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各国高度关注的领域,就我国的教育发展而言,除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之外,一直对教育的形式方法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博物馆从原来的仅具有收藏、展示、研究社会文化的功能,发展到如今以教育功能为主要职能之一,并建立了为特定教育对象——儿童服务的儿童博物馆,成了致力于儿童教育的一股社会力量。儿童博物馆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儿童博物馆;教育;学习;对策
1 儿童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1.1 儿童博物馆概念
儿童博物馆是为了创造一个让孩子享受学习过程的环境,它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到学习的方法。儿童博物馆的概念诞生于美国,美国博物馆协会将儿童博物馆定义为以满足儿童需求和兴趣为使命的机构,其在机构空间内展览和活动旨在鼓励儿童学习和激发儿童好奇心。儿童博物馆协会认为儿童博物馆是通过各种展览、节目和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探索和学习的中心。
1.2 国内外儿童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博物馆是19世纪末在美国建立的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题,以儿童为中心,以动手操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的第一座儿童博物馆。
20世纪20年代,已经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陆续成立。1908年,纽约诞生了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可是没多久就倒闭了。1913年建立的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是美国第二家历史最久的博物馆,旨在推进科学教学思想。1917年建立的儿童博物馆——底特律公立学校协会儿童博物馆,是第一家与学校合作的博物馆,开创了学校和博物馆合作的新篇章。在该时期,各家博物馆纷纷以“做中学”为教学理念,即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20世纪60年代,在儿童博物馆中动手操作已经变得衰弱,而互动式教学盛行起来,人们认识到互动式的教学比单向的操作更具有教学效果。到20世纪末,儿童博物馆不仅出现在了西方的国家,也进入了亚洲这个大市场,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开始重视并建立了儿童博物馆。
我国儿童博物馆出现相对较晚,探索改革历史较短,开展形式也较为单一。我国最早的儿童博物馆是于1936年在河南馆内组建的儿童科学馆,主要是利用一些科学仪器进行展示,组织形式和展览内容均比较单一,且儿童博物馆的主旨不明确。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的上海儿童博物馆是对河南博物馆的完善和改进,在借鉴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内容,在我国儿童博物馆的进程中意义巨大,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博物馆。之后一直到2010年,才又建立了一所——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在那之后,出现创办单位或组织的多元性,一些民办博物馆接踵而至。2013年,在老牛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标志着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在中国逐渐正规专业化。
2 儿童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2.1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博物馆主要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体验式博物馆,激发儿童对所陈列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儿童的一些主观感受,如触摸、观察、动手操作等,或者有的儿童博物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介绍演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者神秘的前沿成果,引导孩子没有限制性的思考,激发他们的灵感,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通过在儿童博物馆的发现探索,手脑并用,双向互动引导儿童认识生活,认识世界。
2.2 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
儿童博物馆的不同功能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儿童价值观的形成中都有着独特且不可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童博物馆的科技性在让儿童发现事实、激发兴趣、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儿童树立了尊重科学事实、大胆想象创新的价值观;儿博馆的历史性更多是让儿童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精神,与书本相比,更加生动真实、记忆深刻,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儿博馆的艺术性可以让儿童见多识广,相同的事物,不同的展品,让儿童自己去体会、去发现绘画情感的不同,与家长或者工作人员交流所想所感,欣赏到不同的风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儿童博物馆的学习,给孩子们建立一个开放、多元、自信、包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加强儿童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在我国伟大复兴道路上,加强儿童的教育不可懈怠,而儿童博物院对儿童的教育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加强儿童博物馆对儿童教育对社会而言任重而道远。
3.1 重视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首先,儿童博物馆要重视教育活动方面的开发,大多数的儿童博物馆还停留在以儿童参观为主,而且展览设施也都做不到常展常新,导致儿童博物馆在众多功能中仅仅实现了激发兴趣这一小部分作用,要知道兴趣若不加以引导和培养,是会被时间冲淡的。
其次,要重视教育活动的实施,光有想法不行,还要实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活动的实施需要社会多方位的支持和配合,首先是国家应大力倡导,其次是儿童博物馆的管理者应积极组织,最后是各界专业人士的公益支持和公众的积极配合。
3.2 构建儿童博物馆儿童特色课程
我们对中国儿童教育的定位是“教育方式国际化+教育内核中国心”。在英国、美国、日本、芬兰、新加坡等国家,博物馆已经成了第二大社会教育提供方,第一大是学校。从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来说,博物馆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而中国儿童博物馆还没有发挥出它的潜力,构建儿童博物馆儿童特色课程也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就其进行开发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不定期开展教育主题活动,比如以宇宙中的秘密、神奇的“水”等为主题,让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以不同的主题拓展孩子的认知,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走出展览品,走进生活。对于儿童而言,真正的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应该局限于展品所带来的,展品不能一直换新,但是我们教育的方向可以推陈出新。创新对孩子而言很重要,同样对于儿童博物馆的管理者也很重要,他们才是儿童创新的带领者,走进生活,对于儿童的认知而言会更容易接受,也会让儿童更加感兴趣。第三,儿童博物馆的设施及展览应及时推陈出新。教育活动也可以走出博物馆,让孩子们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独具思考的灵魂。
3.3 培养博物意识
儿童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第一培养的是儿童的收藏意识,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收藏功能,任何一件历史文物都是在岁月侵蚀下被保留下来的;第二培养的是观察意识,儿童博物馆的核心是丰富儿童知识经验,通过肢体接触感受到的以及观察看到的,去发现、去探索不为人知的秘密;第三培养的是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儿童博物馆中大多数的课程设计都是为了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这些博物意识的培养也是博物馆的工作中心。
4 总结
通过了解国内外儿童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可知,儿童博物馆在其他发达国家中的教育作用仅次于学校,而我国对儿童博物馆的开发利用还有待提高。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不仅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要重视儿童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构建儿童博物馆线上教育和与学校合作的综合实践的特色课程,培养儿童收藏意识、观察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博物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凡.我国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6):57-61.
[2][3]冯统.馆校合作之課程实践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课程为例[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7.
[4]常娟.建构主义对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构建探讨——《让孩子爱上博物馆》读后感[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3):85-92.
【作者简介】周佳璐(1985—),女,本科,文博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