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梦安 朱希玲
摘 要:AutoCAD是一款应用于二维图形绘制和三维模型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特别是二维图形绘制,因其绘图功能强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制图、建筑制图、室内设计、电路设计等诸多领域。为节约绘图时间,掌握AutoCAD在工程制图中的特殊技巧非常重要,如修剪与延伸功能的一键转换,偏移时修改图层的方法,通过算数表达式计算所画尺寸等,掌握AutoCAD中常用命令的组合技巧和罕见命令的运用技巧,可以大大提高AutoCAD绘图的效率。
关键词:AutoCAD 技巧 制图 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c)-0071-05
Abstract: AutoCAD is a prevailing software used in 2D drawing and 3D model design, especially 2D drawing. It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drafting, architecture drawing, interior design, circuit design and other fields because of its powerful features. In order to save drawing time, it is good for save time to master the special skills of AutoCAD in engineering drawing. Some skill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the mutual transition between trim lines and extend lines, how to change layer when command offset is used, controlling dimension by using arithmetic expressions etc. The efficiency of drawing with AutoCAD can be improved by cooperating with basic commands and using uncommon commands in AutoCAD.
Key Words: AutoCAD; Skill; Drafting; Efficiency
AutoCAD是由美國欧特克公司研发的一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通用性主要应用于二维图形绘制和三维模型设计,因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用性、易用性被各类工科行业所使用,要充分掌握CAD绘图不仅需要注重绘图的质量,同时必须要注重效率[1]。依据AutoCAD的基本功能往往难以解决问题或者制图效率不高[2],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些AutoCAD中特殊的使用技巧以及将一些常用的功能指令进行一系列的整合之后再加以运用,以此来提高整个制图的效率。
1 AutoCAD绘图中特殊的实用技巧
1.1 修剪与延伸功能的一键转换
通常在机械制图中,运用修剪(Trim)和延伸(Extend)的快捷命令时,需在命令栏内输入其相应的快捷键。用户可以只执行上述两个命令中的任意一个命令,通过按住shift键进行两个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图1),避免了在命令栏内频繁的输入快捷键,以此来达到切换命令的效果。
1.2 夹点编辑中的移动、旋转命令
在AutoCAD中适时利用夹点编辑的特殊技巧可以提升用户的制图速度。首先用户需选中要编辑直线,接着点击应编辑的夹点,按下空格一次能够移动当前直线(如图2),按下空格键两次,再在命令栏中输入所要旋转角度,可以将当前直线旋转到用户所需的位置(如图3)。在这两种操作方式的基础上,用户还能通过按下空格键后,在命令栏中输入复制(Copy)的快捷键C,绘制不同图形中相同长度的直线,以及中心线、钣金、锥度等带有角度关系的线或图形(如图4),若对于复杂的图形,使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角度线,还需要额外辅助线的支持[3],夹点编辑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操作。
1.3 偏移中修改图层及轮廓偏移法
偏移(Offset)命令是AutoCAD中的常用功能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图层管理器,切换到偏移后图形所在的图层,随后执行偏移(Offset)命令,在命令栏中进行图层设置(Layer)快捷命令,再输入C完成与当前图层关联的指令后,偏移出的图线将不会再参考之前图线条所在粗实线层,而是直接处于其应在的虚线层中(如图5)。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使用偏移(Offset)命令时只能偏置一条图线(如图6)。但实际上,偏移命令可以偏置一整个闭合轮廓。采用AutoCAD中的Line (线段) 则不容易实现[4],如果调用多段线命令创建一个封闭的图形, 则可以利用多段线中的闭合命令来实现[5]。首先多段线编辑命令(PEdit),选中轮廓中任意一条轮廓线,确认后在命令栏中执行合并(Join)命令,全选剩余轮廓图线确认完成为一个轮廓,再进行偏移(Offset)操作即可达到整个轮廓一起偏移的效果(如图7)。掌握这项特殊技巧的使用方法,能够节约用户不少时间,制图的效率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4 标注命令结合使用的特殊技巧
