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原理理念的高校管理工作阐述

2020-04-25 12:32李秀龙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运用高校

李秀龙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性,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的学生管理实效性是当下大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结合现阶段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所需,从学生心理层面入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从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向着心中预期人生目标奋进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此,仅以本文和大家浅谈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念运用方法。

关键词:激励原理  高校  学生管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203-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alist culture, the values and ways of thinking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gradually showing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hrough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current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start from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of students to help them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 incentive principle mainly refer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outlook,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abide by the law and discipline, strive towards the expected life goals in their hearts, and realize their own life value. Here, only in this paper and you talk about the use of incentive idea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ncentive principle;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激励性原理管理理念主要是指通过奖惩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校管理的主要方向,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激励性原理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不断构建完善管理机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面临的难题

1.1 高校激励性管理工作取得成果有限

虽然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都积极引进了激励原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激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激励方式较单一。很多高校对激励性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高校认为激励管理就等于奖惩激励,因此在学生的管理工作具体实践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对学生的奖励或惩罚,而没有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究,于是就出现了单一的制度奖励惩罚性管理模式,激励效果不明显;第二、激励管理的过程缺乏公平性。很多高校在激励管理工作中习惯于以单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激励,即横向激励,却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奖励和考核,从而导致学生对激励管理的不认知和厌烦,例如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某一方面成就,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努力。同时很多高校在激励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个人化情绪管理”、“人情管理”等现象,即管理工作者根据个人的主观印象和人际关系等对激励管理的结果进行干预,这样会导致激励管理工作的不公平,有失公允,甚至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影响激励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第三、激励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时效滞后性。激励管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习综合情况等全面推进,而不是后补,但很多高校在管理工作中都存在激励不及时的问题。激励的时效性与激励的效果成正比,对此我们应做到及时激励、及时反思、及时管理,而不是将激励放到管理之后再进行。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在高校激励管理的工作中,若是只重视激励结果不重视激励过程、激励细节,则会削减激勵的作用,影响激励效用的最大发挥;第四、激励管理工作的主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高校认为教师和学校才是激励主体,而学生则是激励管理的被动者,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应意识到学生才是激励管理的主体,而我们只是激励管理的引导者。只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学生就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规划自我的人生,这也是高校激励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1.2 高校激励性管理的方式方法相对落后

激励性管理方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结合其具体实践工作来看,主要体现如下:第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激励原理的认识不够,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管理方法的创新。激励性管理要求管理者在实践工作中必须真正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去挖掘各种可能的激励因素,有通过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将激励的作用限度最大地发挥,并且能够持续性激励学生,但很多高校管理者只是延续上述中提到的传统短暂性激励方法,缺乏对激励管理方法的创新;第二,管理者缺乏对管理工作的全面了解,未能合理把握激励过程中的时效性和适度性,导致激励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一些高校管理工作者为了敷衍了事,因此对于管理的形式和激励的方法等不重视,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主观判断,一方面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第三,高校整体的激励管理氛围不足。加强对高校整体的激励管理氛围营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高校激励管理的相关策略及方法

2.1 参照需要层次理论制定具体的激励目标

激励管理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目标进行激励目标的确定,在激励理念中,需要层次理论扮演着重要角色,即结合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进一步实施。首先,高校管理工作开展中,我们面对不同学龄的同学,其激励管理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例如大一学生的激励目标和激励方法相较于大四学生的激励目标和激励方法肯定不同,对此我们应结合各阶段的学生学习所需和管理目标方向展开激励目标的设计。对此我们可以将大一学生的管理激励目标设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维护、同学情谊建设等;而对于大二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激励管理的目标设定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综合能力提升、实践能力等;对于大三学生,我们可以将其激励管理的目标设定为专业技能的学习、人生规划、职业能力提升等;对于大四的学生,我们应注重对其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核和激励。其次,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也在发生变化,社会心理也会随之成熟,对此我们在基础的激励目标确认上也应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设定,例如社会责任感、自信心、人生价值等。通过多角度的激勵目标制定,一方面可以便于管理工作者开展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励大学生,提升其自信心。最后,高校学生最终的方向是步入社会,成就自我人生价值,对此我们在激励目标的设定中要注重对学生社会心理和社交行为的激励,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与他人加强联系与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2 基于激励管理的根本理念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高校学生相较于初高中学生,其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生活阅历,且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为此我们在激励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学生才是激励管理的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角度进行切入,全面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首先,我们应大力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责任感,例如在校园内举办大型的校园活动中,让学生担任活动的主体策划者,并主动发挥其想象力对活动进行创新和创作等。通过让学生担任校园活动的主体策划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中感受来自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脱离对家庭以及教师的依赖,真正实现独立、自强。其次,加强对高校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宣导,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观,提高高校生对自我管理意识重要性的认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在激励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的今天,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从自我做起,通过自我管理和行为道德约束等,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买单。例如我们可以秉持“以生为本”原则,与学生在课下经常进行情感交流、心理交流等,对学生实际需求针对性、深入性了解,通过心理辅导和教育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障碍等。同时我们在管理激励的目标确定或激励考核的指标制定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参与,表达自我的想法和建议,结合学生的想法进行制定和设计,一方面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认识观的普及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的管理工作中。

2.3 科学掌握激励的次数、程度及方法

科学掌握激励的次数及程度关系到激励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此我们应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掌握好激励强度与激励频率。首先,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的学龄和实际学习所需,采取因材施教的管理激励办法,针对性开展工作,例如学生在现阶段的激励管理目标和方法下完成效果较理想,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激励的强度和频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反之如果现阶段学生的激励管理实效性不理想,那么我们可以反思下是否是我们激励目标制定的不合理或者过高,进而对激励管理的目标及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激励管理效果。科学掌握激励的次数及程度一方面可以做到深入学生内心,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兴趣,保证激励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其次我们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和作为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激励教学过程的进一步转化。例如通过多角度的激励管理,学生的积极性会得以激发,同时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提高自身的不足之处,但若管理者在激励管理过程中因个人主观意识而强行干预激励的结果,则会导致激励管理的作用失效,进而加剧“学生不服管理、不争激励”的恶性局面。因此我们在管理激励中务必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完善激励制度,真正实现激励工作的透明化、人性化,并在激励机制执行中对于不合理之处及时完善,以确保激励机制效应进一步发挥。最后,我们要运用多元化的激励方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例如奖惩激励法、示范激励法、奖惩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等,对学生的“闪光点”“火花”,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学生需改正之处,及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并通过树立典型和标杆方法等刺激人的进取心,让榜样力量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起到激励效果的方法。

3 结语

综上所述,激励管理性教学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激励管理工作。首先,我们需参照需要层次理论制定具体的激励目标;其次,我们需基于激励管理的根本理念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最后,科学掌握激励的次数、程度及方法。

参考文献

[1] 余敏.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9,8(5):13.

[2] 陈峰.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09(5):92-93.

[3] 蔡静宜.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分析[J]. 科教导刊,2018,333(3):180-181.

[4] 刘安然.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声誉激励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5] 岳烽.地方高等院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9.

[6] 冯遵永.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9.

[7] 王玉伟,单为,王钰童.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117-118.

[8] 李湘萍,段永鸿,胡娟.高校对科技成果奖励管理的布局与职责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3):57-60.

[9] 冯洁.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1(8):160-163.

[10] 董亚玲,康志红.精细化管理促进高校后勤工会健康发展[J].中国商人,2021(Z1):74-75.

[11] 谢浏铭,李延德,陈萍,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21(3):177-179.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运用高校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