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教学中实践对分教学模式

2020-04-24 14:50周霞朱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周霞 朱敏

摘要:“对分课堂”是2014年兴起于上海复旦大学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它在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实践,该文将为大家介绍在高职校的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采用对分模式来进行教学的实践过程,较为细致地给出了精讲内容的选取、五个环节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和教学效果分析。

关键词:对分;MySQL;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5-016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成熟并壮大起来,近几年非关系型的数据库技术伴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各高职校计算机专业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围绕着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也开设了很多课程,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MySQL数据库》经过较长时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教学效果曾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随着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样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的长期持续实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性越来越严重,教师也期望能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更有效的指导,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

1 实践背景

2014年始,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并实践了“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又能保持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原先传统授课过程中,一次课是两学时共90分钟,基本全部由教师来讲授。作为对比,一次隔堂对分也是90分钟,但只有45分钟交由教师讲解核心内容使用,另一个45分钟则交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其他小组或教师进行交互,这正是“对分课堂”的精华所在。笔者曾参加了“对分课堂”的相关培训,和许多同行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和交流。在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已经开始尝试实践该教学模式,小小的几次当堂对分感觉收获颇多。故在MySQL课程的教学中也将继续实践“对分”模式,下面为大家介绍在《MySQL数据库》课程中采用“隔堂对分”来组织“搭建MySQL服务器”章节教学的准备与实施过程。

2 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隔堂对分”的班级是有36名同学的网络专业班级,分为6组,分组方式为自由组合,每组6人。通过前面8个学时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了解到该班级情况大致如下:

(1)班级学生课堂上完成任务进度不一,传统教师讲授模式很难把全部同学都照顾到;

(2)少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尚需调动;

(3)布置的作业,抄袭现象难以避免;

(4)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还不错,同学之间相互友爱,适宜分组及讨论。

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三部分:第一是精挑细选课堂精讲的授课内容,因为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只有传统模式的一半;第二是个性化桌签的设计,课程团队考虑到班级小组有6个,而且上课是在有80个机位的阶梯机房,为方便管理和组织,特为大家准备了小组桌签。桌签体现交流功能、尊重功能。在保证小组桌签基本要素的前提下,也鼓励大家动手制作自己小组的个性桌签。授课教师也提前准备了桌签,一面清晰标记组号,另一面列出小组成员;第三是在授课过程将使用对分易教学平台,这是一个免费的基于微信的教学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考勤、投票等环节,在课程结束后,也基于此平台发放了调查问卷开展教学评价。

一次对分课即90分钟的课堂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讲授(教师完成)、独立学习(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做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学生共同完成)、组间交流(教师、学生共同完成)。

第一环节是教师讲解本地YUM源的搭建,并演示MySQL相关软件包的安装,并随之成功启动MySQL服务。再讲解使用mysqladmin命令來设置数据库最高管理员的密码并简单提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演示使用mysql命令来以root的身份登录MySQL服务器,登录成功后,带领学生在“mysql>”提示符下执行各种DML和DDL命令。此环节为45分钟。

课堂授课结束后进入到第二、第三环节,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学习,资料既有教师提供的也有自己从各种渠道查找的;学习过程更是因人而异,但是教师通过对分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把控。作业分为四部分,一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不限,可以是500字以内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复习提纲,甚至可以是关键词;二是围绕教师的授课内容出两道考题,考题不含答案,题目类型可以是记忆、理解或应用、创新;三是列出授课内容相关的两个亮点,反映出自己在学习过这些内容后感觉最精彩最有用的部分;四是提出至少一个疑问,最希望同学们能给予解答。“对分课堂”精华之处其一就是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每次作业满分5分,只要学生提交作业就可以获得3分,若有少许创新就拿到5分,学生对作业不排斥,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较高。

内化吸收过程结束后就进入第二次课堂学习,即第四、第五环节一共45分钟,这次课上教师不做讲解只负责组织课堂讨论及答疑,首先是20分钟的小组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在选择座位时就集中就座,并在显眼的位置放置自己小组的桌签,每个小组的6个组员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相互问考点、讲亮点、解疑点,每位同学都要轮流发言,无论时间多少,更要注重发言质量。教师如果发现个别组一直难以进入状态的话,就给予适宜的引导,例如建议不善表达的同学可以从操作演示开始,慢慢找到感觉;授课教师巡视并关注讨论情况,但不对组内疑难进行解答;接着是15分钟的教师抽查阶段,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发言,主要分享的是他们组共同总结出来的疑难,该组员是代表本组发言,无论说的对错均代表本组,所取得成绩为小组成绩,其他小组或教师需要对提出的疑难给予解答,在回答提出的疑问时,3个小组完全回答正确,1个小组部分回答正确,1个小组初次回答不正确,后经过补充能回答正确。接下来是5分钟的自由提问,大家有任何疑难都可以提出来进行随意交流,对于个性化问题,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课后联系教师答疑;一是当场指定“学生小指导”帮助解答。最后是5分钟的总结,由教师将共性问题或难点分析讲解,并进行总结归纳。虽然能够感觉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全部掌握了这次课的内容,但整体都感觉比较轻松,课堂各项活动参与度高,基本没有学生在玩手机。本次对分课堂结束。

3 实践总结

对分过后,授课教师立刻和大家进行了充分交流。从课后反馈来看,大多数同学比较欣赏自由、轻松的学习状态,尤其对作业的安排比较满意,最少也可以取得3分(满分5分);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对分组讨论表示欣赏,感觉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由而且压力较小,过程也比较愉悦。但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时间超过计划时间,在教师抽查环节所用时间多,有个别已经抽查过的小组组员存在走神聊天的现象,教师有时很难全部管理到位。在自由提问环节,为了尽量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性,尽可能让每个小组拥有相同机会,所以占用时间也多了一些。

课程结束后,对大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就各个教学环节和总体效果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问卷集中调查学生对特定教学环节预期目标的认可度和该目标的实际达成度。比如有如下问题:(1)你感觉对分课堂和传统讲授相比,哪种比较符合自己的想法?(2)对分作业成绩分为三个等级(3分、4分、5分),只要提交至少能得到3分。从这一点来看,你是否感觉对分作业压力比传统教学的小?(3)对分課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熟悉章节内容,理解重点、难点,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总体上,共收回41份问卷,75.6%的学生对自己在对分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78%的学生认为比较喜欢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65.8%的学生对“对分易”的使用比较满意。对分课堂在保持适度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于对分课堂的目标认同度和目标的完成效果评价很高。授课教师也从中体会了教学数据库课程的新方法,每天都有进步,也对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加有信心。

从实践效果来看,时间的控制是“对分课堂”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位同学和给予每位同学公平的学习机会是第二个难点。另外有部分学生感觉对分课堂的分组讨论时竞争不够激烈,建议采用一些手段提升成就感。希望在后面的持续实践中能做得更好、总结出更好的手段和方法来和大家分享!

【通联编辑:光文玲】

收稿日期:2019 -11-10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研与社科基金一般项目(YS20170401)

作者简介:周霞(1977-),女,山西寿阳人,工程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集成;朱敏(1980-),女,江苏扬州人,工程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