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孩子生病了,“快快好起来吧”是家长的愿望和心声。不过,有时候“欲速则不达”,疾病恢复不能只求快,否则可能有害而无益!
编辑|覃静
生病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一争高下的过程,因而,疾病导致的症状也会随之出现轻重不一的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每一次生病的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受了全面的考验,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尚在发育阶段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此时用不恰当的方法强行缩短病程,非但达不到效果,有时甚至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即使暂时起效了,也可能会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失去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因此,很多所谓可以快速起效的方法,是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的,比如快速退烧、快速止咳、快速止泻......
快速退烧可能干扰疾病进程
一次,门诊来了一个4岁左右因发烧就医的孩子,不同于其他发烧的孩子,这个孩子异常烦躁,据家长描述,孩子已经发烧两天了,口服退烧药以后,体温有所下降,但无法降到完全正常的体温,孩子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家长想让孩子的体温快点降到正常,就在两个小时前用酒精给孩子擦拭前胸、背部和四肢。让家长没想到的是,孩子的体温虽然降下来了,但同时出现了颜面发红、异常烦躁的症状,于是赶紧带着孩子来就医。
点评
孩子出现异常表现,是由于家长使用了错误的方法进行退烧,造成了孩子酒精中毒。除了这种错误的方法,为了能让孩子快速退烧,有的家长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对的,比如:
·在孩子低烧时就过早应用退烧药,希望能把发烧“中途截停”。
·孩子高烧用药后体温降到38°C左右时,家长认为退烧效果不够理想,重复用药或叠加用药。
·孩子发烧后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认为输液可以更快退烧。
·给孩子使用儿童禁用的成人药物。
......
分析
发烧是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正常反应,儿童发烧的常见原因是各种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后,免疫系统的反应显著增强,白细胞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同时,通过升高体温,抑制病原体的活性和繁殖,是一种有益的保护。因此,发烧时不需要过于积极地降温,对于没有既往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来说,如果体温未达高烧(39°C),精神状态好,睡眠安稳,是不需要用退烧药的,注意做好护理,定期测体温就可以了。在护理上,要注意避免室温过高和衣被过多,保证休息,补充水分,室内通风,在不影响孩子休息和情绪的前提下,可以用温水给孩子轻轻擦拭身体。当孩子体温超过39°C时,可用药物退烧。
给孩子服用退烧药时,一定要选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间隔给孩子服用,而且在用药时要给孩子增加水分补充。孩子生病后体温波动的过程,是疾病必经的过程,即使应用退烧药暂时控制了体温,但仍会因疾病过程没有结束而出现体温反复升高,在此过程中,不建议过早用药和叠加用药以及滥用抗生素。过早用药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失去对病原微生物的温度控制;重复用药会增加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用抗生素退烧更是有可能属于抗生素滥用而给孩子造成危害,加重病情。
另外,除感染外,发烧还可能是任何原因导致的体温调节障碍以及某些免疫缺陷、外伤创伤等,如果快速退烧,掩盖了疾病的本身症状,干扰了疾病进程,反而不利于正确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这也是非常可怕的。
快速止咳带来隐患
在寒冷季节,常常会接诊到这样的孩子:一次呼吸道感染后,孩子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但咳嗽却迟迟不好,有的孩子表现为入睡后咳嗽明显,甚至影响睡眠;有的孩子表现为跑跳活动后咳嗽;还有的孩子一接触冷空气就咳个不停......而且这些孩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试了很多种止咳糖浆,都没有任何作用,家长带孩子来就诊的目的都是希望医生能给开一剂灵验的止咳药,让孩子快点停止咳嗽。
点评
在如何给孩子止咳的问题上,经常会见到很多不正确的做法:
·认为几种止咳药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多吃几次,加大药量,能更快止咳。
·认为药效不好,不断更换药物止咳。
......
