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林, 龙粟娟
(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通道县属于湖南省重点贫困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加之生态环境保护好,当地拥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发展农旅结合产业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2014年开始,通道县人民政府提出依托自身农业和旅游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发展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结合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但是,现阶段农旅结合产业脱贫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通道县产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依旧是贫困大县。本文问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1.研究目的
通道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贫困县,农旅结合是将旅游业和农业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扩大产业链,拓宽产业的发展空间。实行农旅结合模式,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最大化地释放农业的比较优势,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扩大贫困地区消费市场。对于通道来说,发展农旅结合模式能对精准脱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结合通道农旅结合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类问题,找到正确的农旅结合产业脱贫对策,使得通道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2.研究意义
通道县作为湖南省重点贫困县,虽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但依托于丰富的农业和旅游业资源,可通过农旅结合模式扩大产业链,延伸产业发展范围,助力精准脱贫。然而,目前关于通道精准脱贫的研究中,大部分只落脚在农业或旅游业单方面,缺乏对农旅结合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问题的研究。本文从农旅结合产业角度出发,研究通道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通道精准脱贫具有借鉴意义。
关于产业脱贫,国内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1.精准脱贫理论
胡彬彬[1](2016) 认为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脱贫”概念开始,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就脱贫工作提出了“六个精准”举措为止,我国“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基本形成,并成为党和国家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举措。杨宜勇[2](2017) 认为精准脱贫的理论内涵有四个,分别是:真情脱贫、组织脱贫、发展脱贫、自立脱贫。
2.通道县脱贫对策
陈建设[3](2013)认为通道通过对旅游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脱贫致富。欧良正[4](2014)阐述通道贫困产生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杨琼[5](2017)认为通过“农旅深度融合”的产业脱贫模式是可以帮扶当地困难群众的有效路径。郑盛雄[6](2017) 为通道的农旅结合脱贫提供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3.“农旅结合”脱贫对策
刘虎[7](2015) 对农旅结合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旅游依靠农业来开拓发展空间,农业依靠旅游提升活力,这为双方都带来了有利条件,是一种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张英[8](2015)认为在开放型产业系统中,互补产业可以直接实现相互融合,产业之间的非线性结合效果可以促进产业系统向先进的秩序结构进化。朱为斌[9](2016) 和孔继林[10](2017) 均认为鉴于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和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农旅结合产业模式是不发达区域消除贫困的一次新的机会。张琰飞[11](2018) 同样认为农旅结合是加速脱贫进程的重要方式。
“农旅结合”将农业与旅游业各自拥有的优势相融合,创新了产业形态,扩大了产业链,给予农业和旅游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端,为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共有常住人口21.2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1%,其中侗族人口占比最高,达到了77.9%。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众多,2002年通道县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中。据统计,在十三五规划前期通道县共有89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有35 371人。
2014年,通道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54 514人,到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5 371人。具体情况见表1。
虽然到2018年,通道县完成了1 799户、7 495人脱贫,35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目标,将全县的贫困发生率降低到了4%,然而,对于目前尚有约1.58余万贫困人口的通道县来说,若要在2019年实现“国贫县”摘帽的压力仍然较大。
表1 2014-2018通道县贫困人口情况
1.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通道县境内拥有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佛山丹霞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龙底漂流;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原生态侗族民俗风情旅游小镇皇都侗文化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古侗寨等为代表的百里侗文化民俗风情长廊;另外,还有以“通道转兵会议旧址——恭城书院”为代表的红色胜迹。通道县作为湖南省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是怀化市唯一一个被列进全国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县。2018年,通道县接待的游客量为52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7%,实现旅游总收入为31.8亿元,同比增长18.7%,为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发展带来稳定的客源基础。
2.农业基础好
目前通道县拥有黑老虎、猕猴桃、青钱柳、高山葡萄、油茶、铁皮石斛等等特色农产品,同时,通道县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环境保护好,依托优厚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该县拥有21.18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达83 300吨,同比增长1.2%;拥有经济作物16.64万亩,总产量为169800吨,总产值达到4.42亿元。通道县政府积极引导人民发展农业,并在地连、古孟、晒口等8个村建立茶叶、青钱柳、黑老虎及高山果蔬等农产业基地,为全县产业脱贫提供极大的助力。这也为通道县发展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2017年,通道县整合8千余万元的财政资金,立足于“建设特色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在全县境内开展省级重点农旅结合产业脱贫示范园项目,使其农旅结合特色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到2018年农旅结合项目基地规模整体达到约17 860多亩。
