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丽 李鹏帆 顾思臻 薛仕贵 潘骥 唐旖旎 窦丹波
摘要:目的 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国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程与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2018年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5.3.R4分析该领域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2128篇,核心作者有沈洪、王新月、张声生、吴焕淦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等,高频关键词有灌肠、临床研究、针灸、中药口服、临床疗效等,频次激增的名词术语有中药口服、临床症状、实验研究、系统评价等。临床疗效观察、灌肠为研究热点,微观机制、数据挖掘研究为新近前沿。结论 知识图谱分析可快速、直观地展现国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领域近年来主要研究进程、态势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R259.746.2;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0)02-0068-05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1198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Analysis on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Based on CNKI
ZHANG Yuli, LI Pengfan, GU Sizhen, XUE Shigui, PAN Ji, TANG Yini, DOU Danbo
Shuguang Hospit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TCM through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Methods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CNKI from 2000 to 2018 was retrieved, and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software (CiteSpace5.3.R4) was used to conduct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in the field. Results Totally 2128 articles were included. The core authors included Shen Hong, Wang Xinyue, Zhang Shengsheng, and Wu Huangan.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wer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cluded enema, clinical researc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CM, and clinical efficacy. The terms of frequent surges include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CM, clinical symptoms,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and enema were research hotspots, and microscopic mechanism and data mining research were the new frontier. Conclusion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analysis can quickly and intuitively display the main research progress,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TCM treatment; ulcerative colitis;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
潰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1]。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和免疫抑制剂等抗炎抗免疫为主,效果有限。UC属中医学“休息痢”“肠澼”等范畴,治法多样,疗效显著[2]。随着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药在UC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相关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科学知识图谱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量学工具。CiteSpace作为其中代表之一,可直观、高效地揭示研究领域内的潜在联系和形态[3]。本文通过CiteSpace将国内中医治疗UC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描绘,分析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和态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相关文献。检索策略:高级检索,主题=“溃疡性结肠炎”and“治疗”and“中药”or“针灸”。时间范围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2019年1月5日。
1.2 文献处理
选取中医药治疗UC为主题的文献,包括临床疗效观察、作用机制探索、名医经验总结、研究进展综述等。排除无关主题及重复文献、会议论文、科普宣传、人物专访等。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运用CiteSpace5.3.R4去重,最终得到文献信息2128条(见图1)。
2 方法与结果
2.1 文献数量
2000-2018年中医药治疗UC的文献数量分布见图2。可见,2000-2005年缓慢增长,年均64篇;2006-2011年增长速度加快并达到最高,年均129.7篇;2012-2018年发文量较平稳,年均137.6篇,是2005年以前年均发文量的2倍多。表明中医治疗UC正被学者们广泛关注,研究热度较高。
2.2 文献作者
利用CiteSpaces5.3.R4设置参数,Time slicing:2000-2018,Years Per Slice:1年,Node Types:Author,Top N per slice:50,共233位作者进入中医药治疗UC文献作者共现图谱(见图3),发文量≥5篇的作者见表1。
