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建设方案

2020-04-23 09:31吴美娟胡梦婷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设方案心理特征

吴美娟 胡梦婷

摘 要:有留守经历是当代大学中特别突出的群体现象,他们在成长过程,因自己的留守经历,情感上或孤独自卑、或愤怒抑郁;认知上或积极乐观、或消极悲观;感受上或快乐自在、或孤独寂寞;人际关系或回避封闭或冲突矛盾;应对策略上或听之任之或积极探索。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以积极心理引导、艺术表达为媒介、他助自助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认知、积极表达、积极自助,开展心理资本的建设。

关键词:留守经历;心理特征;建设方案

一、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始,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而将越来越多的儿童留在家乡长期與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在一起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现象。这群孩子中,有一部分通过努力坚持,有幸走进大学校园,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所以所谓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特指那些在上大学之前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远离家乡,在外经商、打工,分居生活达1年及以上的大学生。

一个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连续过程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因早年父母陪伴的缺失或严重不够导致的一些问题也势必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健康成长。曾有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指出:假如留守儿童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缺乏最基础的社会支持,他们更容易滋生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高校作为“留守大学生”获得客观支持的重要阶段,有能力、有资源、有必要为这类大学生人格修复和健康成长扮演重要角色,促进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看待留守经历,挖掘积极正向资源,纠正认知偏误,提振生活热情。

二、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对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强迫、焦虑得分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父母双方外出 打工的学生的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的抑郁、焦虑水平更高,自尊水平更低,社会支持偏低,人际困扰更多,人格特征更偏向于内向。

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绘画心理特点

情绪可能比较焦虑、抑郁:画面内容涂擦修改较多;个性胆小、谨慎:画面画面偏小,小于A4纸的九分之一;画面内容居中、用笔力度偏轻淡。自我认知迷茫困惑:所画人物像的头部线条混乱、树冠内部一团乱麻,人物画缺乏五官、背影画、全身像不完整;个体生命力不强:树干单线条;树枝下垂;胳膊和腿呈现细杆瘦弱特点。树干有树疤,内心有创伤;孤独寂寞:画面内容单薄、身单影只,画面中有花草,渴望得到关注。画中人物抿嘴、双手放身后显示人际交往中有委屈和回避行为。画的树偏小,潜意识中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没有能力获得成就;树干瘦弱,家庭滋养不够、家庭关爱和支持较少。家庭动态图中显示与父母关系较疏远。

2.心理普查结果显示

UPI量表测试选项“想轻生”,选择该项的大学生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率较高;

SCL-90量表中,留守经历大学生“敌对”“敏感”“神经质”“抑郁”“焦虑”等因子分较高。

3.座谈中了解到,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特点

积极影响:留守经历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比如独立性、勇敢、耐受性强,遇到困难更刻苦努力,自律性也较强。觉得很自由,没人管,主观幸福感指数高。比一般人早成熟,觉得父母选择外出是生活需要,他们依然爱自己。

消极影响:孤独,家里缺乏温暖,没有父母接送、被同学欺负父母又不在身边,感觉委屈;和父母电话联系,远水解不了近渴,会出现焦躁、愤怒、吼叫、不吃饭、哭等情绪和行为。父母分居相隔两地造成家庭破裂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的撕扯、游离;心中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安全感,经常出现的负面情绪影响同学关系;性格有一些缺陷致自己自卑、压抑、痛苦;因缺少父母支持,问题解决方式单一,往往采取逃避、自伤甚至自残方式解决心里痛苦。

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建设方案

1.以积极心理为导向,广泛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积极心理学家卢坦思在2004年最终提出:心理资本是在个体的成长中显现出来的一种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部分。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要确立活动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引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对于留守经历或人生挫折要传导积极认知、积极接纳、积极情绪、积极应对、积极行为的品质,将那些习惯消极归因,认为留守经历对自己成长发展很糟糕、是一场无法挽救的灾难认知中松绑、解困;将独特的心理团体辅导渗透在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有地说话、有对象倾听、有机会分享,突破自己的自我封闭、打开心门去感知同龄同经历不同家庭出生的伙伴的所思所想,体会不同情绪,培养希望、乐观品质,传达坚韧的意志力,照亮别人,增强自我效能感。

2.以参与体验为手段,努力搭建艺术表达舞台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新起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以绘画、心理剧等媒介,释放并处理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及困扰,帮助当事人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学校借助校内外表达艺术治疗师的力量,开展艺术表达治疗活动,给留守经历大学生提供活动场所、表达的舞台、分享与体验的载体。运用绘画心理分析与咨询,以画识人,以画为媒让学生面对自画像、面对家庭动态图、面对自己的“心理魔法壶”“雨中的自己”,了解现实中的自我样貌,自己接纳与补偿的一面,看清原生家庭及留守经历对自己的影响,理解自己面对困境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了解自己理想自我的愿景、潜意识中的自我追求和家庭支持,达到清晰、顿悟、反思、成长目的。运用心理剧方式,让学生在剧中呈现自己的早年和现在与家庭的关系,在舞台上真切地看清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与互动,用颜色去表达情绪,请辅角去表达多面立体的自己和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看到连接、看到那个脆弱无助的小我,温暖自己、拥抱自己、在剧中获得爱的力量,回到现实继续前行。

3.以他助自助为目标,尽力活出自己真实的模样

有文献指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不善于向外求助,即使求助也无法维持长程的咨询。心理课程的普及教育、心理咨询的单边工作、辅导工作的即时性,是学校可以提供的积极举措,有的有强制性、有的有自愿性、有的有时效性。古希腊神庙石柱上刻着的“认识你自己”揭示出“苦难即自知”。对于留守经历,与不同的人而言感知差别很大。我们作为教育者提供帮助途径,等着就好,他们来了就好,他们来了,我们爱就好!此外便是大学生在生活的磨练中随时间的流逝,去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更高的制高点回望成长经历,生出新的观念想法,发现这段经历的特殊性、不可逆性,发现它的意义、寻找它对生命的启迪,对自己优秀品质的养成作用,进而感怀、释然,这就是自助的意义了!从寻求他助转为向内自助,正是这一转变,使留守经历大学生可以直面这个经历,接纳这段经历,改善认知,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146-147

[2]李云、王品淳、凌晨.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5-1571

[3]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5)620-622

[4]王莹彤、江涌.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干预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6(4)

作者简介:

吴美娟(1967--)女,汉族,副教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

胡梦婷(1999--)女,汉族,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计网183c学生,现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校素拓中心部长,计网183c团支书,大学生心理协会副社。

猜你喜欢
建设方案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探究与实践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节约型高校建设初探
宝德学院应用型英语专业的建设方案研究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贵州机顶盒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