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革命历史档案开展思政教育

2020-04-26 10:05李勇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李勇

摘要:革命历史档案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具有较高的价值内涵,将其优势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循着革命的历史足迹,探索利用革命历史档案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方式,从革命历史档案与科学研究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几方面,形成一种思政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革命历史档案 思政教育 档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40-02

革命历史档案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其实物和文字都包含着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革命历史档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将其运用到学校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对革命历史档案中蕴含的价值予以充分挖掘,并将其运用到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以发挥其优势具有现实意义。

一、思政教育与革命历史档案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较大提升。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專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有着积极意义。许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革命历史档案的价值内涵,并将其应用于思政教育过程当中。革命历史档案在内容方面尤为丰富,对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价值观念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革命历史档案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带来了更大可能[1]。然而,从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内容缺乏创新

尽管不少高校已意识到革命历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将革命档案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时,缺乏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教师选择的革命历史档案内容未依据时代变化而推陈出新,革命历史档案与思政教育衔接度不够理想,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

(二)思政教育与革命历史档案融合流于形式

大部分高校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为重视,但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却相对不高,在挖掘革命历史档案的内涵价值方面不够深入。同时,革命历史档案应用于思政教育过程中,未重视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只停留于表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造成一定影响。

二、革命历史档案应用于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以科学研究助推思政教育改革

革命历史档案是记录党史、军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党史和军史的重要现实依据。将革命历史档案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面着手:首先,可以将档案室里保管的实物和文章原稿以展览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主动深入挖掘历史档案中更深层次的内容[2]。其次,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思政教育视频,其视频内容应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及高校学生的特点予以创新。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内容,领悟到其中的价值内涵。如此一来,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也能理解其中内容,明白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并逐渐从革命历史档案中汲取相关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最后,通过强化与学校其他思政教育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态,高校档案室也可以主动协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利用档案室的服务来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

(二)将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编入授课教材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来进行,若要将思政教育与革命历史档案有机融合,有必要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档案更具价值的教学内容。高校的思政理论课使用的教材都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教学大纲统编,而各高校的教育特色及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可以依据办校特色等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内容对原有教材进行补充。各地方高校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材授课时间、课程设置的情况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写本土教材[3]。除了缩写本土教材,还可以将革命历史档案直接应用于课堂的授课中。例如,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革命历史档案作为事例或者是论据来论证课堂上学生难理解的观点和论点。结合思政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适当安排档案内容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例如,在思政课上讲到毛泽东思想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可以穿插革命历史档案资料中记载的红军长征的史实。教师结合该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学生对长征的背景及时间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思政课程的教学重点理论知识了然于心。总之,革命历史档案与思政理论课的结合,使得教学模式得以优化,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得以有效衔接,课堂氛围更富趣味性,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也由此得到显著提升。

(三)将革命历史档案内容融入校园文化

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除了有教书育人的功能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非常有益。将革命历史档案渗透于校园文化当中,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举办校园活动

可以将每一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的诞辰与档案馆的资料结合,举办校园革命历史档案展、革命历史学习报告会、学生校内辩论赛和档案专题讲座等活动。例如,在五四青年节时,以档案展的形式来还原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同学们理解当时的青年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责任,而作为现代青年的我们应该为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

2.以档案为创作原型或元素,创新艺术形式

例如,将档案的人物原型搬上话剧的舞台,或者是学校校园剧的舞台,在展现大学生艺术才能的同时,也使观众了解了革命历史。再配上革命历史档案中记载的先烈们的诗词和散文表演,会使学生不但记住了历史,而且对革命历史文化朗朗上口[4]。

3.安排与革命历史档案有关的知识竞赛或是歌咏比赛等活动

知识就是从了解世界、了解大自然而来的,想在革命历史知识竞赛中获得名次,就需要大量翻阅历史文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去查阅历史档案,这也是革命历史档案融入校园的好时机。

(四)应用新媒介宣传革命历史档案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普遍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新媒介的快速发展趋势下,革命历史档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朋友圈、校园局域网等平台,设计好要发布的主题和内容,在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发布相关的革命历史档案信息,引导校园的舆论。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设置革命历史档案馆的公众号,每天发布与时事或者是革命纪念日相关的信息。可以根据关注的粉丝量掌握大學生对什么样的档案内容感兴趣,对哪种档案留言最多,读后有什么感想。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的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刊校报和校展馆等传统宣传方式,张贴革命历史档案的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谈资。

(五)将档案机构建设成学校的爱国主义教学基地

目前,很多大学都把革命历史档案馆设置成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基地,用档案馆馆藏优势来教育学生,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但现在的大学和档案机构一般不属于同一个部门和系统,很多时候沟通和联系都不是很顺畅。特别是有的学校所在的地区没有档案机构,还要跨市或者是跨省来解决。因此,就目前状况可以考虑与档案机构合作建设基地,共享档案资源。高校与档案馆共同建设,学校的爱国主义教学基地与档案馆资源共享。学校还可以请档案馆里的工作人员来讲解相关的历史档案,学生在设施齐全的环境中学习,集讲解、体验于一体,既提高了档案馆的使用率,又达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六)将革命历史档案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

大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知行合一的标准要求自己,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内核运用于实际行动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在充分掌握革命历史档案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感悟红色革命之艰辛,使汲取的红色故事和内涵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入革命山区,开展重温革命老区红色之情活动。例如,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主动要求去红色革命老区教书。很多医科大学的学生定期去红色根据地开展义诊和免费发放药品的活动。很多红色老区的医疗条件有限,医学生们就免费给他们量血压、测血糖、做体检,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知革命历史档案归档的意义。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要认真落实国家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方针政策,运用革命历史档案资料更好地弥补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不足。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获益,另一方面也使得革命历史档案被重新利用和开发,创新和改革档案馆服务体系,实现革命历史档案在社会中多元化全方位的使用。高校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社会输送有素质、有品德的人才的重任,因此,要为思政教育创造一种积极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校园社团的功能,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有关革命历史档案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洪诚.革命历史档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探讨[J].山西档案,2016(2):146-148.

[2]许昌国,刘晓萌,李华锋.革命烈士档案建设与社会教育功能探析[J].山西档案,2015(4):121-123.

[3]许倪倪.高校思政类图书的社会价值探究[J].出版广角,2016(10):84-85.

[4]喇全恒,龚湘.高校阅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出版广角,2015(9):121-122.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