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办学育人无论是模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江汉大学通过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在学生实践创新环节,开创了一番新局面。首先界定“新青年下乡”之“新”的内涵,再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论证了“新青年下乡”的创新之处,包括平台创新、模式创新和内涵创新。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活动在新时代有特殊意义,体现了新时代高校办学育人新作为。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新青年下乡”活动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48-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和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武汉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自2017年2月以来,4所武汉市属高校48个学院率先“试点”,按照“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的运行模式,107个班级的大学生走进黄陂、蔡甸、江夏、新洲4个新城区共107个精准扶贫村进行结对帮扶[1]。有序、有目的的新青年群体下乡,既给结对村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为高校思政育人和实践育人提供了有益借鉴。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无论是实践平台、模式还是内涵,都是一次大胆实践与成功创新,彰显了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办学育人的一大亮点。
一、“新青年下乡”之“新”的内涵
今日“新青年”,它的”新”体现在青年所处时代背景焕然一新。青年囊括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有来自城市的青年,还有来自农村、用自己所学回馈家乡的青年学子。下乡活动也包含新的模式和内涵,采取的是一种村校互助互惠模式。青年学子以大学所学运用到农村实践活动中,带领农村走向更好的方向,这是振兴乡村迈出的一小步;对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的青年学子来说,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品格和能力,这是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一大步。“新青年下乡”,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新青年下乡”的实践平台创新
武汉“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武汉市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而作出的特色决策,由武汉市委、市政府牵头,市属高校率先试点,在积累总结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向武汉市其他高校扩展,形成“点面”结合、率先示范、多校并举的良性互动局面。学校结对帮扶的对象也是综合考虑了武汉市实际情况后定下的四个周边城区,选取这些新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村,是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一步。大学生的到来,可以给扶贫村注入新鲜血液和创造性想法,为贫困村的发展尽一份力。这种村校联合、协同发展的模式,搭建了一个长期发展的平台。高校学生下乡,涉及学生人次多、批次多等问题,但并不是一次性地盲目下乡。每一批次学生下乡,都会根据下乡学生专业特色,联合下乡当地实际情况,用学生所学专业解决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形成长效跟踪观察机制。
以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为例,校内各个学院都有自己定点的结对帮扶村。下乡过程中,学院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结对村开展工作。比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针对结对村村民法制意识薄弱问题,法学院开展法治惠民普法工作。在下乡过程中把法制宣传带到田间地头,宣传法治精神,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对有法律方面疑问的村民,学生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学生与村民的互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帮助村民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普及村民法律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且法律条文众多,村民也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疑问。因此,法学院在结对帮扶村的普法活动中,旨在打造长期品牌。结合帮扶村现状,制定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法律援助计划。对于需要法律援助的村民,安排法律援助小分队跟进。对于普法的内容,也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贴合实际。江汉大学类似的有针对性的下乡活动还有很多,大多形成常规性活动,并与寒暑假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全覆盖、不间断的运行机制。“新青年下乡”这一实践平台的搭建,创造了一种村校双赢的局面,是当代大学生实践平台创新的一大亮点。
三、“新青年下乡”的实践模式创新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初步积累了一定经验,这得益于这种实践模式的创新。“新青年下乡”活动,就农村与高校双向合作交流模式而言,双方都在尝试互动模式的创新。在结对村助力高校学生实践模式驱动下,江汉大学在下乡过程中开展了三大模式创新教育。
(一)乡土资源教育
1.利用结对村周边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
比如,参观当地的革命遗迹,重温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故事,让下乡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不惧牺牲、勇于拼搏的伟大精神,更加捍卫祖国的尊严与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开办红色故事讲堂
邀请当地知名先贤、老党员、上过战场的老兵等讲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红色历史与党的发展历程,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过去的艰辛岁月,增进学生对当地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文化传承教育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2]。以江汉大学“我们的节日”专题活动为契机,把节日背后弘扬的传统精神与乡土文化联系起来。比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阳节为当地老年人献上一场气氛热烈的演出,以安慰空巢老人无人陪伴的内心等。在传统节日开展纪念活动,既能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情感教育的一种途径。此外,江汉大学学子根据新青年下乡活动的体验与感悟,原创一出《新青年下乡》话剧,生动演绎了江大学子勇担振兴农村的重任,自觉接受社會锻炼的故事。这种以舞台表演的途径扩大下乡影响的方式,既是对学生下乡活动的一个整体总结与呈现,更是把下乡过程中的感人事迹通过表演的方式,鲜活地展现在更多人面前,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青年下乡活动中来,同时这也是保持下乡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的一种方式。
(三)思想引领教育
把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与政策方针带进乡村,密切党和国家与朴实民众的情感。下乡学生党员、先进个人等也密切团结在一起。在一些特殊节点,以开设主讲课堂、印发宣传册等方式,用朴实的言语把国家的政策方针尤其是惠民政策、党对农民的关心牵挂带进农村、带到基层。比如,江汉大学组建了十九大精神宣传团体,邀请十九大代表、思政教师、省“青马工程”学员和青年先锋现身说法,用十九大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深入农村,团结村民。
在下乡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格品质、思想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他们在收获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也为新农村建设出了一份力。
四、“新青年下乡”的实践内涵创新
今天的“新青年下乡”实践活动,在活动内涵与外延上,皆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江汉大学“新青年下乡”活动以专业为依托,开展理论育农、科技支农、文艺乐农、爱心助农、生态兴农五大行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3]。在理論育农方面,全面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和当地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利用学生党员、先进个人在村民中间宣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下乡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带领村民学习国家的“三农”政策,宣传党和国家对于农民的政策扶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在科技支农方面,依托专业背景,在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调研,帮助村民科学种植,科普农业技术知识。借助武汉高校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大好时机,结合当地农业现状,以“互联网+农产品”创业模式,与村民合作,帮助村民提高农产品销量,同时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文艺乐农方面,组织音乐学院及学校相关社团师生在节日里为当地村民呈现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组织当地儿童学习音乐、舞蹈,让当地人参与到下乡活动中来,共享下乡活动带来的成果。在爱心助农方面,以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和失独老人为重点帮扶对象。针对留守儿童开办儿童辅导班,把孩子集中在一起,既帮助村民分担照看孩子的重任,也使孩子学到了知识。对于空巢老人、残疾老人等,采取上门慰问的形式,陪他们聊天,聆听他们的故事,或是给他们表演节目等,用爱心温暖老人。在生态兴农方面,主要开展水质抽样检查、园林绿化种植规划、垃圾分类清理等活动,对口学校相关专业以小组调研的方式,各自完成调研报告,再依据结对村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
五、结语
“新青年下乡”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它的创新体现在实践平台的创新、实践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内涵的创新上。从村—校合作的联合教育平台出发,江汉大学的“新青年下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质量,也为未来高校实践创新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勋,刘懿.略论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举措[J].读与写杂志,2018,10(15):65-66.
[2]刘懿.“新青年下乡”活动:武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J].大家思考,2018(7):51.
[3]杨家喜.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势:以武汉“新青年下乡”活动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4(38):182-183.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