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陈志军 粟 宇 吕巧莉 周 琳 钟锦绣 周爱清
2018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死亡病例229.6万例,占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肿瘤近距离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肿瘤技术近年发展增速,125I粒子具有射程短、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射线剂量分布可控等优势,日渐受到临床重视。美国近距离放射治疗协会发布的《肺癌胸部近距离放射治疗指南》中对125I粒子治疗给出了指导性建议[1-2]。125I粒子植入治疗为一种局部的微创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为确切[3],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瘤等[4-6]。
肿瘤靶区内放射剂量是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重要因素,而粒子的位置、空间布置等是粒子植入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7]。125I粒子植入术一般由影像学CT、超声等引导,植入过程中受到医生的临床经验、手法技术等因素较大;实际操作过程时受临近血管、危及器官等影响,使术前计划与实际植入符合度不高。
治疗计划系统(TPS)在临床术前计划的应用效果很好,如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前、术中计划的应用可使前列腺剂量达到预期标准,美国已经广泛应用此技术[8]。本研究回顾分析32例患者CT引导进行125I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的植入效果,通过评估植入粒子空间分布合理性,探讨术中实时计划在CT引导下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肺肿瘤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明确的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术中实时指导计划)18例,对照组(无术中实时计划组)14例。研究组18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5.64±11.11)岁。对照组14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61.06±12.18)岁。2组患者均无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KPS评分>60分,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证选取参照王俊杰等专家共识[9],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给予处方剂量120 Gy。
1.1.2 器材 计算机三维系统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rn,TPS):北京航天科霖科技有限公司。18 G植入针,粒子枪,天津赛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放射性125I 粒子:半衰期59.4 d,活度1.48×107~2.96×107MBq/粒,北京原子高科公司;粒子植入防护设备包括铅围裙、铅眼镜、铅围脖、铅手套等。SPECT/CT仪Symbia T2,德国Siemens公司,CT扫描参数:电流48 mA,电压130 kV,层厚3 mm,螺距2 mm。
1.2.1 粒子植入治疗计划 患者于术前3天行增强CT扫描,术前依照肿瘤位置、邻近重要器官、大小等确定其合适体位,再用真空负压垫将其固定。将CT图像DICOM格式传输至TPS计划系统,设定处方剂量为120 Gy,用软件勾画肿瘤靶区体积(GTV)及毗邻危及器官(OAR),设计进针路线、进针角度、植入针数、粒子排布、计算粒子数目等。
1.2.2 术中实时治疗计划 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如仰卧、侧卧或俯卧等),行CT扫描,扫描层厚为3 mm,依据术中实际情况选择2~3个较安全进针点,常规碘酊、乙醇消毒,1%利多卡因局麻,插入2~3根针,一次性插植完成。立即行CT扫描,层厚为5 mm,将CT图像DICOM格式传输至TPS计划系统,行术中实时计划。设定处方剂量为120 Gy,用软件勾画肿瘤靶区体积(GTV)及毗邻危及器官(OAR),设计进针路线、进针角度、植入针数、粒子排布、计算粒子数目等。确定植入针位置、深度、排布,粒子植入依照术中实时计划进行。
1.2.3 术后质量验证 手术结束后行CT 扫描,将术后CT 扫描得到的图像传入TPS系统行术后验证计划,勾画靶区、危及器官,识别粒子,得出等剂量曲线分布及剂量体积直方图[10-11],剂量学参数包括 D90、D100、V90、V100、V150等,对出现冷区、剂量不足部位的肿瘤区域行补植粒子。
采用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BCCA)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术后验证靶区D90、V100评价为优、良、差3个等级,V100≥90%,125%≥D90≥100%为优;90%>V100>85%,100%>D90>90%为良;其它均为差。
将患者肿瘤大小变化、疼痛等作为本研究125I 粒子疗效评价指标,其中肿瘤大小参照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术后1、3、6 个月常规CT复查,检测肿瘤大小变化进行局部控制率判定。评价标准:所有目标病灶消失,维持 4 周判定为完全缓解(CR);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维持4周判定为部分缓解(PR);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判定为稳定(SD);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判定为进展(PD)。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气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研究组18例患者共植入125I粒子1286粒,比术中计划植入数量减少6粒;对照组患者使用粒子758个,比术中计划植入数量增加12粒。按真实植入针轨迹做实时计划植入粒子可以减少粒子数量使用误差。
