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武 孙东林 吴楚钊 许少萍 钱程伟
摘要 我国的输日活鱼占据我国出口活鱼贸易额的重要地位,日本出于保护本土企业对进口活鱼的要求日益严格,输日活鱼贸易受日本活鱼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本文客观分析了我国输日活鱼贸易的环境条件,总结了近年来日本官方针对活鱼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期为我国输日活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输日活鱼;市场现状;贸易条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7;F752.6;S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263-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ve Fish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UANG Zhen-wu SUN Dong-lin WU Chu-zhao XU Shao-ping QIAN Cheng-wei
(Raoping Customs,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haozhou Guangdong 515700)
Abstract China′s live fish export to Japa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export live fish trade.In order to protect domestic companies,Japan′s requirements for importing live fish are becoming stricter.The trade of live fish exported to Japa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Japan′s technical measures for live fish trade.This article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China′s live fish trade to Japan,summarized the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adopted by Japanese officials in recent years for live fish,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ve fish industry.
Key words live fish exported to Japan;current situation of market;trade condition;countermeasure
截至2018年,中國已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近年来,中国活鱼在日本进口活鱼市场中也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为保护本国活鱼产业免受或者少受进口活鱼的冲击,日本利用其完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通过卫生标准、检验检疫要求、通关监测等手段对进口活鱼重重设限,对中国活鱼设置了严格的技术性壁垒。为突破日本技术性壁垒,积极开展我国输日活鱼贸易情况以及日本活鱼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1 我国活鱼出口贸易整体概况
2001—2018年,我国活鱼出口146.56万t、77.53亿美元。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活鱼平均出口重量达9.16万t/年。如图1所示,活鱼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的1.66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6.44亿美元,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活鱼出口贸易额较2008年下降了近20%,但仅3年时间,2011年活鱼出口贸易额就超过2009年的水平,并在2014年突破6亿美元。
2 输日活鱼贸易现状
我国活鱼目前主要的出口贸易对象集中在东亚国家,其中,输往日本的活鱼长期稳定占据出口贸易额前列位置。以2018年出口情况为例,输日活鱼的贸易额达2.47亿美元,占出口活鱼整体贸易额38.34%,在我国所有活鱼出口国家中排位第一;重量1.01万t,占出口活鱼重量11.35%。
2.1 概况
2001—2018年,输日活鱼总贸易额27.07亿美元,总重量16.38万t,分别占活鱼出口贸易的34.92%和11.18%。如图2所示,2004—2007年期间,我国输日活鱼迎来一个小高峰,连续4年出口重量超过1万t。与此同时,在2006年日本实施食品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之后,输日活鱼贸易受此影响开始出现波动下降的局面。2008年起,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后续影响,我国出口日本活鱼重量更是长期陷于低潮期。其中,2012年输日活鱼重量为0.75万t,不及2005年高峰时期出口重量1/2。直至2018年,输日活鱼重量才重新突破1万t。
另一方面,在输日活鱼重量陷于低谷时期,同期输日活鱼贸易额总体呈逆势上升趋势。这种不降反升的形势,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活鱼整体养殖成本的提高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各方面成本逐渐面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未来出口日本的活鱼贸易额仍存在一定的增长可能性,但同时也应该警惕输日活鱼重量持续低位徘徊导致贸易额增长空间受限的情况发生。
2.2 我国输日活鱼市场分析
2001—2018年,日本共计进口活鱼44.02万t,货值为79.77亿美元,年均进口需求量为2.45万t、货值4.43亿美元。如图3所示,2001年以来,日本每年的进口活鱼贸易额整体波动幅度较大。2013年进口活鱼贸易额达到6.13亿美元,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但到了2017年,进口贸易额又急速降至2.87亿美元,是近18年的倒数第二低贸易额。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日本年进口活鱼的重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18年日本进口活鱼重量较2001年的进口数据下降了44.98%。其中,2006年后,受日本正式实施食品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影响,之后日本每年进口活鱼数量减少趋势明显;由于2014年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其国内市场低迷,该年度活鱼进口重量为1.31万t,仅为其进口巅峰年度 2004年重量数据的30.96%。整体来看,2012年以来日本活鱼进口市场在重量方面逐渐趋向稳定且缓慢增加,但整体贸易额仍存在较大波动。
目前,日本主要从中国、韩国等50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活鱼。2018年,日本进口活鱼贸易额共计5.81亿美元,从我国进口的有2.47亿美元,占比42.54%;进口活鱼1.59万 t,从我国进口的有1.01万t,占比63.36%。
由表1、表2可见,近年来,我国输日活鱼在日本活鱼进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后的几年,中国输日活鱼占日本进口活鱼比例有所下降,但从 2013年开始,市场中我国活鱼占比有所提高并趋于稳定。
3 我国输日活鱼贸易条件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自然条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近300万km2的海域和32 000 km长的海岸线,大部分海域清洁无污染,水产养殖条件优越[1]。其中,浙江舟山渔场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渔场之一;南海海域广阔,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肉质鲜美。目前,全国已建成数十个大型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开放性海域进行活鱼养殖,用冷冻杂鱼作饲料,既减少农药使用,又保障养殖质量。