分析
咳嗽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现,感染、异物吸入、食物或环境过敏,甚至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咳嗽。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引起气道局部的强烈反应,具有一定的清除异物和分泌物的作用,刺激越强烈,分泌物越多、越黏稠,咳嗽可能会越剧烈,因此,如果采取了不恰當的止咳方式,不但不会真正止咳,反而可能引起异物滞留,分泌物排出不畅等问题。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引起儿童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呼吸道感染,包括鼻咽部、气管和肺部的感染,感染后,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黏膜出现水肿,产生大量渗出液,渗出液中含有较多的炎性成分,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气道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咳嗽并不是很严重,但在逐渐恢复的过程中,咳嗽反而加重的原因。此时减轻咳嗽的正确做法是:做好生活照顾,保持环境适宜湿度,不要过于干燥,饮食清淡,适当补充水分;及时提醒孩子擤鼻涕或帮助孩子清理鼻腔,避免鼻后滴流加重咳嗽;由于小婴儿咳痰能力差,可以采取侧卧拍背的方法帮助咳痰,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具有稀释痰液、化痰祛痰作用的止咳药物辅助排痰。但由于炎症持续刺激,咳嗽也是逐步缓解的过程,无法很快消失。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应用具有强力止咳作用的药物,否则会让大量的分泌物聚集在气管内,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过敏引起的咳嗽
另一个造成咳嗽迁延不愈的常见原因是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气管炎和哮喘,表现为咳嗽有明显诱因,比如食入某种食物,接触花粉、粉尘、宠物、化学制品等,孩子突然出现咳嗽,避开后又明显缓解,有的孩子会因冷空气刺激、运动或二手烟诱发咳嗽。这类原因导致的咳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常规止咳药治疗毫无效果。正确的止咳方法是回避过敏原和各种不良刺激,必要时需要应用抗过敏药物,降低气道高反应,严重时需要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
异物吸入导致的咳嗽
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要警惕孩子异物吸入导致的咳嗽,异物长时间停留在气管、支气管中,反复刺激,继发感染,都会引起经久不愈的咳嗽。要想彻底治疗这类咳嗽,必须清除异物,如果此时急于止咳,特别是应用了一些具有中枢性镇咳功能的止咳药,会延长异物在气管内停留的时间,酿成大错!
快速止泻反倒加重病情
一次,门诊接诊了一位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患儿,来到医院时,1岁多的孩子已完全处于嗜睡状态,无法唤醒,呼吸浅促,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极差。据家长叙述,孩子在出现几次呕吐后,伴随着发烧,随之而来的就是剧烈的腹泻,为了快速止泻,家长给孩子用了止泻药,而且不敢给孩子喂饭、喂奶,因为孩子一吃就拉,就这样不吃不喝到第3天,孩子出现了昏睡萎靡。
点评
当孩子出现腹泻,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是用尽一切办法止泻,包括内服、外用药物,凡是标有“止泻”字样的药,都轮番上阵;由于此时孩子的腹泻常常表现为每次进食后腹泻就要加重,因此,部分家长还会暂停孩子的进食,以达到止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腹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脱水和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如果不及时补液纠正,是会危及生命的。
分析
腹泻是幼儿的常见症状,很多问题都会导致腹泻,不仅仅是肠道局部疾病会引起腹泻,一些全身性疾病或其他系统的问题也会导致腹泻,如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等。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肠黏膜排出水分,蛋白质增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吸收障碍,以及肠道蠕动亢进,使大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
感染引起的腹泻
儿童急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是感染、过敏和中毒。其中感染因素又可分为肠道感染、其他系统感染和全身感染。感染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的部位不同,病原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腹泻的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不同,此时,并不赞成治标不治本地止泻,因为此时孩子在对抗感染时,肠道功能严重不足,如盲目用药,非但起不到止泻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很可能加重腹泻、腹痛。另外,孩子腹泻时,病原体会随着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如果孩子刚出现腹泻就忙着止泻,病原体滞留在体内无法排出,反而会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正确的做法是,明确感染病原,针对性用药控制感染,同时应用肠黏膜保护剂减少肠道渗出,最重要的是,要及时给孩子口服补充电解质液,常用的为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服用,小婴儿继续母乳喂养,减少食物中高蛋白、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如果孩子出现尿量减少、呕吐频繁、精神萎靡、呼吸浅促等情况,必须及时就诊,必要时静脉补液,防止产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非感染性腹泻
在非感染性腹瀉的原因中,常见原因是食物过敏和不耐受,当孩子接触某种食物后,数小时内突然出现腹泻,要考虑食物过敏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辅食添加阶段的婴儿。常见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海鲜、小麦、豌豆、坚果等,此时如不及时明确过敏原,彻底回避,是无法有效止泻的。这也是很多家长在小婴儿出现腹泻后,应用很多药物无法缓解的重要原因。
结语
孩子健康活泼,会让家庭充满欢乐,一旦生病,就会让全家焦虑不安,恨不能有一种药能“药到病除”,有一种方法能“立竿见影”,让孩子迅速摆脱疾病的折磨,但儿童自身各方面功能尚未健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完善,需要在跟各种疾病抗争中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正确的方法予以帮助,让其发挥自身的能力清除病原,而不是一味求快速、图迅速,否则,不仅很可能无效,还会造成疾病迁延,更可怕的,是可能因此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