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对环境的逐渐重视,水电站的建设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水电施工市场竞争激烈。反观水电施工行业项目管理,仍然以粗放型项目管理为主,已无法应对当今信息化产业为主的时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优势可言。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借助现代科技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文章以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实际情况出发,对项目导向型施工企业提出信息化成本管理的理念,以期降低项目及水电施工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利润水平。
[关键词] 信息化;成本管理;项目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3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3- 0071- 03
1 水電行业信息化现状
一般情况下,水电站施工地点位于偏远河谷地带,受施工环境及地理状况影响,信息较为闭塞。水电站一般具有体量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大部分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信息孤岛阶段,即各类资料单独统计。各类信息无法连通共享,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部分业主强势要求以及大量资金支持下,各水电站设计单位已逐步将BIM技术应用到水电设计中,除此之外,大部分水电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仅限于OA办公软件、财务系统(用友财务软件)、P6(进度计划制定)的软件的使用上,但不同部门、不同专业进行横向扩展能力差,无法通过信息手段实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
2 信息化建设目的
项目在施工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信息仅以项目为主体进行储存,且数据信息以实体形态(纸质资料)出现,检索难度大,好的技术资料无法在其他项目或企业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为对项目进行管理,要求项目上报各类不同信息资料,由于不同管理者对信息掌握要求不同,就导致了不同部门对同一组数据按照多种格式、类型进行上报,这种重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项目管理人员的时间与资源,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浪费。
基于以上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应是通过对各类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并将不同信息及时对各个部门或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共享,帮助企业及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和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管理人员时间成本、管理成本。
3 信息数据库建立
如上文所述,信息资源的收集并非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但如果没有大量数据资源作为基础,信息管理也无从谈起。而各类数据库的建立,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支撑作用,也将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水电施工企业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管理空档问题,使项目管理不受人员流动影响。
3.1 资源数据库
资源数据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为完成某一单位产品所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数量,这也是工程造价中直接费用的组成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将项目整体按照不同施工工艺类型等进行细化分类,通过对现场实地观察,统计各类资源的消耗。利用“总-分-总”的形式,将细化统计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向上汇总归集,按照统计学原理剔除偏差较大的不合理数据,形成平均消耗等指标数据。充分利用项目导向型企业的优势,以及水电行业施工大体量、工序重复等复杂多样的数据供应条件,逐步建立各类消耗标准。企业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形成资源指标,并对各项目进行信息共享。企业也可利用以上数据,对项目进行动态管控。
资源投入数据库的建立,也将很好的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动态定额,使企业更加合理地预测项目造价。
3.2 技术数据库
从企业角度来看,其下设项目众多,每个项目又受其特有环境影响,又有各自的施工特点、施工难点。这就从企业层面形成了众多的技术措施,特别是特定项目在面临施工难点时,必然会产生如问题发生根源、发展趋势、方案设计讨论、最终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或技术数据,或者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会集合相关专业专家建议。这些技术资料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数据财富,如将此类技术信息对企业内部所有项目进行共享,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其他项目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或触发类似事件,项目技术人员可以迅速从技术数据库中提取各类指标数据,并对事件发展方向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结合专家意见及项目实际情况提出更优技术方案或及时提出风险预警,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或者在某个项目引入先进施工设备或者施工方案时,从企业层面也应该将方案或设备所产生的资源消耗、成本等数据进行收集,分类输入技术数据库。项目技术人员在制定措施或设备配置选择时,可迅速做出选择判断,在降低项目技术人员时间和决策成本的同时,也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企业或项目敢于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逐渐剔除高能耗低效率设备,在整体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同时,增加三大施工目标的实现能力,提高履约能力。
3.3 经验数据库
经验数据是一个无法实体化的数据集合,这类数据不可通过计算推导求得,他是通过项目管理人员不断实践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或者也可以一种模糊数据。这是一种暗数据,但这种数据却在项目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验数据一般可对项目管理中的某一事件进行定性分析,比如某些事件发生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可通过以往经验迅速判断其产生原因、后果以及处置方式,再加以技术支持,往往会及时推动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挽回各类损失。
对于这类数据的统计,可由有经验管理人员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进行统计汇总,并通过大量经验数据、实体数据相互对比、清理,最终形成可利用的经验数据库。这类数据有时是数据形式,有时是文字形式,通过汇总分类,可将此类经验数据利用数据平台向各项目进行分享。但由于经验数据一般依据支撑性差,仅可用于对事件的定性判断,或辅助项目进行管理。
3.4 风险清单
从企业角度,将所在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汇总归集,分别列明风险发生的诱因、预警信息、发生时造成的影响、结果处理等详细信息。企业还应通过项目实际发生情况以及企业对目前的状况或行业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分出等级,通过收集项目或行业其他企业风险发生的频率计算出发生概率,利用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在企业对项目进行管控时,通过数据信息所反映出的情况及时发现并提醒项目注意采取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4 信息化成本管理