依据普莱斯定律[4]计算核心作者发文量,可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3篇,国内中医治疗UC的核心作者为53人,共发文227篇(10.7%),远低于普莱斯定律要求的50%的标准,这意味着中医治疗UC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体,研究者较分散。本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UC主要作者有沈洪、张声生、王新月、吴焕淦、刘慧荣、刘喜平、崔国宁等。2000-2007年,以吴焕淦、刘慧荣为代表,主要从事针灸治疗UC大鼠模型的基础实验研究,探索针灸对UC治疗机制[5-6]。2008年起,以沈洪为代表的、图谱中最为活跃的研究团体出现,主要研究UC中医治法方药,其初期以中医分期续贯疗法疗效研究为主,即活动期清肠化湿、凉血宁络,缓解期脾肾论治,以防复发[7]。后期研究类型更加丰富,除临床疗效研究外,还包括中医治法方药治疗UC的效用机制[8-9],临床资料挖掘[10]、经验总结[11-12]等,其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也与北京、辽宁地区研究机构开展初步合作。同时期以王新月为代表的研究团体也较为活跃,主要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索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疗效及微观机制[13-14]。2011年后未再出现突出的研究团体,高产作者如刘喜平、李军祥、崔国宁、毛堂友等研究内容主要是中医药治疗UC的文献综述,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2.3 研究机构
利用CiteSpaces5.3.R4,Node Types为Institution,余参数设置同“2.2”项下。将意义相近的机构名称合并(同一大学的不同附属医院尽可能合并,医院内不划分科室,同一机构不同名称统一为现用名称),绘制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机构的时区分布共现图谱(见图4),同时列出发文量前16位研究机构(见表2)。
可以看出,主要的研究机构是各地区的中医药大学及中医医院。2000-2007年集中在上海和广州地区,以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为代表,主要探索针灸治疗UC的微观机制。2008-2013年,南京、北京、辽宁、河北、上海等地的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成为主要研究阵地,其中南京地区的发文量最多,并且与辽宁、北京地区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初步的合作,打破了合作基本局限于机构内部的局面。同时期河北与成都地区的研究机构也较为活跃,前者研究主要围绕国医大师李佃贵的验方化浊消溃方展开[15],后者主要研究针灸及药穴方法结合治疗UC的临床效果。2014-2018年间的主要研究机构为唐山市中医医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两者皆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研究方式,前者侧重于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疗法如热敏灸法、中药封包等,后者则以中医经典方剂为主。
2.4 关键词
2.4.1 热点方向
利用CiteSpaces5.3.R4,Node Types为Keyword,修剪方式为Pathfinder,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余参数设置同“2.2”项下。将关键词进行初步人工修剪:删除溃疡性结肠炎、中国传统、治疗等没有实际义的词,合并灌肠、灌肠治疗、保留灌肠,中医疗法、中医药疗法等意义相同的词。
目前中医药治疗UC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3部分: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有灌肠、针灸、中药口服、临床疗效等高频关键词,研究方式多为中药口服、灌肠、针灸治疗或三者任意联合与西医常规治疗间的疗效比较。其中灌肠频数最高(32.4%),超过第2位关键词5倍。这与UC的疾病特点和中医药治疗UC的優势密切相关。直肠和结肠下段是UC好发部位,中药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肠内局部血药浓度,有利于肠黏膜局部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和病变组织恢复[16],尤其对活动期UC疗效显著。此外,对比实验研究与文献研究,发现二者均有相同类别的高频关键词,如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半夏泻心汤与白头翁汤均为临床常用的中西结合治疗措施。
中介中心性是CiteSpace知识图谱中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文章通常连接2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17]。作为中医药治疗UC的最主要治疗方式,“中药口服”的中介中心性最高(0.57),联结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多个分支,是目前中医药治疗UC研究的重要节点。另外,“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肠道微生态”三者因相关的研究出现较晚,频数居中,但是中介中心性居前(分别为0.36、0.30、0.18),它们是联结临床研究、文献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重要节点。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前20位关键词相关信息见表3。
.4.2 研究前沿
CiteSpace可从论文题目、关键词和摘要等字段提取候选专业术语,通过跟踪它们不同时间区间内出现频率的变化(激增),识别出代表研究前沿的若干名词术语,突发值即为衡量该类名词术语激增的指标[18],突发值越高者,其增长速度越快。本文将突发值居于前25位的名词术语按出现及持续时间分成3个阶段(见图6):2000-2005年肠镜检查、直肠滴注、疗程、临床症状等名词术语迅速增长,研究重点集中在UC的临床疾病特点和中医治疗方式;2006-2012年,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兴起,细胞因子方向的探索迅速增多;2013-2018年的研究类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深入。一方面,临床研究更加规范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激增,围绕其展开的中药方剂(如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与西医治疗药物(如美沙拉嗪)临床疗效比较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更加深入,借助于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在UC发病机制中的角色及中医药对其表达的影响也被更多学者关注,更为广泛深入的机制探索成为中医药治疗UC的研究前沿。另外,系统评价从2012年开始激增,持续至2018年,结合同时期突现的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等术语,可见,对文献数据的梳理与挖掘是目前中医药治疗UC的另一重要前沿。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UC领域备受学者关注,研究热度持续升高。