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孙继芹,冷丽,高晶,崔红萍,马丽娟,包艳,阳金柱,赵丽红,陈丽萍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高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Quality Control QC)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
条形码是美国学者于1949年提出并按照预先规定的条码规则和有关技术标准,由条和空组合而成[2]。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采用条形码技术作为检验标本的唯一性标志,具有输入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3],对实验室标本管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所以检验标本条形码的运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LIS将检验分析仪器与医院局域网连接,实现了患者信息、诊断信息、检验申请及检验结果的同步传递[4],同时还可以实现大型自动化仪器双向自动控制,实现了检验流程的自动化,使检验流程更加简化,更准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5]。
我院于2013年1月份在住院病区推行检验标本条形码管理,使用率100%。门诊血液标本条形码运用不好,经统计血液标本条码使用率只有30~40%,为了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品管圈小组分析导致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实施对策,通过活动条形码使用率明显提高。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1月成立QCC小组,圈员共10人,科主任为圈长,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6人,平均年龄31.7岁。按照评价法进行圈名、圈徽投票,选定圈名为“唯一圈”,设计制作圈徽。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QCC小组成员召开圈员会议选定主题,按照可行性、迫切性,查找急需解决的问题,用评价法5、3、1分投票选出“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作为本次QCC活动的主题。
1.2.2 活动计划拟定 遵照PDCA循环法,确定各个步骤的时间,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每个步骤均有负责人。设定活动周期为6个月。
1.2.3 现状把握 采用抽样法抽查2016年11月14日-2016年12月4日门诊血液检验申请单,共5851份,其中使用条形码标本2786例,未使用条形码标本3065例,条形码使用率为47.62%(现况值)。绘制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柏拉图,见图1。
图1 现状把握条形码使用率低原因柏拉图
1.2.4 目标设定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按80/20原则,确定缺陷原因为:⑴采血室未使用条形码。⑵医生未开电子申请单。得到改善重点为86%。圈员再以评价法进行圏能力评价,得到圈能力为68%。按照QCC方法的计算公式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标准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7.62%+(100%-47.62%)×86%×68%=78.25%,即改善后条形码使用率为78.25%。
1.2.5 解析 品管圈小组应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按照人、物、环、法四个方面对条形码使用率低进行原因分析,再用评价法进行要因确认,按照80/20原则,得分在满分的80%以上选项为主要原因,绘制出特性要因鱼骨图,见图2。
图2 条形码使用率低原因鱼骨图
1.2.6 真因验证 抽查2017年1月3日-2017年1月15日门诊血液检验申请单,共4267例,其中使用条形码标本1987例,未使用条形码标本2280例。根据80/20原则,确定真因为:1、医生嫌麻烦不开电子申请单。2、采血室不使用条形码。3、采血工作站配置不到位。见图3。
图3 真因验证柏拉图
表1 对策拟定评分表
1.2.7 对策拟定 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用评价法进行对策拟定,每人对对策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满分150分,按照80/20原则,得分在满分的80%(120分)以上选项为实施对策,共选出4个对策。见表1。
1.2.8 对策实施与效果评价
1.2.8.1 针对医生不愿开电子检验申请单的问题在门诊部开展了针对诊室医生的全员培训,进行了开具电子检验申请单的流程及查阅患者检验结果的演示;对开电子申请单的优点进行宣传、演示;行政干预制定相关制度,医务部、门诊部通知所有诊室必须开电子检验申请单,并进行相应处罚。对策实施后,临床医生开电子申请单由66.97%提升至78.39%。
1.2.8.2 针对采血室工作人员不使用条形码的问题,我们采取改善采血流程、优化采血窗口,制定采血标准作业书,加强宣传演示。对策实施后,采血室条形码使用率由47.62%,提升至70.95%。
1.2.8.3 针对医生工作站不能选择检验项目的问题,统计不能在工作站选择的项目共16项,与信息科梳理检验套餐67个、检验项目689项次,其中6项为新开展项目未维护到工作站,10项为医生因不熟悉工作站项目设置而未能选择,有针对性的对医生进行了培训及宣讲并将项目设置图下发到诊室,指导医生开具申请单。对策实施后,临床医生开电子申请单由66.97%提升至92.41%。
1.2.8.4 针对采血工作站配置不到位、流程不合理导致采血室不能使用条形码的问题,我们请专业的实验室流程优化公司对采血室进行了现场勘察及设计,进行了采血室的流程优化改造,使用一体机电脑并固定于采血窗口玻璃上以解决因空间狭小不能放置采血工作站的问题,对策实施后,采血室条形码使用率由70.95%,提升至86.32%。
2.1 有形成果
2.1.1 效果确认 抽查:2017年4月17日-4月30日门诊血液检验标本1845例,使用条形码标本1498例,未使用条形码标本347例,使用条码比例占81.19%。过6个月的活动,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由47.62%提高到81.19%。见表2。
2.1.2 目标达成率、近步率 按照QCC方法的计算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81.19%-47.61% )/(78.24%-47.61% ) ×100%=112.04%,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81.19%-47.61%)/47.61=70.53%,目标达成,见图4。
2.1.3 改善前后流程 见图5。
2.1.4 改善前后柏拉图 改善前柏拉图原因:⑴采血室未使用条形码;⑵医生未开电子申请单。改善后原因:⑴医生未开电子申请单。⑵采血室未使用条形码。见图6。
表2 QCC活动前后条形码使用率比较
图4 改善前后条形码使用率
图5 改善前后流程图
图6 改善前后柏拉图
2.1.5 有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统计100例标本,采用条形码标本编号、患者信息录入、检验指令下达的时间可缩短56min。提高检验质量,减少差错,统计每天因录入患者信息、检测项目错误等差错事件减少6次,患者满意度由85%提升至98%。
2.1.6 无形成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圈员提高了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逐步排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圈员学会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沟通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品管圈活动后采血室与临床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减少医疗隐患,提升医疗质量。见图7。
2.1.6 效果维持 活动结束后通过6个月的观察,活动效果维持良好。见图8。
检验标本应用条形码能将LIS与HIS完全融合,实现了无纸化的工作流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规范了检验流程,提高检验管理水平,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提高病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供了条件,也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6]。使用条形码管理检验标本简化了工作流程,也极大的减少了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标本错误,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7]。我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检验标本条形码的使用率,取得较好的效果。
推行品管圈活动,能使圈员们自动自发的发掘问题、改善问题,而产生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能有效提升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8]。 品管圈作为一种以关注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办法,要求过程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围绕着“改善质量”这样一个共同目标来开展[9]。品管圈的推动能提升患者满意度、节约医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流程等[10]。品管圈活动提倡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改进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品管圈活动是自下而上由基层员工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而不是由行政命令组成的,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评价法等工具方法的运用体现了团队智慧,自主自发,科室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质的提升。对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开展品管圈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图7 无形成果雷达图
图8 效果维持推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