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吴锦梦
胡同,起源于蒙古语,在蒙古语中为“水井”的意思。按照流行的说法,胡同当是有水井的宅居巷子。元人称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胡同,是京城的肌理、脉络,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了民风物貌,雕刻了流金岁月。
作家汪曾祺写道:“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里氤氲的风土人情、礼俗好尚、珍闻逸事、人事变迁,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北京史。
2017年以来,北京市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将背街小巷打造成为一个个展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美丽街巷。
“我们只是创造一个窗口,从这里你能找到儿时上房揭瓦的兴奋,打柿子的愉悦,看鸽子的畅快。但真正激动人心的,是这些传统的片段组成的一个你不曾体验过的空间。”鼓楼7号院的设计师庄子玉说。
传承,厮守光阴的背影
北京建筑大学的王珂在参与《北京西城区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项目时,实地走访了西城区的每一条街道,对传承胡同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初入胡同,我们看到了很多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传统民居,给胡同增添了历史风情。但随着走访的胡同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胡同中出现了很多‘四不像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改造胡同时,存在刻意仿古的做法,但仿制往往不符合规制,乱用颜色、材质,甚至过度装饰。
2019年底,北京市住建委出台《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要准确把握文化特色,修缮后符合区域文化要求,避免“南装北饰,内衣外穿”。
位于西城区鼓楼西大街东轿杆胡同 7 号的“鼓楼7号院”是胡同传承与创新的佳作。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钟暮鼓”是很多人无法抹去的记忆。
鼓楼7号院将钟鼓楼的老四合院改造成了新的办公空间。在这里,南眺鼓楼,北望钟楼,千百年的历史尽收眼底。春夏时节绿树成荫,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偶尔屋檐下还会成为燕子的栖息地。
浮花影壁雕刻着流金岁月,火红灯笼映衬着居民喜悦,绿篱花园、亭台楼榭点缀着胡同风景,便民座椅、健身设施、实体书店等更营造了大街小巷濃郁的生活气息。
有着700年历史的胡同焕发新生,在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中,擦亮了北京古都金名片。
时尚,奏响多元文化的旋律
在北京最美的季节,去五道营胡同打卡,已经成为文艺青年们的一个时尚。
五道营胡同位于东城区北部,从雍和宫北侧到安定门内大街,胡同不算长,但却入驻了大大小小的服装店、手作店、书店、茶馆、餐厅、咖啡馆、小酒吧 ……这里曾是电影《春娇与志明》的取景地,有着“下一站南锣”之称,是东城区对外展示创意民俗的新名片。
2006年,来自英国的Will在五道营胡同开了一家名为“葡萄院儿”的餐厅,他是在五道营胡同开店的第一个外国人。谈起选择五道营胡同,Will说:“当时我们想找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而毗邻雍和宫、孔庙、国子监的五道营胡同正符合他的期望。
南锣鼓巷有一处“网红打卡地”——“创可贴8”,这是一个中文名叫江森海的英国人开的一家北京怀旧小店。店中出售印着搪瓷红脸盆、老铁皮玩具等代表老北京特色图案的T恤、帽衫等,创意和趣味性十足。走进“创可贴8”,高饱和的色彩与有年代感的京味儿的碰撞给人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创可贴8”的创作,带着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印记,江森海说,他所选取的素材和图案,是他眼中美好的北京。
知多一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北京胡同发展作出规划:保护老城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传统地名。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实施胡同微空间改善计划,提供更多可休憩、可交往、有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街巷胡同,发展街巷文化。
2019年,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任务收官。
2020年,制定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打造200条示范背街小巷。
北京的胡同、小巷将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