通道县依托县溪红色文化旅游、万佛山风景名胜区、龙底漂流、大戊梁歌会等几个旅游名片,重点打造溪口镇、万佛山镇、牙屯堡镇的芙蓉金殿三大区域性农旅结合产业脱贫示范园区。目前,已建成2个农旅结合产业脱贫示范园,分别为“万佛山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溪口脱贫产业示范园”;9个农旅结合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包括古孟仿生青钱柳种植基地、独坡稻田养鱼生态养殖基地、大戊梁黑老虎产业示范基地、铁皮石斛产业园、油茶产业园等;20个农旅结合脱贫一般产业基地,如:油菜花海示范带、莲子采摘体验观赏区、蔬菜综合园等。通道县通过以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为中心,积极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形成了一批诸如万佛镇环玉带河休闲度假观光带、县溪镇休闲旅游风光带和菁芜洲镇九层岭农旅一体化产业脱贫生态观光园等具有代表性的农旅结合观光体验基地。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引导贫困户以开办农家乐、农业种植等形式加入到农旅结合产业园项目中去,实现脱贫致富。
农旅结合模式下通道县脱贫成效显著。通过农旅结合模式,通道县获得了“农业质量有提升、农民收入有增加”的双提升效果。2017年,通道县农旅结合项目带动了3 000多户家庭参与进来,为10 00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增收3 000多元。到了2018年,总体实现产值约9亿元,带动2万余人增收,带动脱贫人口6 854人。
表2 通道县主要乡镇农旅结合脱贫项目成效情况表
以万佛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其依托万佛山国家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以临口镇为核心,辐射木脚、溪口等“四乡四镇”,涉及江寨、太平岩等8个贫困村,联结贫困户4 168人。2018年园区吸引游客约1万余人次,全年总产值达30 000万元以上,贫困户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其中,园区内收效显著的有:千水滩玫瑰园,年收入为1.5亿-2亿元,带动周边113户贫困户368人脱贫;源田蔬菜基地年收入约3 000万元,带动12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1万多元;杏花村兰花培育基地,年均收益达500多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江寨水果采摘基地实现经济效益70余万元,参与贫困户有500余人;园区范围内建有休闲农庄50余所,带动周边贫困户3 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8 000元。由此可见,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一方面,通道的经济结构不完善,导致农旅结合产业链短,缺乏深加工,产品转化率不足60%,没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难以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另一方面,因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贫困村内主要是留守老人,呈现劳动力年龄结构层次老化现象。由于村内剩余劳动力文化层次低、思想观念落后、生产和经营能力弱,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上述两方面抑制了农旅结合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进而导致农旅结合项目无法为贫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扩大更宽的收入渠道,不利于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在产业脱贫中所占比重较低,加之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农旅结合项目会出现短时间内有游客的过量涌入的“潮汐”现象,且项目的主要形式是田园采摘观光,产业链较短,农产品无法转化为观光商品,旅游对农业带动有限,使项目为贫困地区创造的价值有限。同时,在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政府过于关注项目规模大小的规划和项目的产出效率,将脱贫资金向产业能人集中,出现脱贫资源分化的现象,从而导致其他贫困群众参与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积极性不高,引发项目脱贫带动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的主要利益联结机制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这种模式主要是企业和贫困户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主要进行经营活动,通过下订单给贫困户进行产品收购,贫困户则按要求完成产品种植生产任务。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和贫困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双方代理关系缺乏稳定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比如当市场出现波动时,企业往往会保护自身利益,将风险和负担转嫁给贫困户,最终导致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中断,贫困户利益受损,无法顺利实现脱贫,甚至可能出现返贫现象。
1.基础设施不完善抑制内生动力
首先,通道县的经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其经济发展远低于怀化市其它县市区(如图1所示),进而出现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现象(见表3),抑制了农旅结合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通道县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地理位置偏远,多山地丘陵,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高,致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让农旅结合产品“出不去”,也让外地游客“进不来”,抑制农旅结合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其次,落后的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旅结合园区内部和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缺乏,让游客体验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难以获取经济效益,同样导致了农旅结合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2.认知不足影响带动力和利益联结机制
图1 2018年怀化市各县市区GDP统计图
表3 2018年通道县基础设施统计表
落后的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认知,导致项目脱贫带动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通道县落后的经济发展,导致贫困地区大部分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是文化层次不高、生产和经营能力弱的老人,其缺乏创新发展思路,脱贫意识程度不高,在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中的主动参与度低,项目脱贫带动力不足。另一方面,贫困户受当地落后经济的制约,其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思想意识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忽略了对项目利益联结机制的关注,致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出现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首先,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的品牌建设薄弱,导致农旅结合项目脱贫带动力弱。目前,通道县农旅结合项目品牌还处于低、少、小的局面,且品牌特色建设不足,缺乏竞争力,致使贫困户在参与项目时存在顾虑,主动参与度低。以通道县的蔬菜水果产业园为例,虽然产品质量好,但其在旅游季仍以采摘、休闲观光为主,缺乏特色品牌建设,导致产业园在与周边县市同类产业竞争时,难突破地理位置、交通设施等因素的束缚以吸引到更多的客源,贫困户看不到大量客源流入,会对项目信心不足,主动参与度随之下降,最终导致农旅结合项目脱贫带动力不足。
其次,薄弱的品牌建设会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问题。通道县虽然有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品牌建设薄弱,产品利润空间有限,企业出于对组织经营收益最大化的考虑,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贫困户的利益分配,造成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问题。以茶油种植为例,通道县的茶油种植历史悠久,现存百年的茶油树林面积较大(与其他经济树种不同,茶油树需40年左右方能挂油籽),因而产量大,质量好,但是,由于在市场运作中缺乏宣传,没有形成如常宁、黄袍山等地的品牌效应,议价能力低,贫困户所得达不到市场水平而使利益受损。
