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天 李雨浓
【摘 要】装置艺术是艺术家在非条件限定的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自主地、具有艺术审美性地组合、构造,从而使其创造出一种用物体表达艺术形态的艺术流派。装置艺术独立存在于艺术领域中,它是场地、材料、情感相融合的综合艺术。本文通过解读装置艺术的发展,探讨装置艺术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装置艺术,艺术形态,发展
一、装置艺术的发展
装置艺术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同时由于装置艺术相较于传统艺术形态的独特性,又被称之为“环境艺术”。它与同代所发展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过程艺术等均有相关联系,而这些艺术派别也都从不同角度以装置的方式呈现其艺术思想。装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艺术到形态的变化过程,它没有像其他现代艺术形式一样骤然兴起而又骤然衰落,无论是从思想到文化,还是从文化到形态,艺术创新始终是装置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装置艺术已然成为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宠儿,国内外的装置艺术展览数不胜数,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对于装置艺术为何会如此引人注目曾作解释:“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装置艺术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誓”,“装置艺术可以看作是最顺手的媒介,用来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艺术家们普遍将人文价值赋予到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在艺术形式上,装置艺术是对传统艺术分类的挑战。它不受任何艺术形式的约束,更没有材料、地点、题材的局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像是包罗万象的另一个独立世界一般存在于当代艺术之中。
二、用装置体现反映时代
装置艺术是自由、多变的艺术。它不仅仅是对物质简单地重组和利用,而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吸收时代物质精神和社会文化的产物。装置艺术更容易受时代发展的影响,不仅反映艺术家的心理情感及艺术特征,更能反映时代问题。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装置艺术作品就开始向社会意识及政治方向倾斜,艺术家批评的矛头开始指向社会的弊病,例如金霍斯的装置用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中的黑暗角落,而在这个角落里充斥着暴力、血腥与孤独;同时期在美术界掀起巨大风暴的女权亦成为装置艺术关注的焦点,1977年美国艺术家爱迪尔森在纽约展出了她的装置作品《魔鬼之门》,便是对女权问题的有力支持。
社会的发展无法避免政治间的碰撞,也无法忽视环境问题,因此装置艺术家们不仅为政治声援,还常挺身为保护环境而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更是催生了一大批装置艺术作品。1971年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克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莱茵河水净化工厂》的主题便被解读为是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这套装置的主体物是一个装有莱茵河水的透明长形鱼缸,鱼缸中数十条鱼儿游来游去,而在鱼缸旁则放置的是一排被污染过的莱茵河水以及丙烯酸容器,容器中的污染物令人不免联想到现代社会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同时这些污染物又通过水泵循环到一个过滤系统当中,经过过滤净化之后又重新流入到清澈的鱼缸里。这一作品直观形象地向大众展示了污水的净化以及回收再利用的过程,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探讨了河水污染的解决方案,以象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批判了当代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在河水污染后应采取的应对方法。当观者看到触目惊心的污染物时,不免会将自己的生存危机与鱼缸中的鱼儿相对比。
三、装置艺术“场地”的重要性
任何艺术都需要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呈现,在装置艺术中,实体存在的物质是装置作品的主角,但对于装置艺术作品是否与“场地”之间存在着特定联系,是需要了解与探究的关键。
我所理解的“场地”并不单单指作品诞生的某个地方。作品的诞生离不开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灵感,艺术家通过特定的材料,将作品表现出来,传达其思想情感才是装置艺术的意义所在。中国当代独立艺术家徐冰为9·11事件所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何处惹尘埃》正是 “场地+材料+情感”的完美结合。徐冰将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尘埃洒向展厅之中,经过24小时落定后,展厅的地面上,由灰白色的粉尘显示出两行中国古时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品展厅被一层似霜一般,均匀且薄的粉尘覆盖,充斥着宁静、肃穆之美,但这宁静却带给人一種深深的刺痛,仿佛当一阵轻风扫过,此刻的“现状”都会发生改变。而尘埃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内容,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的物质状态。这也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世贸大厦可以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夷为平地,回归到物质最初的形态?这似乎正应了那句“尘归尘,土归土,万物皆是空”。徐冰用他的艺术作品使观众置身其中,而三度空间的“场地、环境、情感、材料”则更能引发大众的共鸣,这就是装置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装置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发展或许将成为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艺术家将通过装置艺术作品向大众展示不一样的世界,而大众亦能通过装置艺术作品发掘出对物质形态以及时代问题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徐淦.西方后现代艺术流派书系 装置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1
[2]H.W.Janson,Anthony F.Janson,《History of Art》,Prentice Hall,1997,p.924
[3]鲁虹.新世纪以来的装置艺术[J].艺术当代.2020.19(06)
[4]余秋卓.装置艺术中的形态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
作者简介:
郭天天(1993.6-),女,汉族,河南省洛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李雨浓(1997.6-),女,汉族,辽宁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