术后即刻剂量验证靶区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与术前、术中吻合度。数据提示研究组术中计划、术后验证各项参数吻合度较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计划、术后验证各项参数吻合度一般,见表1。对照组除EI于粒子植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剂量学参数于粒子植入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90、V90、V100粒子植入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4.126,2.201,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术中、术后CI、EI、D90、D100、V90、V100、V150差值平均分别为0.033±0.040、0.005±0.071、6.742±2.011、-0.431±3.494、3.128±0.758、2.650±1.204、1.156±2.499;对照组粒子植入术前、术后CI、HI、D90、D100、V90、V100、V150差值平均分别为0.200±0.042、-0.100±0.085、30.506±38.778、31.748±5.072、12.336±1.482、16.936±2.337、14.821±3.824。研究组于粒子植入前后在CI、D90、D100、V90、V100等剂量学参数吻合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实时计划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有效、可行,具有一定优势。
表1 2组患者粒子植入术前术后剂量系数变化比较
根据英国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如下:研究组优7例,良8例,优良率83.33%;对照组优5例,良5例,优良率71.43%,研究组粒子植入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0.653,P>0.05),见表2。
6个月常规 CT 复查,检测肿瘤大小变化进行局部控制率判定: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肿瘤缓解率为77.78%,肿瘤控制率94.44%;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肿瘤缓解率为64.29%,肿瘤控制率78.57%,见表3。研究组患者在肿瘤缓解率、肿瘤控制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控制肿瘤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表2 2组患者粒子植入质量评估的比较(例,%)
表3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术后常规CT扫描,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1例患者出现肺内出血,1例患者出现低热;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2例患者出现肺内出血,其中1例伴随轻微咯血,1例患者出现低热;另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粒子移位。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694,P>0.05),见表4。气胸症状经胸腔穿刺抽气可缓解,其肺内出血经止血处理后咯血停止,均无进行性血胸发生;低热患者体温最高为38.5 ℃,3天后恢复正常。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例,%)
与外放疗相比,粒子植入的射线是低能X、γ射线,具有较高相对生物学效应、高传能线密度、低氧增比等特性[12]。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发展较慢,临床普及、推广也较为缓慢,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医生临床经验决定125I粒子植入术效果,使125I粒子植入术推广受阻;②受血管、体位、肋骨等影响,术前计划植入针分布与实际操作较难符合,植入粒子有较大的位置误差;③实际术中植入与术前治疗计划相差较远,局部易出现冷点和热点,治疗无法规范化等[13]。
随着CT影像设备和TPS的发展,治疗计划系统可直接通过网络获取患者术中CT影像数据进行实时计划。目前有研究表明前列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计划的应用可极大提高剂量的准确性[14]。本研究对18例患者成功应用术中实时计划联合CT引导进行粒子植入术,实时计划CT影像提供患者真实术中体位,将可入路的穿刺针经肋间隙一次性插植完成,较术前计划更具实际指导价值和可操作性。通过术中TPS可直观地表现剂量分布、粒子分布、冷热区分布等,术者以剂量学为指导,制定实时治疗方案、评估植入效果,在实时指导“冷区”补种及避免“热区”、粒子分布等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15]。
术中实时计划要求医师、物理师配合默契,手法精熟,术中实时计划制订时间要尽量短且精准,针道设计、空间布置合理等,缩短患者等待时长;布源方式为周边密集、中间稀疏,避免剂量冷点,减少剂量热点;医师、物理师在勾画术中计划靶区时,根据肿瘤周边危及器官外扩0.5~1.0 cm;如植入过程中发生较严重气胸等情况,靶区位置及形状均会发生变化,术中靶区的改变亦是影响计划实施的重要因素。由于靶区运动或靶区改变等因素至术中计划不能实施时,补救措施需进一步完善,总结经验等。因此,术中实时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医生、物理师等对靶区、危及器官的理解,对进针路径的把握,甚至对患者病情综合评估,需物理师、临床医师、技师等配合完成。
本研究术中应用术中TPS组术后剂量验证满意率明显优于未使用组,术中TPS实时计划的应用,是以剂量学为依据指导术中粒子植入,是肺部肿瘤粒子治疗规范化的有效保障。本研究仍存在病例数偏少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统计误差,后续需增加样本量。
总之,术中TPS实时指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剂量学的分布,实时“冷区”补种及避免“热区”;及时修正术中因靶区位置及针道位置偏差导致的剂量偏差,随时在实际的穿刺针道上调整粒子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术中实时治疗计划可使肿瘤靶区剂量满意率得到提高,对肺肿瘤粒子治疗的规范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术中实时计划联合CT引导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能够保证粒子植入的有效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更多的经验总结仍需在后续开展的工作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