工程图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中心对称标注的尺寸。这类尺寸可以利用快速标注(QDim)命令,选中两侧的轮廓线,在命令栏中执行基线(Baseline)快捷键以达到中心对称标注的效果。用户还可以进一步将其与基线标注相结合使用,进行完快速标注操作后,通过组合键Alt+N+B的快捷方式就能直接进入到基线标注命令中(如图7)。这种标注方式让快速标注法不仅仅多用于建筑设计图中,也可多用于机械工程图中,使标注方式变得更为便捷,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6]。
1.5 通过算数表达式计算所画尺寸
绝大多数的用户只知晓AutoCAD能够在输入尺寸值时进行除法运算,实际上其还能通过输入表达式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运算,以此来实现对于图线尺寸、位置的控制。只要命令栏提示用户指定下一点或相关尺寸值时,可通过执行算数表达式的方法“ cal ”空格键确认后,根据所需尺寸值在命令栏中输入表达式进行求解(如图8),使那些会用到一系列尺寸计算或是需要计算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的图线,彻底脱离了計算器的使用。
1.6 圆、圆弧中心线快速标注法
中心线通常的画法是通过直线指令并修改直线所在图层来加以完成。对于圆和圆弧来说用户可以利用圆心标记(Dimcen)命令标注其中心线,命令执行后,先在命令栏中输入中心线两端需要超出轮廓线的长度,再执行快捷指令“Dce”选取要标注中心线的圆或圆弧(如图9)。与以往绘制中心线的方式相比,中心线快速标注命令省去了一些作图的时间,且不需要在后期画完形状后去调整这两条线所超出轮廓的长度。
2 绘图实例
以下图泵体为例(如图11),首先绘制半径为R30的圆,随后不再以以往的方式重复命令绘制下面的圆而是直接选中圆心运用夹点编辑法通过复制前一个圆输入距离29来完成。再使用多段线PL命令来做出与R30相切的两条线,选择轮廓中任意一条线段执行合并(Join)命令,接着调用偏移(Offset)命令,由于当中图形的轮廓为R17.25而外层轮廓为R30不便于计算,所以在偏置轮廓输入距离时,就可以使用算数表达式“ cal ”来进行计算。大致轮廓画完后,可以利用圆心标记(Dimcen)命令标注中心线,此时选择中心线的中点,利用夹点编辑法复制并将中心线旋转30°做出两个直径为Ф4圆的中心线。随后点击外侧轮廓使用一次偏移(Offset)命令,在命令中进行图层设置(Layer)命令,再选择完成与当前图层关联的指令后,能绘制出整个螺纹孔的中心线。在整个图形绘制过程中,可以运用修剪(Trim)和延伸(Extend)的一键转换来裁剪或者添加线条。对与80,70,45这类的对称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就可以选中他们的两条边,调用快速标注(QDim),并在命令中选用并列方式来一次完成三个尺寸的标注。同样的对于50和64的尺寸也可以采用快速标注(QDim)的方式一起标出,只需要注意在命令中选用基线标注方式,并进行一次基准点的设置,将基准点选在底部。掌握好这种快捷命令相互结合的制图方式就可以简化很多以往单调复杂的操作。
3 结语
AutoCAD软件是一个交互式的绘图软件[7-8],用户在熟悉了其基本的操作指令后,可以再通过自身不断地去实践、归纳总结、积累经验。并从中发掘出适合自己的一些特殊技巧,再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把这些方法融合在一起,将其综合运用,再依靠AutoCAD本身强大的绘图功能 。可以减少日常绘图中一些繁琐和不必要的重复的操作,有效地提高绘图效率,降低绘图难度。
参考文献
[1] 李云龙.浅谈提高AutoCAD绘图效率的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7,19(16):91-92.
[2] 李少辉,王志远.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在矿山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17(1):57-60.
[3] 陈茂勇,黄祖钦.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船体结构图快速绘图模式[J].船舶,2019(4):36-42.
[4] 孙潭,李树平,彭绪华.AutoCAD图形文件与SWMM耦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8(1):110-114.
[5] 田子欣.巧用AutoCAD多段线命令绘制平面图形[J].装备制造技术,2017(3):245-247.
[6] 郭海林,刘娟.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断面图自动绘制[J].北京测绘,2017(6):95-98.
[7] 邹锦波.基于AutoCAD特点的图形绘制技巧[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2):29-31.
[8] 刘立平.基于AutoCAD绘制角度线的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7(9):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