3.1.2 文化因素。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人文交往历史渊源流长,彼此间的饮食文化极其相似,国民对食用活鱼的种类喜好也大致相通。整体而言,在迎合日本食用活鱼的习惯上,我国养殖的食用活鱼更加能够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此外,在输日活鱼的交通运输方面,我国同样具有先天性的地理优势,更容易满足日本市场对生鲜活鱼的消费要求。
3.1.3 政策因素。长期以来,活鱼出口都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农业发展领域,经由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水产养殖业发展向好。一是办企条件逐渐放宽。我国政府部门正不断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落实“放管服”政策,最大限度简化水产养殖企业的养殖场、中转场备案登记程序和手续,同时有效缩短备案时限。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从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关水产养殖企业优惠政策和便利,包括提供低息贷款、为企业人员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海关部门也通过推广原产地证书、“随到随檢”绿色通道等方式在出口通关领域为企业提供便利政策。
3.2 劣势分析
3.2.1 对日本活鱼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不足。长期以来,日本不断完善其针对活鱼的技术法规体系,从限量标准、口岸通关等多领域给我国输日活鱼贸易设置障碍。国内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对日本贸易体系整体涉猎不深,缺少对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科学性、合理性的深入研究,只能简单被动地去迎合对方的检测要求,往往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最终不得不放弃出口市场。对日本活鱼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不足造成我国养殖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疲于应付,难以获得更多的贸易优势。
3.2.2 出口活鱼技术含量较低、运输保鲜难度大。目前,我国输日活鱼养殖企业多处于单兵作战状态,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先进养殖设备和科学管理体系,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养殖效应。另一方面,活鱼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运输过程需要始终处于良好的水质循环状态才能保证运输途中活鱼的存活率,具有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多、风险系数高等特点[2]。出口活鱼在日本口岸经常需要滞留数天,经过多方面的检查、检疫等环节,在此期间极易造成活鱼死亡率上升。如果为保证活鱼成活率而用药,又极易导致药物残留超标,面临销毁或退货风险。
3.3 机会分析
日本民众对活鱼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极大,而其国内现有活鱼产量尚无法完全满足所有需求,这给我国输日活鱼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我国海关检验检疫部门长期以来对出口活鱼坚持严格把关、过程重点监管,极大地保障了输日活鱼的安全和品质。此外,日本活鱼市场的各类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也在倒逼国内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养殖技术,以确保活鱼品质。从长远角度看,这对企业技术提升、消费者健康和消费信心提高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4 对策
近年来,日本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措施已严重阻碍了中国活鱼对日出口,导致活鱼出口企业遭受损失。目前,我国对活鱼安全卫生管理的研究也在逐步进行,但是针对活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研究仍较为薄弱,亟须从多方面入手共同突破壁垒,助推活鱼出口产业良好发展。
4.1 政府角度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帮扶企业,从企业备案、资金、技术、检验检测等各个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和推动活鱼养殖产业形成专业分工的完整链条,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的活鱼养殖示范区,实现活鱼养殖水平的整体提高,产生良好的带动效应,引导输日活鱼养殖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对日本涉及活鱼的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及时进行通报,有针对性的发布预警信息,增强应对措施动态研究,避免信息滞后造成损失;建立健全活鱼监测认证体系,对水质、农药、兽药、重金属及其他危险因子进行监测,规范管理农兽药使用,推行HACCP国际标准质量认证,提高国际市场消费信心。中国政府应加强与出口国政府的交流,开展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互认机制,实现体系认证的相互认可。当处理活鱼贸易措施纠纷时,加大与国外官方交涉力度,支持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评议,合理利用多边贸易规则和WTO成员权利,约束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3]。
4.2 企业角度
活鱼养殖企业加大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面向大企业推广GAP、GMP、HACCP等体系认证,对小生产者、经营者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行安全措施验证制度,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发挥规模经营对活鱼质量把控的优势,使得活鱼从育苗、养殖、出口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根本上提升中国活鱼出口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4]。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和出口风险意识,科学合理使用农、兽药,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逐步改善以粗放型为主的养殖模式,借助现代先进养殖技术解决对培苗投放、养殖管理、饲料研发、运输保障等全链条进行科学化管理存在的不足,力求从源头提高我国活鱼出口质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仔细研究活鱼国际标准,及时获取日本新标准和政策新动向的变化趋势,合理规避SPS措施,增强活鱼出口竞争优势,树立良好贸易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陈岳峰,吴楚钊,许少萍,等.我国输韩活鱼贸易环境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11):56-59.
[2] 王珮,汤志旭,刘凡.我国出口鲜活鱼类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8):2313-2318.
[3]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食品出口“遇堵”隐形技术壁垒[EB/OL].[2019-10-13].http://www.cfda.com.cn/NewsDetail.aspx?id=62793.
[4] 苏昕.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體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