酒黄酒白酒
老酒收藏投资六个方法
黄酒小记
冬季饮黄酒,花样喝法更营养
白酒局变
桃花煮酒
普通老白汾酒一瓶也值一两千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听李波谈古董级老酒收藏
黄酒:秋冬常饮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