初期以吴焕淦为代表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要致力于针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探索。中期以沈洪为代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活跃度最高,研究活动主要围绕UC中医药治法方药展开。既总结名医治疗经验,开展临床疗效研究,探究其微观效用机制,也善于从大量临床病历资料中挖掘潜在的规律与联系,进一步总结疾病特点,启发临床用药。同时期,以王新月为代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经典理论开展相关研究。现期新涌现的研究力量大部分致力于治疗进展的综述与经验治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尚未形成鲜明稳定的研究方向。这也说明,中医药治疗UC研究的突破须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和把握理论研究进程为基础。核心作者与主要研究机构推动了中医药治疗UC领域内研究热点的产生与变更。临床疗效研究一直是中医药治疗UC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是中西医干预措施对UC症状缓解、病情控制方面的疗效比较。近年来,研究的样本量逐步增大,疗效评价更加客观,研究方案渐趋规范。新近研究以确切的临床效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探寻中医药干预措施对UC病理机制中的细胞因子等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为中医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现代理论基础。灌肠是干预措施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疗法,备受研究者关注,是另一重要的研究热点。此外,研究前沿也经历了明显转变:2000-2005年主要关注UC临床疾病特点的发现与总结,2006-2012年转向对中医干预措施疗效机制的探索与验证,2013-2018年微观机制研究更为广泛全面,并且开始重视对临床病历数据的整理与挖掘,回归临床,结合经典方剂,以寻求新的研究突破。
UC发病机制不明确,西医治疗效果局限,已成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UC可内服、外治、或与西医治疗结合,可一法施治,也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然而,目前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研究多从各自研究团体内部的经验治法出发,局限在小样本临床疗效研究和部分机制靶点的检测,前者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后者缺乏系统的机制通路探索。文献研究多局限于治疗进展的综述总结,缺乏对中医典籍的探索与挖掘。如何发挥中医药治疗UC的优势,进一步探索机制、总结规律、统一标准、推广应用是今后研究中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声生.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 25(6):891-895.
[2] 谢晶日,郑少阳.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11-713.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0-236.
[5] 马晓芃,桑小宁,吴焕淦,等.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及GHIGF-Ⅰ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362-1365.
[6] 施征,张卫,吴焕淦,等.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IL-8、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6):1011-1014.
[7] 沈洪,张声生,王垂杰,等.中药分期序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788-1791.
[8] 顾培青,沈洪,朱磊,等.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PAR-γ,NF-κB及MUC2,TFF3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23(3):79-85.
[9] 朱磊,沈洪,顾培青,等.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凋亡的影响及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4001-4004.
[10] 沈洪,朱磊,邹建东.5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8,37(7):598-601.
[11] 宁丽琴,叶柏,沈洪,等.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分析和分子靶点预测[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5):1042-1048.
[12] 刘又前,顾培青,张露.沈洪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证治思想撷英[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127-2129.
[13] 盛益华,王新月,闫昕,等.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损伤细胞凋亡机制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3):1171- 1177.
[14] 景姍,王新月,朱立,等.从两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谈肺与大肠相表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367-1369.
[15] 娄莹莹,霍永利,赵亚萍,等.李佃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90-1292.
[16] 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2004, 23(3):149-150.
[17]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89.
[18] 赵丹群.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6-58.
(收稿日期:2019-01-17)
(修回日期:2019-03-06;编辑:季巍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804037);上海市卫计委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20184Y0047)
通讯作者:窦丹波,E-mail:doudanb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