项目施工成本是指用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全部费用的综合,包括人工工资(劳务及管理人员工资、奖金津贴等)、材料费用(原材料、周转材料等)、机械设备使用费(租赁或自购设备使用费)、为完成项目施工而发生的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管理费、税金及其他附加费用等。成本管理是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的重點之一。
对于投资单位来说,项目管理是一种增值服务,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增值服务,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施工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投入,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信息化成本管理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将项目的各部门、各专业进行关联、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优化资源投入,调整技术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1 信息化直接成本管理
直接成本在施工阶段的表现主要为劳务分包、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在施工过程中,以上各类数据产生部门各不相同:劳务分包价格产生于经营部门,材料费用产生于物资部门,机械设备及使用费用产生于设备部及财务部门。以上仅为相关费用的出处,而项目施工工程投入的资源却来源于工程技术部的技术方案,实际资源投入来源于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统计资料。
信息化直接成本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综合管理平台,以项目部作为直接执行部门,通过管控系统将项目各部门进行横向连接,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网路。借助计算机设备,将工程技术部门出具的计划资源与施工部门出具的实际资源消耗进行对比、将实际资源所计算费用与劳务分包费用对比、将计划材料费用与实际材料消耗费用进行对比,及时找出差距,自动预警提醒项目管理人员,在保证进度、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措施手段,将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信息化成本管理还应通过互联网,将项目产生各类直接成本费用上传企业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平台独立采用挣值分析法等方法对项目进度、成本等进行管控,而非传统的由项目自行报告目前项目施工状况信息。通过信息化成本管理,使企业实施监控项目管理,并及时作出评级和指正。
4.2 施工要素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分别为进度目标、安全目标、质量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进度、质量、安全都和成本密不可分。如加快进度必然导致成本增加,提高质量标准也相应增加各类直接成本,过度安全部署也会消耗资源。反过来说,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了进度滞后、质量不达标或突发安全事故,需后期进行赶工、质量消缺、安全事故处理等也必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信息化事故要素成本管理是通过将各施工要素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不可进行实体展示的目标以成本费用或其他形式进行量化,即通过分析将进度提前或滞后将带来成本变动、质量合格与否将带来成本的变动等动态展现在项目管理人员面前,以此实时提示项目管理人员对预警部位及时采取各类措施调整。
在面对特殊情况时,也可利用大数据分析计算协助项目管理人员通过运筹学各类分析方法,将进度、质量、安全等按照成本进行量化对比,做出最优决策。
5 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收益滞于投入的工程,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企业管理人员往往看不到信息化带来的回报,甚至还会出现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但从目前国家整体发展方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现代信息化的快速崛起对建筑市场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也创造了非常大的机遇。企业应以自身的实际状况为根本,逐步提升信息化水平,不盲目跟从。在传统水电施工企业迫切寻求转型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需要探索的一个课题。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
5.1 标准化统计体系建设
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项目利用信息化进行管理时的决策准确度,在企业建立信息化体系时,必须用上至下制定一套严格的统计标准,并利用制度、奖惩措施等进行管控。必要时应当责任至人,以项目部为统计主体,将信息统计采集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企业应当对项目部及时进行检查,以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5.2 软硬件设施引入
信息化建设必然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加强软件的开发。利用现代发达的IT行业,逐步建立适用于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或采用某种方式,将不同部门的专业软件进行串联,通过对其他专业大数据进行挖掘,从而提取适用于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必要时应建立数据中心,进行总体数据管控,现场数据采集也尽量采用智能硬件设备,采用智能手段减少人为干预,保证数据准确性。
5.3 加强人员培训
信息化建设对统计人员及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均较高,以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水电行业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适用信息化专业程度还很低。企业首先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现场技术人员作为信息统计的直接接触人员,项目部应加强对他们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输入,提高基本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薛建英,谭萍,孟繁敏.BIM与挣值法在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6):115-119.
[2]金平贵.大数据时代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升成本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19):150-151.
[3]谭继承.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4]顾智勇.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5]高红军.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6]张光宇.基于主数据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现[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7]魏元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8]顾智勇.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9]李四红.谈施工企业数据库的建立[J].山西建筑,2014,40(3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