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时代意义

2020-04-23 09:31麦忠微
新丝路(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生态文明习近平

麦忠微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十九大更是将“两山论”理念写入报告中,并写进新修改的党章。本文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入手,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三个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最后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两山论”;时代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落后,工业化底子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重工业经济。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经济建设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突出的环境问题,雾霾天气,黑臭水体、土壤污染、资源短缺等严重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习近平2005年8月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调研的时候,看到安吉急于丢掉穷帽子,大力发展工业。虽发展了经济,但这种粗放式发展带来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存条件日渐恶劣。其中,“靠山吃山”的余村最有代表性:开矿采石、办水泥厂。他通过对安吉经济环境曲折变化的详细了解,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第一次用最具中国气派的语言表述:“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后的2020年3月底,习近平又来到浙江安吉余村调研,他看到余村依托“竹海”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白茶、椅业等产业,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办起了漂流,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经济……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既有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扬弃和吸收,更有习近平总书记多岗位、多层次领导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准确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論品质,人民性、实践性、系统性是其三个最突出的时代特征。

1.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民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理论阐述所包含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民主的健全、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新中国成立71年来,在发展和污染的左冲右突中,一些地方背负的环境枷锁日益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案件相继发生,这些老百姓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人民对建设美丽环境的要求迫在眉睫。这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要将生态建设与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美好生活”就是每个人都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享受宁静优美的环境。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指数将大大提升,普惠式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时代需要。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性

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目的是要回归实践。

我国这些年每年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资将近两千亿美元。从这些年国家对环保的投入明显可以看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宏观来看:首先,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为了保障生态安全,中国设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37.4亿亩“森林红线”、8亿亩“湿地红线”,这使得人们绝不敢越界,否则将接受法律的制裁;其次,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了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他们始终秉持着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理念;再次,环保督察制度——中央督察组成员到地方,主要找行政干部、企业领导约谈——比如临汾市空气监测数据造假,督察组采取紧急措施,对临汾市市长连续两次进行约谈,环保局局长则直接入狱。环保督察组的成立使我国环境保护力度达到前所未有,效果也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系列讲话,在全国各地实践起来。各地在实践中,比如浙江安吉、陕西留坝、黑龙江蜜山等地,都总结出富有特色的当地经验,一再证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3.逐步完善的系统性

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10年来,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步步递进、层层深化,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体系。

(1)习近平在河北、福建工作期间,便产生了“两山论”思想雏形。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从浙江省情出发,正式提出了“两山论”的思想,在他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明确的阐述。他在一些地方实践探索,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结合起来,在保护好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自然财富。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国家将绿色发展理念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3)党的十九报告更进一步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我们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地将绿色发展模式贯彻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都有各自的系统性,我们要遵循它们各自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比如,国家设立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等责任分工明确、协调推进的制度;另一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论哪一块遭受损害,都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的深远意义

1.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在曾经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人们往往只立足于本国和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发展。只是单纯的考虑本国的人文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这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再局限于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而是站在关乎全球人民的发展出发来思考,切合实际情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严重,全球变暖等问题,应发挥大国智慧,大国风范。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发展中国家保持一种良好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站在全球人民和全局角度出发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更是一种自救。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国家急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近3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将一些污染严重又不需要高水平技术要求的工厂搬至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一度走进一个“先污染,后治理”怪循环,最终导致这些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更慢。

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秉承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传统,让全球人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各国智慧,为保护生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赞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在全世界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更为光明的道路。

2.激发全民族创造力,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人民提供了方针和政策指引。真正发挥作用,不得不依靠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合实际,贴近人民。出发点在于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得到了不光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认同。都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发了全民族的创造力和活力,表达了全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改变了中国人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幸福观和金钱观。让人民对于幸福有了新的认知。幸福不光是有钱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与建设美丽中国,构成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人类的和平美好生活,是全人类的相同发展基础。激发了每个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深浸透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携手并进,共建绿色家园,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生态文明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