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取象 以心构象

2020-04-24 09:19於玲玲
美术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术家物象技法

“观物取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所谓“观物”,观的是天地自然之物;所谓“取象”,取的是客观自然物象,经由心灵折射,再想象性模仿而生成之意象;而所谓“意象”,便是“物中之象”“情中之象”“意中之象”,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存在于审美心理结构内部的一种主观形式,是艺术家在对客观物象已积累的大量表象的基础上,再通过情感、想象、理解和记忆而产生的一种主客观统一的超前的、提炼性的印象。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回顾,还是对心灵的追问,都希望自己的目光始终在自然中徘徊,在生活中体验,在文化中思索,在艺术中畅游。

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观念和绘画追求,在作画过程中非常注重主观表达,致力于观物取象,由象取意,以意象的表现形式从大形中取得整体气势,以有限的形象,来表现无限的遐思,以找寻到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某种相关联的那份触动。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中喜欢不受形的限制,采用“因势造型,应物象形”的手法,随心所欲而不逾规,以达到“象外之意”的主观表达;在形式上注重个人品格与审美情调,以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取平凡之物,随类赋彩,尽量使画面形成特有的语言气质;在表现手法上崇尚书写,注重笔法与物象表达的心理碰撞,追求心物相通,以心构象、与道相通、与情相应、与心相合,希望能由此产生审美之意象;在技法运用上,喜欢稀薄和厚涂相间的虚幻效果,喜欢纯净流淌的颜色在画面中呈现的透明感,亦喜欢厚重的颜料在画面中呈现的斑驳感,或薄或厚、或淡或浓、或重或轻、或实或虚……在绘画技法表现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颜料在笔下揉捏的快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象油画正是在大量吸收了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及诸多技法语言基础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强调“意”的表达方式,往往更具有东方绘画的精神韵味,其蕴含的意韵、意趣、意味、意气,即是写意魅力之所在,也是东方艺术精髓之所在;其中的“象”所追求的是“象外之象”,是“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是“泯端倪而离形象”的。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境地所创作的作品也会随着心境的转变而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气息和不同的精神境界。

绘画本不是用文字可以来解说的,也无法直接用语言来诠释绘画作品的精妙之处,而更多的是给人予以直观感受,有时候大可不必给画面赋予太多的内容,如同强加给它好意,好意也便成了累赘,我们看画就行,喜欢就好,能带来一点感受,那便已不易。

万事本无相,相由心生,心中无相则无意,更无意境也。在繪画创作中我更愿意听从内心的表达,追求“得意写形”“澄怀味象”的直觉感悟,追求“随物婉转”“与心徘徊”的创作观念,追求“以情趋笔”“笔随心运”的表达境界,追求“心游物外”“物我为一”的画面意境。在这虚幻的心境里,我愿意做一个独钓的隐者,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徜徉。

於玲玲

1977年出生,江苏如东人。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访学。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南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通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美术家物象技法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如何与物象相处
手绘技法表现
《逆行者》油画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广西美术家抗击疫情美术作品选登
小榄美术家协会建会35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作品一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