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建筑工地如何应对

2020-04-23 10:18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筑工地人员作业

文|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日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放缓,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说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和管控下,全国人民力同心、精诚一致贯彻执行落实,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效果已经显现。随之而来的恢复生产、恢复生活秩序、返工潮等问题也摆到了人们面前,建筑工地在疫情之下,如何复工、恢复生产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就建筑工地如何在疫情下应对,表达以下看法,以作探讨。

预防为主 防控结合

对于全国上百万个建筑工地,体量巨大,总体原则为“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建筑工地应以“预防”为主要核心,对于疫情,发生一例,对项目都是致命影响,故需要综合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务必保证疫情感染不会扩散至工地。

建筑工地的复工,首先要满足各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于疫情的影响,很多省市下达了延迟复工的指令。例如河南省郑州市规定,郑州重点民生工程(含市政重点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省市重点工程等)2月25日可以复工,一般民生工程(包括安置房等建设工程)3月6日可以复工。其他工程(包括房地产等建设工程)需要到3月16日复工。山西省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文明确:全市新建项目和节前停工的在建项目不得在3月1日晚24时前开工、复工,拟返并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在3月1日前暂勿返并;疫情防控、轨道交通、污染治理等需连续作业和应急处置工程,经市住建部门审批同意后,可按审批时间开复工,建设单位及各参建单位对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应分批有序组织返并,并严格履行疫情筛查和疫情防控方案报备。山东、浙江等省市也发布了关于延期开工的文件。无锡市发布了继续延期开工,开工时间另行通知的指令。有的地区例如东阳市甚至发布了在疫情解除之前不得开工的指令等等。

严令之下,任何工地都不能掉以轻心,建筑工地一旦出现疫情,对工程项目将产生致命影响,相应单位法人要承担主要责任,必须引以重视,遵守政策要求,防范法律风险。

遵守政策要求 做好周密防控

对于满足条件开工的工地,要切实做好周密的防控措施,具体措施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封闭式管理制度。对外,将建筑工地整体封闭,严格出入制度;对内,将建筑工地内部按场地、作业面、功能区等为单位划分独立封闭区,实行分区管理,各区域独立施工,减少人员交集。每个独立区域作业人员生活集中、住宿集中、作业集中,实现小范围的集中管理,一旦发生疑似案例,可以小范围隔离。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内容。将施工现场工作任务进行重新评估,确定紧要任务和关键任务,尽量减少作业量,降低现场人员饱和度。在疫情之下,一方面项目部可根据工作安排逐步安排工人进场,有限的选择一些作业内容,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法作业的损失,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确定的同一工作面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面分割,保持每个工作面之间不同工种的安全距离,同时定时安排同一工作面不同工种的作业时间,改“交叉作业”为“交接作业”,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作业效率,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密集导致的接触风险。

对于进场的人员务必要实现“实名登记100%、体温检测100%、口罩佩戴100%、现场消毒100%、疑似病例隔离100%”,五个百分百,必须措施到位,保障有力。实名登记务必高效、快速、全面,建立进场人员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不限于人员的近一个月以内的行程、身体状态、接触人员等,杜绝现场人员无相关信息的情况出现。每个进场人员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并辅以精神状态、举止等外观观察,超标者、身体不适者、行为怪异者均一律不得入内。入场后,定时安排体温检测,根据情况,每2-4个小时检测一次。通过进场检验的人员,必须全部佩戴有效安全口罩,医用物资配备充足。现场各个人员经过的区域要实现100%消毒,每天至少消毒两遍。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超标人员,应果断对相关区域人员采取隔离措施,有效隔离,直到排除险情。

当然,施工现场除了做好5个百分百的要求是不够的,还要采取更多有力措施,通过多措并举,保证现场文明有序、安全施工。

做好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疫情响应机制,建立隔离救援流程,准备好救援设施,提前联系好最近的定点医院,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响应,把损失降到最小。

加强工人的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对现场作业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注意事项、人员接触注意事项等进行宣贯、讲解,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隐患。

