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彩云
摘 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学分银行实施的现状和我国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实施的政策背景和基础,探索性提出学分银行实施的机制和方法,对推进高职院校学分银行试点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分银行现状 学分制 机制和方法
“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借鉴银行的功能,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及时间的一种学业管理制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各类教育、学习相结合,无论是正规教育(如学历教育)获得的学分,还是非正规学习(如培训机构)、非正式学习(如工作经验)得到的学习成果,都可按一定标准认定和转化成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当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学分银行”兑换为学位或资格证书,为社会所认可。
一、学分银行实施现状
1.国际学分银行实施现状
“学分银行”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类似名称,如英国的“学分转移”,欧洲的“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简称ECTS) ”,加拿大、美国称之为“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澳大利亚称之为“资格框架(简称AQF) ”,韩国的“学分银行(简称CBS) ”,虽叫法不同,但核心内容均为学分积累、兑换和转移。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系统”实现了从社区学院到较高级的四年制大学的学分衔接;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ECTS)实现了欧盟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学分互认,是目前较为成功的跨国学分转换系统。
2.国内学分银行现状
目前,我国国家开放大学率先实现继续教育学分银行;2012年7月23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立;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陆续成立。这些“学分银行”试点的开展,无论从建设理念、建设思路、成效等方面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是“学分银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县、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都是“学分银行”中的各级网点,因此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建设尤为必要。
3.国内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实施现状
笔者随机选取山西省内12所高职院校,山西省外39所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务处负责人、分管院领导以及专业负责人进行高职院校学分银行实施现状调查问卷的填写,发出调研表共100份,收回有效调研表92份。参与调研人员对于“学分银行”了解程度:山西省外调研结果:23%的人听说过,不了解;70%的人了解一点;2%的人没听说过;5%的人有过相关探索研究。山西省内调研结果:31%的人听说过,不了解;61%的人了解一点;8%的人没听说;0%的人有过相关探索研究。
总体而言,山西省外平均65%的人员对于学分银行有一点了解。山西省内参与调研人员中没有一人进行过相关探索研究。因此,學分银行要在高职院校推广,学分银行相关探索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学分银行实施基础及迫切性
1.高职院校实施学分银行政策背景
2004年《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首次提出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累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25条提到,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2016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都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工作。
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到“职教20条”,历时近10年时间,国家层面配套出台多项政策和指导意见,逐步将“学分银行”由提出概念到加快推进以及实施试点。实施“学分银行”已迫在眉睫。
2.积极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实施学分银行奠定基础
经调研,约有50%的院校实施了“学分制”,但大多数为形式上的“学年学分制”。真正的学分制是学分银行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施“学分银行”,首先要将“学分制、弹性学制”落地。
三、学分银行实施机制和方法
1.制定相关制度,成立专门机构
实施“学分银行”的学业管理模式,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机构做支撑。首先是“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这是学分银行实施的前提条件。其次,发挥学分银行的存储积累功能,改革高职院校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开放的学籍管理制度,支持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第三,成立学分认定中心、学习成果转换拟定小组,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对各类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转换和认定。
2.出台转换标准,进行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标准初步划分为三类:正规全日制学历教育得到的学分、 非正规学习(如各类培训机构)获得的学分、其他各类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分。针对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分,包含范围较广:如创新创业成果及方案设计、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省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都纳入认定范围,都可按一定标准认定和转化成学分。这一部分的学分转换办法和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由粗到细,逐步完善,这也是学分银行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3.确定试点班级,积累实施经验
以2019年扩招学生中没能做到全日制在校进行学习的单独编班的班级为试点,实施“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修业年限为3~6年。扩招生的人才培养在坚持不降低质量前提下,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这也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以学情分析为基础重新制定“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管理创新为突破,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确保“教好”“学好”“管好”,一方面实现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的目标,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突破管理的创新,为学分银行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4.联合山西省内院校,实现学分互认
首先是区域内同类高职院校之间达成协议,进行跨校学习,实现学校之间学分互认。这点在本科院校的交换生政策中已经实现,可以借鉴。交换生在某一学期或学年可以在交换的对方学校完成学业,交换期满,返回本校继续完成学业,学分互认。其次,可以将学分互认范围继续扩大,鼓励学生跨区域、跨学校、跨教育类别选择课程学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因素,自主选择课程。当然,这个范围扩大的互认学分,非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联合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区域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相关部门的统筹考虑方可实现,这将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
四、小结
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实施时代很快就要到来,“学分银行”体系从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立交桥”,真正实现统一的职业教育学分标准,通过“学分银行”的建立、学习成果的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最终促进全国人民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朱元华.安徽省高职院校学分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7(36).
[2]孙冬喆,吴遵民,赵华.学分银行建设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继续教育,2013(9).
(作者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