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选择应谨慎,2岁男孩误食11颗磁力珠造成肠穿孔!

2020-04-24 10:17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编辑暖阳
科学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科医院肠穿孔误食

文/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编辑/暖阳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尤其需要注意安全性,特别是像磁力珠这种玩具,由于长得很像糖果,易被孩子误服。前段时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诊了一位误食磁力珠的2岁男孩,分次食入的磁珠吸住了多处肠壁,形成4处肠穿孔。经手术后,一共取出11颗磁力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王作鹏医生说:“我院每年急诊就诊的误食磁力珠病例将近20例,所以呼吁家长应避免儿童接触磁力珠,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岁男孩误服11颗磁力珠

上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诊了一位2岁的患儿小明(化名),患儿已呕吐了两天。据患儿父母描述,3天前,小明的奶奶去做家务,让小明自己玩。等家长回来时,发现孩子已经误食了磁力珠,当时孩子呕吐了一次,但家长并没太在意,觉得孩子可能会自己排出。但两天过去了,小明总是哭闹,怎么哄也停不下来,吃什么吐什么,哭累了才会消停一会儿。

送达医院后,王作鹏医生立刻给患儿做了腹部平片,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右下腹有磁珠,一共十一颗,由于不知道小明肚子里的磁力珠是一次食入还是分次食入,所以6小时后再次做了随访腹部平片,发现异物位置几乎没有改变,考虑小明可能是分次食入,从而导致磁力珠夹住肠壁,自行排出的可能性较小,决定手术探查。

通过微创腹腔镜探查,在回盲部找到了异物,术中发现有3颗已经进入结肠,另外8颗分别位于小肠两处,每处4颗。因此,小明可能最早先食入了3颗,但奶奶一直没有发现,之后小明又误食了4颗,孩子可能觉得没尝出味道,又吃了4颗。一共误食11颗磁珠,这些磁力珠互相紧密地吸在一起,形成了4处肠穿孔。王作鹏医生感叹,虽然手术十分顺利,但是仍对小明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小磁力珠大危害 患儿易误食

磁力珠又称百克球,直径约五毫米,具有磁性,可以相互吸引,排列组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对于小朋友来说,彩色的小珠子总是充满着吸引力,尤其这些珠子很像糖果,小孩子会好奇能不能吃、是什么味道,极易造成误食。

王作鹏医生表示,儿科医院有很多因磁力珠引发的急诊手术病例,每年急诊接诊的误食磁力珠病例就将近20例。“误服了磁力珠以后,仅极少数病例可以不通过手术治疗,自行排出体外。如仅误食一颗,或者数枚一起误食,一般可以等待观察,多数能自行排出。但如果是分次食入,基本都要手术治疗取出,如果误食后及时发现、及时就诊,有时可以在胃镜下取出。”

儿科医院外科主任郑珊教授提醒家长,磁力珠不单单只危害学龄前儿童,对于青少年同样有伤害。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在性启蒙阶段,对生殖器官充满好奇,于是就会尝试将磁力珠从尿道口塞入,每年也会有数例患儿因此就诊。我院接诊的一名12岁男孩,因为好奇塞了25颗磁力珠,无法取出,最后开腹手术从膀胱中取出。因此医生也呼吁家长在购买此类玩具时要多多注意,应避免儿童接触磁力珠,对青少年使用时也应加强教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猜你喜欢
儿科医院肠穿孔误食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的诊治进展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