用数字技术“隔离”病毒

面对疫情,采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化技术等升级和替代相关业务,既减少人员使用投入,又实现快速高效的现场管控,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劳务实名制平台。采用数字化技术,例如智能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完成人员信息的采集,并自动汇总整理数据,形成符合客户需求的文件、表单,并实现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管理人员接触式登记和工作量,实现既快速又高效的完成登记任务。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对劳务人员的日常考勤工作。

结合实名制登记平台,并链接体温检测系统。在进场登记的同时,采用热成像等技术,快速进行体温检测,减少接触式测温引起的交叉感染风险,响应快、精度高,测温精度最高可达±0.3℃。除了在出入口设置外,还可应用到人员密集区,例如宿舍、食堂、作业面、办公区、加工区等,结合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实时动态监控各区域人员,提前预警,并准确识别人员信息。在其它无法安装热成像设备的区域,可以采用红外测温的方式进行补充,这种方式简便、灵活,以实现施工现场所有人员体温检测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把人员感染传播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在体温检测的同时,采用数字化技术也可以对人员防护用品的佩戴进行检测,并进行预警、管控。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视频监控系统的大面积应用,最大程度的代替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巡视、检查,甚至验收,从而减少人员直接接触,降低风险。结合物联网技术,采集现场生产要素信息,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分析,把控现场动态,分析现场情况,实现企业各级管理组织远程无接触管理施工现场,直观有效,从容面对疫情。

会议系统应用。施工现场的管理少不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会议是协调沟通的重要方式。在疫情之下,为了减少人员的聚集,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进行工作研讨和部署是较好的方法。线上会议结合“智慧工地”系统,实时分析现场数据,全面沟通、多方协同,把决策要求、工作部署高效的贯彻执行下去,保证了生产的顺利开展。目前远程线上会议、远程线上办公等系统日益成熟,视频效果逼真、语音无延迟,在5G技术的逐步应用下将助力快速发展,增强沉浸式体验,真正实现高速度、低延迟,从而进一步实现组织沟通高效无障碍。

协同办公系统应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和项目需要大量的业务往来,进行数据流动,以实现企业对项目的管控。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项目、企业管理一体化,企业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项目的过程监控,项目通过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汇报项目信息、办理审核审批事项。项目将项目信息向公司透明,公司将目标指标、管控要求、资源情况等向项目公示,项企联合、互联互通,既实现法人对项目的管理,又保证了项目责任制的落实,保证企业在特殊疫情下的正常运营,同时提高了企业、项目的高效沟通与协作。

资源生态平台应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或独立完成相关业务的,需要打造密切合作关系,例如供应商、租赁商、服务商等等。建筑企业通常会建立自己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并进行运营和维护,有的提供材料、有的提供成品、有的提供设备,有的提供服务等等,均可通过资源生态平台进行引入、审核、评价、奖惩等线上管理。对于项目采购完成的合格供方,可以实现其供方信息与项目资源信息的集成,供方实时了解项目需求,项目实时掌握供方产品加工、运输等动态,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得施工项目资源保障有力,生产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大量的人员交互成本。

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相对较少,还在起步阶段,但人工智能取代人的作业,不仅对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防控疫情有重大作用,它的应用还对行业本身的管理、作业效率、质量效果均产生质的影响,行业内各个领域应积极尝试应用,不断积累突破,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可以想象,在施工现场采用机器人智能消毒、智能喷洒、构件成品、半成品的机器智能水平运输、垂直运输,甚至人工智能结合各项数字化技术的智能巡检、监控、验收等,当然还包括未来生产作业的智能机器化,相信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将会深度改变建筑行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数字技术进一步成熟和深度应用,中国建造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疫情的暴发,给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并产生诸多损失,然而危机之中,我们也看到了机会,那就是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这也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并为人类社会创造空前巨量的财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迫切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为“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力量。

猜你喜欢
建筑工地人员作业
建筑工地更需“硬核防疫”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坠楼案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作业
跟踪导练(四)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繁忙的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