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具有历史尺度感的特色空间中,街巷空间占有重要地位,其特殊性在于对建筑、院落、公共空间等历史空间的串联和相对于现代建筑交通组织中的稀缺性。因此,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来说,街巷空间的保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重在对历史街巷空间进行分类梳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分析其独有的空间特征,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巷空间控制的基本要求,总结方法论用于未来的推广研究。
引言
天津建筑600多年,其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其中鸦片战争以来,天津成为各国列强争先瓜分的租界区,这一时期也是天津城市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沿海河依次建立了英、法、俄、美、日、意、奥、比、德九国租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今这些地区不复从前,抛开战争背景,这篇地区从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也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城市开发概念,其特有的风貌和空问特征也成为值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本次研究旨在对天津近代租界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街巷空间进行梳理分类,并针对其保护与利用控制提出建议和要求,作为研究初探,本次研究重在形成方法论,并提出推广方法,增强研究的普适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街巷研究样本选取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睦南道两侧地块作为研究区域。主要原因为五大道地区是天津市开发建设最早、保存作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睦南道全长1.95公里,名人故居汇聚、公共设施完备,是五大道地区最具特色的历史街道之一。
选取睦南道两侧地块内的街巷进行现场踏勘,共64条,总长度约为3千米。其中可以作为研究样本的历史街巷52条,选取原则为有建筑外墙和院落围墙形成的界面连续性明显,街巷宽度(界面之间宽度)不大于6米的街巷。
睦南道两侧历史街巷研究分析
街巷功能不同会对街巷其他指标带来一定影响,应进行分类研究。调研成果显示在本次研究的历史街巷中共有生活型历史街巷31条,交通型历史街巷21条。生活型历史街巷主要指街巷界面有人行出人口设置的历史街巷,交通型历史街巷主要指街巷界面没有人行出人口设置的历史街巷。
街巷功能的不同主要影响街巷历史尺度,生活型历史街巷又可分为两种,即以院落围墙为主的街巷和以建筑外墙为主的街巷。根据调研数据汇总,以院落围墙为主的街巷较多,共29条,平均后的宽度4m,界面高度2m,宽高比2.0:1。以建筑外墙为主的街巷较少,只有2条,平均后的宽度6m,界面高度6m,宽高比1:1。交通型历史街巷以院落围墙为主要界面,平均后的宽度3.6m,界面高度2m,宽高比1.8:1,长度为30m(且较为集中分布)。
街巷风貌方面主要为街巷界面和地面铺装的材质和色彩、围墙形式,现状调研的街巷界面主要为砖、石,色彩多为砖、石原色,偶有涂料敷面,但品质均较差。围墙形式主要为实墙和半通透围墙两种,部分围墙有违章加盖情况。街巷绿化主要为矮灌木或藤蔓植物,单侧宽度不超过30公分。
街巷设施主要为垃圾箱、变电箱、宣传板、路灯等,停车现象严重。部分街巷设有防盗设施。
历史街巷控制要素选取
从实例研究不难总结,街巷的基本特征为界面连续性,控制历史街巷历史特征主要由功能的不同而引起,从样本角度将街巷分为生活型和交通型,但随着历史文化街区利用的加深,未来可能针对某些特色街巷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增加一定的商业设施,此类街巷虽然本次调研并没有涉及,但是可暂定为商业型历史街巷。
针对不同功能的历史街巷,对其控制要素选取主要是尺度、风貌、设施三个方面。对于街巷尺度来说控制要点为宽度、界面高度和宽高比,街巷风貌的控制要点为界面和铺装的材质和色彩,街巷设施的控制要点为针对功能配置设施略有侧重,如生活型历史街巷应多配置宣传栏,邮箱等生活化的设施,交通型历史街巷在不影响交通顺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停车,商业型历史街巷可设置阳伞、座椅、灯箱等商业休闲设施。
历史街巷的分类控制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在街巷方面的控制主要是在于对历史街巷的串联街巷的建设控制。控制要求主要是根据控制要素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街巷进行控制,其控制标准主要依据对现状资料的汇总整理,重在对于历史空间尺度和风貌特征的基本控制,编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设计,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尊重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结语
本次研究对于历史街巷空间主要是初探性的控制研究,寻求普适性的研究方法,将街巷空间研究形成动态的研究机制,通过梳理和搭建完善的信息库,汇总基础信息,从中提取量化标准,并随着研究样本的充实,不断完善控制要求的标准。未来梳理控制要求还应注重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动态灵活的控制街巷的建设。
(作者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作者简介:周剑(1983-),男,汉,天津,职称,高级规划师,学历,硕士,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