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立德树人”融入“办真实的教育”

2020-04-23 03:55胥明辉
成功密码 2020年4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的内涵极为丰富,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值得教育界广泛思考。

“德者,本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德”的重要性,讲求“德为先,能为上,行为善”。党历来重视“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将“德”放在人才标准的首位。从青少年学生的维度来讲,立德,亦即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涵养扎实的法治素养。“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条件,德未立,“树人”则无从谈起。在以德为先的基础上,实现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当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正确解读。

以九江实验中学为例,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在校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2岁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期属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悉心教育与栽培。教育之要,尤在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从出发,坚持科学育人规律,坚持合乎实情的教育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应当依据校情、学情,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办学的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踏踏实实地办真实的教育。

一、有真爱——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有真爱,是真实教育的缘起。美好的教育总是赋予人性的光辉,让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感悟生命成长的乐趣,沐浴上善道德的甘霖,成就人生奋斗的精彩。有真爱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起点是“爱”,关键在“真”。在“真爱”的氛围里,学生如沐春风,不受窒碍。有真爱,教会学生善良、宽容、敦厚的品格。人无品不能立世。优秀的品格是每一名学生必备的涵养,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学校打造“有真爱”的真实教育,相当于创造了一个芳香四溢的温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育人于无形。

二、做真人——真实自然归至理

陶行知先生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一个真实的人,就是要遵循本心,有自己的见地。难道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服从教师(或长辈)的想法吗?教育要引导学生做真人,首先教师的言行就应当一致。现阶段有一种现象值得教育界深思,有些教师在公开课上大谈素质教育,猛烈抨击应试教育,在私下又不停地行应试教育之举,这难道不是一种形式主义?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教授学生,如何指望学生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扎扎实实地去落实育人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约束教育行为,构筑真实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做一个真诚的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这才是真实教育的追求。

三、求真知——路遥知马力

求真知,怀天下。郭沫若先生说:“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在学生的良好的個人品质形成之后,能力的培养也同等重要。教育要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尊重真知,追求真知、寻得真知,成为一个具备高强本领的人才。求真知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路遥知马力,百二秦关终属楚,在风雨坎坷的征途中沉稳应对,坚持不懈,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教、学、做合一,建立“以做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做上教”,让学生在“做上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事做,使每个学生课堂上有收获。教师还要善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构一种交流、互动、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真实的教育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在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改变“嘴讲为教,耳听为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增长阅历,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丰富情感。求真知是真实教育的本务,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把握教育节点,做好教育引领工作,不可本末倒置。

四、循真谛——时时勤拂拭

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方可回归本真。教育的真谛就是坚持本真,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人成长的规律办教育。办教育,要有一种视野、一种境界、一种崇善的态度。教育工作者要有责任和使命感, 脚踏实地,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决定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不能总是别出心裁、花样翻新。教育是慢的事业与艺术,有人说她是农业,是有耕耘、播种、浇灌、除草等生长过程, 是周而复始的劳作,其过程和环节不能随意改变。所谓悠闲出智慧,教育需要等待, 需要耐心,生命的成长自有其规律,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本身的成长规律,才能保证、促进人自身健康的成长。循真谛是教育的本源,恪守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摒弃揠苗助长的做法,做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建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该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练习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选择性,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薛法根说:“最好的鞋可能不是最贵的,也可能不是最为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适的。”所以真实教育不是疯狂的择校热,不为攀比、不为名校才是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让学生爱上学习,愿学、乐学、好学、勤学、自学, 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一段特殊经历的教育,但这段特殊经历必须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去磨炼。

五、弘真儒——为往圣继绝学

中华文化有根可求,有源可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节、耻等,成为国人处世的标准,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他设立私学开启了中国教育,本真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就成为历朝历代学校教育和文化的灵魂,孔子的“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道与悟,孟子的“教亦多术”,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等理与思,既是教育经验总结,也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善仁爱品质的发扬影响至深,为后世从教向学格言,乃至为现在素质教育指引方向。针对当前的教育,我们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更要继承并弘扬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本真优秀的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内化为学校教育和文化的灵魂。

教育需要真實,无论是守望教育还是传承教育,都不能无视教育真实这一根本属性。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办真实的教育,唯有步步前行,不忘初心,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教育力量。

胥明辉,1969年11月出生,江西省九江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荣获九江市学科带头人、十大好校长,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称号。主持《校园文化有效引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普通高中传媒艺术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和实践研究》等8个国家或省级课题,编著《办真实的教育》《师情思语》《走进心灵》《学校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九江实验中学校志》《中学地理课堂与语文学习艺术》《办真实的教育》等9部著作,发表《育进步的青年》《培养核心素养是中学教育的主旋律》《点亮家庭教育智慧的明灯》等80余篇学术文章,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等80余项荣誉。其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人民周刊》《中国新闻网》《江西日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等媒体报道,并编入《中国人物年鉴》。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立德规律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找规律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