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教研是质量的支柱。《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吹响了强化教研支撑、保障教育质量的集结号。
具体到学校层面,一要“顶天立地”,做好顶层设计。坚持“让学生站在校园中央”,积极构建学校内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贯彻落实机制,将“五育并举”贯穿于学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之中,通过挖掘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因素和育人功能,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二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深度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核心素养,在激发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习习惯与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上下功夫。
《意见》指出,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对中小学而言,一要强化课程意识。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突出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及二次开发能力,提升两大重点,统筹抓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要创新教学方式。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要围绕不同学科独有的学科思想、学科素养和学科基本方法,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方式方法,精准地把学科思维方法和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中,落实到学生身上;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要优化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必须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要布置有针对性的、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四要改进考试评价。从精简考试次数、提高命题质量、强化考试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入手,切实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改变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以课程标准为纲,逐步建立起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评价、反馈及指导系统,借助评价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意见》将“强化校本教研”作为“完善教研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了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与机制保障。当前在中小学教研工作中,思想重视不够、“教而不研、研而不实、研而不用”、教研活动碎片化无序化等问题仍较突出,亟待以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要做精传统项目。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开展教研的主要方式,听评课要在“听什么、评什么、研讨什么”等关键问题上给出明晰、精细的要求和标准,集体备课要在“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评价”等重点环节上提出精准、适切的指导意见。
二要做实学科教研。学科教研组要立足学科地位与性质,明晰育人价值与育人途径,确立本学科发展的目标、路径,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变革等多个维度,研制符合本校實际的学科教研方案,分年级制订“学科学习目标与教学建议”,为学科教学提供基本遵循。
三要做细过程管理。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长主抓+教务部门牵头+教研组主导+备课组主体+年级组统筹保障”的校本教研工作架构,明确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各自肩负的教研职责,细化教研工作流程及标准,形成教研合力。各学校要以学期为单位合理制订教研计划,从常规安排、研究主题、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要素明确教研目标与安排,同时重视教研过程管理,从教研组计划小结、教研活动记录、案例研讨、教学反思等实证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做起,逐步规范完善各类教研活动。
四要做强教研创新。要改变灌输式、报告式的教研活动方式,增加现场研讨、交流互动、实地观摩等形式,强化教研效果。要利用远程互动教研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可用于网络研修、在线教研的手机APP,推动“互联网+教研”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切实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许昌市教研室主任)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