表4 通道县农旅结合品牌概况
一方面,政府缺乏对利益联结机制的认识,导致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中没有明确的利益分配制度。政府往往只通过补助的形式来支持农旅结合脱贫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保障贫困户利益的目的。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农旅结合脱贫项目的收益没得到量化,透明度不高,贫困户没有获取最大化收益,项目发展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不紧密。
另一方面,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缺乏对利益联结机制的认识,导致农旅结合项目利益联结模式单一,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没有紧密结合,未形成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例如,公司不能提供完善的技术培训服务,导致项目中农产品的病虫害风险需要农户自己承担。另外,当农旅结合项目中农产品的市场出现波动时,会产生企业违约压价收购的现象,导致贫困种植户利益受损。
1.建好配套农业基础设施
建好配套农业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于道路交通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内要建设人行便道和产业便道以完善田间道路的网络布局,加快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优化农田排水灌溉体系,加强生态水源工程建设,不断优化产业园区内部农业设施发展条件。而产业园区外部,则是要加快各个项目区域间互联互通的道路建设,努力提高道路对农旅结合产业园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支撑能力,确保农旅结合产业不受空间限制。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实施国省道的改造,提高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沿线道路的建设标准,提升旅游的可入性,同时通过发展园区出租汽车、延伸公汽站点等措施,加快重点园区内部旅游栈道和停车场系统建设。另外,提升项目园区内的卫生设施体系和信息化设施体系建设,其中,政策应当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打造当地旅游数据平台,建立大数据旅游体系,为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提供专业的决策依据。
1.实施农旅结合品牌战略
通过鼓励和支持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的品牌创建,提高项目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政府应加强对项目品牌的挖掘和提升,积极引导脱贫对象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商标意识,应将农旅结合品牌商标的申请、注册、奖励和保护机制的建立作为实施品牌战略的工作重心,积极建立质量跟踪系统,改进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将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接上轨。并对创建品牌的生产者提供贷款担保、贴息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促进品牌效应的树立。
2.明确品牌特色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载体构架产业链条,围绕已有的旅游资源,积极定位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的品牌特色。通过建设以侗族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果蔬采摘体验园、农耕体验园、休闲观光园,达到与周边县市同种项目区分开来的目的,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应重点突出万佛山旅游景区和百里侗文化长廊沿线的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建设。以万佛镇的万佛山生态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建设蔬菜和玫瑰观光、体验、采摘、休闲园区,深挖农旅结合产业潜力,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围绕百里侗文化长廊建设油菜花观光带,举办油菜花节,推介侗族民俗文化,同时利用大戊梁歌会和芦笙节等大型活动向外界推介特色农产品,跳出单一的农业发展之路,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促进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的协调持续发展,帮助贫困者实现就业创收。
3.多开展农旅结合脱贫产业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
通道县主管部门可主动运用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以及印发游览观光图、明信片、纪念册、挂历等形式,大力宣传本县的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引进高端媒体深入采访报道,提高产品知名度。还可依托节庆赛事,进行宣传促销活动,如牙屯堡镇区域内部的农旅结合产业园,可依托大戊梁歌会,开展应季采摘活动,达到宣传促销的效果,同时可以开展如“油菜花节”“桃花节”等形式的农旅结合大型观光活动,吸引客源。另外,应积极参加展销会,主动“走出去”。
1.发挥政府中间服务作用
政府应发挥好中间服务作用,在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依靠政府的中间服务和制度设计,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贫困户的服务以及与贫困户之间股权和红利分配等方面有明确的制度解说,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培训等方面应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项目中的企业节约组织成本、建设成本、时间成本,以保障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设计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
通道县农旅结合助力精准脱贫中,应设计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除了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外,还有“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乡村党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户互助合作”“技术部门+乡镇政府(合作社、协会) +基地+农户”“政府+银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根据农旅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联结模式,并采取合同的形式确定贫困户与经营主体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方式,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基本就业有工资薪金,超额生产有奖金,种植订单有销售收入,项目贷款有分红,以有效保护贫困群众利益。
通道县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农业历史悠久,农产品丰富,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独特的侗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农旅结合发展条件。目前,通道县农旅结合脱贫产业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虽然在脱贫过程中存在产业模式助力精准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项目脱贫带动力不足和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是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品牌特色,树立品牌效应,完善经营者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可使农旅结合脱贫产业帮助通道县贫困地区实现从“输血”变“造血”的可持续发展,帮助通道县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