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
摘要: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更加特殊和复杂。在精确扶贫政策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在经济生活、生活保健和心理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建立以家庭养老和多种养老方式为基础的制度,关注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实现“精准助老”。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贫困农村地区 养老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43-02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了国家政府与人民的高度重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联合国估计到2065年,老龄人口的增长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农村不仅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我国现有的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如何使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精准扶贫政策与贫困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关系
1.精准扶贫与养老服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示。精准扶贫目的是根据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科学识别贫困群体,然后进行精准帮扶和精确管理,解决之前粗放式扶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扶志+扶智+扶技”的方式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帮助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
养老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从而满足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2014年9月,财政部和其他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加快政府部署,购买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功能完善、规模合理、城乡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家庭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和老年护理员培训。
2.精准扶贫政策为解决贫困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问题提供了机遇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放弃在乡务农转向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空心化状态。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方面缺乏必要保障,在生活方面缺乏相应的照料,在精神方面因缺乏子女的陪伴而越发孤独,因此,农村成为了我国养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我国的养老服务存在的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不足、提供服务的效率低、提供养老服务的人才缺乏等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而在贫困农村地区则更甚。精准扶贫政策指出:有必要完善贫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领域实施政策兜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同时,国家扶贫政策由“输血”改为“造血”,在农村地区实行产业带动,先扶上马然后再送一程,吸引农村年轻人回乡进行创业与再就业,在改善家庭经济情况的同时能够在生活和精神方面给予老年人更多照顾,为贫困农村地区注入新的活力。
3.养老服务问题的改善促进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国家各部门在推进贫困户在教育、就业和医疗方面进行脱贫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和重视贫困地区的养老问题,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的扶贫政策为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提供了机遇。虽然精准扶贫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与住宿条件,但仍有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堪忧。本文通过调研对我国的养老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寻求更有效的建议和意见,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实现小康生活。
二、我国养老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调研过程中,项目组组织调研区域的社区主任、社区干部、村干部等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中,社区主任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干部和村干部分别介绍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和真实需求。此外,项目组成员分别对村干部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的养老服务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老龄化的趋势加快,贫困发生率较高
2018年贫困农村地区的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3%,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在走向瓦解,急需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农村地区老龄化趨势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劳动技能开始退化,记忆力减弱,自理能力减弱,社会交往圈层减小,很难进行自我脱贫,导致贫困农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较高。
2.老无所养,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缺乏
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但是仍然要进行生产活动,进行艰苦的劳作,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退而不休,或者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或者为子女带小孩。部分老年人由于残疾或身体等原因,无法照顾自己,精神生活匮乏。调研中发现村民刘某,男,71岁,本人年老,智力不高,文化素质低下,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能力弱,还有一子,41岁,男,未婚,听力三级残疾,靠打零工维生,家庭属于低保型贫困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其低保金和其子打零工收入,年均人收入约为3013元。虽然刘某家的经济情况已经满足国家的脱贫标准,但是在生活、精神照料和脱贫的可持续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3.家庭遭遇困境,后劲不足
贫困农村地区存在更多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老年人年事已高,劳动能力下降,无法自我照顾,但是子女不在身边,或是子女存在残疾,或是劳动能力减弱、子女因病已经英年早逝,又或者是无婚娶仍单身一人。这部分老年人由于家庭自身原因,遇到较大的困难,脱贫的后劲不足,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刘某,帮扶干部与刘某家人商量,带其进行了危房改造;在产业帮扶方面,帮扶干部为刘某家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其种植猕猴桃2.5亩,养殖肉兔发展经济,提供化肥与生产工具若干。可事实上,虽然国家和帮扶干部采取了帮扶措施,但是刘某及其儿子却无法照料猕猴桃、肉兔等。因此,在脱贫的持续性方面,刘某家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脱贫后劲缺乏,需要更多关注。
三、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建议
贫困农村老年人生活照顾和精神健康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解决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时,我们要多措并举,从而使贫困农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1.建立以家庭養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制度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要想解决贫困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乏力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与再就业。精准扶贫政策给予了贫困地区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年轻人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回乡创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对家人给予更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照料。除了家庭养老以外,还要完善社区养老、养老院等其他的养老方式,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投入,拓宽养老机构服务的内容;大力鼓励互助养老,鼓励老年人相互照顾与扶持。
2.关注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极其匮乏,一年四季得不到子女的陪伴,很容易感到孤单。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费投入,举办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对老年人的精神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针对老年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可以举办老年健康养生小课堂、棋牌比赛、老年人舞蹈、播放电影等活动。通过这些受欢迎的活动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解决他们精神上的孤独问题。
3.利用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进行“精准助老”
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帮扶干部和村委会根据贫困户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助老”,将贫困户中的老年人划分出来进行块状管理,摸清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照顾与精神健康现状,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帮扶。
四、结语
造成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贫困问题。老人因缺乏经济收入而导致生活质量较低,生活水平下降,并且缺乏来自子女的精神陪伴。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提供了机遇,而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解决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村发展提供了保障。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问题比较复杂,解决贫困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贫困农村地区既要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集中攻坚,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又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卢凡凡.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以东阿县为例[J].吉林农业,2019(10):24-25.
[2]杜彦.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精准养老问题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8,39(6):98-102.
[3]张华.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地区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J县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21):123-126.
[4]吴丹.民族地区贫困户家庭发展能力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8.
[5]王琪.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贫困地区农村居家养老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6]戴沅均.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框架[J].农业经济,2018(5):100-101.
[7]马菲菲,程杰建,石泽文,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问题:以泸溪县94个贫困村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4):83-86.
[8]唐金成,周园翔,王露浠.精准扶贫视角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究,2017(7):62-67.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