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贺颖君 任璐 张欣宜
【摘 要】英国经验派的代表人物是休谟,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他--其人其书其思想。休谟其人,可以说是英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他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破除了人们的迷信与偏见。同时他也是诸多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喜好文艺,最关注美学的一个人。他的代表作有《论人性》、《论审美趣味的标准》等。
【关键词】经验派、艺术
休谟的思想主要是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美的本质和人的审美趣味。英国经验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扭转了几千年来西方美学关于美在物体的形式上是客观的这一看法。休谟坚决反对这一观点,他认为美不是客观的,美不是客观对象的某种属性,他以毕达哥拉斯“和谐”是椭圆形的属性为例,因为椭圆最符合遇变化于整齐,使杂多变为统一的原则,因此也是最美的。这是从客观对象上来寻找美的依据。休谟不这么认为甚至反对,美不是客观对象的某种属性,美只是圆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人心理的特殊构造导致了喜欢这种形式。
那么这个心理构造是怎么来的呢?那就是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双向塑造,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被自然所改造。如手机,人们创造了手机,反过来手机塑造了今天人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前也是这样的,这就是人类活动的特点,双向塑造。一方面,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形成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另一方面,这个审美对象反过来就建构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个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人的审美意识。离开了审美对象就不会形成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一定是对审美对象的反应,这也是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在审美上的反应。比如摄影,照相机这个物质媒介,构成了人们新的观看方式,形成了新的视觉习惯,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那么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由相机所带来的这种新的视觉经验会通过相机重新呈现。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就是这样的。所以休谟认为,美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美只存在于觀赏者的心中。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因为审美即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审美活动经验,审美活动是客观的,但需要有一个客观的审美对象才行,没有一种美是被凭空想象的。审美经验是主观,是对审美对象的反应。审美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进行。审美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感,休谟的问题就在于他混同了美与美感,美感是主观的,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一种不同的美,这个是主观的,但是美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才能显现的,而不是纯粹主观或客观的。所以西方的古典美学和西方的近代美学分别代表了美是客观的和美是主观的两种看法,各有其片面性。但是休谟的贡献就是使美的客观性转向了美的主观性,为以后科学美学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休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除了休谟以外还有博克,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的著作《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优美、崇高是美学当中有且仅有的五个审美范畴中的其中两个,优美和崇高涉及摄影风格的问题,用影调进行分类,分别是亮色调、灰色调和暗色调。暗色调也叫低调,亮色调,暗色调画面主要以暗部为主,画面的明暗跨度较小,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神秘、恐怖、深不可测的感觉,暗色调也可以进一步划分,根据明暗跨度可以分为低短调、低中调和低长调,低短调明暗跨度小,低中调明暗跨度适中,低长调,明暗跨度较大。第二种摄影风格以灰色调为主,灰色调又称中间调,中间调的作品细节多,纹理丰富,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柔和,根据之前的规律,中间调也可以分为中短调、中间调和中长调,同样也是按照明暗跨度来划分,基本的感觉就是柔和,画面的明暗跨度适中,但不失层次感。第三种就是亮调,又称高调,高调画面主要以白色或者浅色为主,大面积的白色给人以纯洁、干净的感觉,甚至空灵的感觉,优美与崇高这两种审美形态就蕴含于一系列的摄影表现风格之中。
优美,又称阴柔之美、秀美,它的主要特点多以和谐为主,给人以妍雅、清新、轻盈、明媚的感觉,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单纯等表现形式。人们看到优美的形式会有一种舒畅喜悦的感受,这样的形式现在普遍流行于大众文化之中,是当代大众审美的主要构成之一。形式小巧、光滑、圆润,舒缓蜿蜒的曲线,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们摄影中的对称平衡、比例均匀等所体现的都是一种优美。清人姚鼐,称优美为阴柔之美,姚鼐说:其文如升出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优美这一形式美的肯定。优美给人的感觉,一言以蔽之,就是审美愉悦。现在很多的艺术产品,无论是摄影还是音乐,给人以视觉愉悦、听觉愉悦,体现出的审美形态就是一种优美的审美形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是功利主义吗?——德里克·艾伦与布伦克特的争论评析[J]. 杨松,韦庭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6)
[2]一场新的范式革命?——解读中国法律实证研究[J].左卫民.清华法学.2017(03)
[3]马克思与功利主义[J].白春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04)
[4]恩格斯“英国宪法”对宪政研究的启示[J].喻中.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4)
作者简介:
张馨月(2000.10~),女,河北省秦皇岛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视觉传达设计。
贺颖君(1998.10~),女,山西省晋中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视觉传达设计。
任璐(1997.12~),女,辽宁省锦州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专本环境设计。
张欣宜(1998.6~),女,辽宁省建平县,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专本环境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