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阳
一、我们逐渐丧失趣味的课堂。
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化让人很容易处于消极的亚健康状态,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我的课堂也正在面临“亚健康”。为缓解学生的巨大升学压力,我不由自主的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分”这个字上,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以练代教”,教师的角色也更接近于“陪练”。学生深陷题海战术,课本上的很多精彩内容被忽略、窄化,知识原本的魅力也在一道道问题中散发殆尽。缺乏魅力的课堂自然也缺乏吸引力,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着乏味,“亚健康”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到无比劳累。
二、放缓脚步,让阅读充盈课堂。
在又一次“睡倒一大片”的课堂之后,我想我应该对自己的课堂做出一点改变了。并不是变革与创新,而是调整、弥补和充实,如同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允许自己暂时跳出快速旋转的生活,喝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阅读一本可以让心灵得到释放的书一样,数学课堂是否也可以慢下来,让学生慢慢品味蕴含在课本中的点滴精华,仔细感受数学语言的独特美丽。而语言交流的基础是阅读,何不让学生以阅读课本的方式自行学习,与书本先进行一次灵魂交流呢?
三、潛移默化,培养阅读习惯。
1.以“问”激读。
如果让学生直接投入阅读,毫无目的的在课本中“横冲直撞”,肯定行不通,所以必须要设置一定的问题导向。引出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阅读,从机械性阅读转化为灵活性阅读,这是我的最终目的。当然,在设置问题时也需要动一番心思,难度必须适宜,选择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启发性等等。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我曾尝试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阅读,自学:
①观看一段视频,了解坐标在平常生活,军事方面等等的重要性;
②在一维直线上用什么来表示坐标?(复习数轴的相关概念)
③通过有序数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平面内点的位置的确定需要两个数,而借用一条数轴只能确定直线上的点的位置,那么在二维平面内的点我们借用几条数轴来确定它的位置呢?(这里由数轴引入,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
接下来让学生带着疑问来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什么是横轴、纵轴、原点?
③在平面内如何表示一个点的坐标?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到点的坐标?
④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象限内的点坐标有什么特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伟大发现,其中涉及到的概念其实很难引导学生自行得出,因此在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并且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掌握知识,效果更佳。
2.“读”其所以然
在数学这门课上,定理的证明往往比例题要经典得多,经过数百年的衍变,最后能出现在中学教材上的计算方法,必然是无数种证明理论中最为简洁出色的一种,其所蕴涵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智慧博大精深,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这样,在应用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在课堂上都是深入浅出,四两拨千斤式地把知识点讲完,便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入练习与作业。看似高效,实则经常出现只过一天学生就对知识出现不同程度的遗忘的情况。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老师不重视教科书的阅读,受其影响,学生自然也重视不到哪里去,只是把定理背下来,不知道它的推理过程,实在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真正做题的时候用起来肯定不那么顺手。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整个过程推理明白,第一可以加深印象,第二记不清楚公式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快速地把它推算出来。正如同“在沙漠中永远无法建造出摩天大楼”一样,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放心运用。
比如我在讲到勾股定理这一节时,一开始讲课便发现全班几乎90%的学生都知道它,并对这一知识出现了轻视的态度。我便借此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证明出来的吗?”全班顿时鸦雀无声。于是我给学生讲述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了它的证明方法而举行“百牛大祭”的故事,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法产生兴趣之后,自学研读课本的几种证法,体会其中的思想精髓。而课本中给出的证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比如面积等式法),恰恰对解题很有帮助。
3.以“读”质疑
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阅读,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当学生喜欢并习惯于这种课堂模式之后,我发现我的课堂竟然奇迹般的由慢升快,逐渐高效。而且,我还有了更意外的收获,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有一位学生在阅读完例题之后,认为例题的解答过程不严谨,并给出了自己的证法。这样的质疑让我非常的意外和欣喜,同时也给予了我启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提出疑问,再自我释疑,也成为了我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是思考,理解和收获。如今,阅读已经成为我课堂的一个支点。重视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到乐读,这是一个值得享受的过程。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得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健康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