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 和BP 神经网络的中南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

2020-04-23 07:25牛鹏飞周爱红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南边坡稳定性

牛鹏飞,周爱红

(1.河北地质大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对山区矿山进行开采,特别是沿公路沿线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等,对公路及公路边坡稳定性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山区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边坡稳定性的状态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1-2],且影响因素间有较强的非线性关系[3],所以对预测模型的挑选更加严格。 长期以来,针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预测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预测模型[4-8],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和时效性,难以准确地预测公路边坡稳定性。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9-10](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特征提取能力,LM 算法[11-12](Levenberg-Marquardt)全局寻优的能力,以及BP 神经网络方法[13-14]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特点,以辽宁省阜新市中南公路的岩质边坡工程为例[15],建立了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的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为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1 模型简介

PCA[16-17]是一种有效的降维手段,其目的就是在原始变量损失较少的情况下,重新线性组合出一组线性无关变量代替原来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

LM 算法是[18-19]梯度下降法和高斯-牛顿法的结合, 同时具有梯度下降法的保证收敛特性和高斯-牛顿法的快速收敛特性。

BP 神经网络[20-21]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组成,各层次的神经元之间单向全互联连接,是一种由非线性变换单元组成的前馈型网络。

2 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公路边破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以文献[15]中的辽宁省阜新市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实测数据为例,选取重度(kN·m-3)、内聚力(MPa)、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m)、日降水量(mm)这6 个因素作为影响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为边坡状态是否发生破坏。 将样本数据归一化处理后从23 组数据中随机选取18 组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表1),剩下的5 组作为预测样本(表2)。 表中“1”表示边坡稳定,“-1”表示边坡破坏。

表1 学习样本归一化处理Tab.1 Normalization of learning samples

表2 预测样本归一化处理Tab.2 Normalization of prediction samples

2.2 公路边破稳定性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表3 为对表1 和表2 中的6 个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由表3 可知,重度与边坡角、边坡高度有较强相关性;内聚力与边坡高度有较强相关性;摩擦角与日降水量有较强相关性。 若直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能会出现共线性的问题,影响后续模型的预测精度。

表3 相关系数矩阵Tab.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表4 为6 个影响因素的公因子方差比。 由表4 可知,除了重度和边坡高度有8.3%的信息未被提取外,其他4 个影响因素的信息被提取得较为充分。

表4 公因子方差比Tab.4 Variance ratio of common factors

表5 为对6 个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各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 由表5 可知,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4.881%>85%。 结合图1 可知,从第4 个主成分开始,后面主成分的特征值较低,因此取前4 个主成分代替原始6 个影响因素的信息量。

表5 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Tab.5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main components

表6 为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提取的4 个主成分为原始数据通过该系数矩阵重新线性组合的结果,4 个主成分的表达式见式(1)。 其中,S1、S2、S3、S4分别表示第1 主成分、第2 主成分、第3 主成分和第4 主成分, x1、x2、x3、x4、x5、x6分别表示重度(kN·m-3)、内聚力(MPa)、摩擦角(°)、边坡角(°)、边坡高度(m)、日降水量(mm)。

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Tab.6 Factor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学习样本和预测样本进行分析,将提取的4 个主成分( S1、S2、S3、S4)代替原来的6 个影响因素,作为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既解决了影响因素间的共线性问题,也提高了预测模型的运算效率。

2.3 模型的建立

通过主成分分析后,以式(1)确定的4 个主成分( S1、S2、S3、S4)作为输入变量,用LM 算法优化的BP 神经网络模型对学习样本进行回归仿真训练,对学习样本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如图3 所示。 由图3 可以看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接近,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4 预测结果与分析

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模型对表2 的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并与原始数据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如图4 所示。 该模型预测结果误差与LMBP 神经网络模型、BP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误差进行对比见表7。

结合图4 和表7 可以看出,基于PCA-LM-BP神经网络的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的最大误差为0.041,最大相对误差为4.10%,而LM-BP神经网络模型最大误差为0.063,最大相对误差为6.30%;BP 神经网络模型最大误差为0.102,最大相对误差为10.20%。 通过对比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的状态,在精度上优于LM-BP 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

表7 三种模型误差对比Tab.7 Comparison of errors of three models

3 结论

本文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6 个因素进行主成分提取,并建立了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的公路边坡稳定预测模型,得到如下结论:

(1)中南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状态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常规简单的数学模型较难反映因素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

(2)利用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对中南公路地区23 组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并预测,结果显示23 组公路边坡样本中,边坡状态为破坏的7 个,边坡状态为稳定的16 个,该结果与当地实测结果较吻合。

(3)基于PCA-LM-BP 神经网络的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为分析和研究公路边坡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
中南边坡稳定性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中南重工斥资亿元跨界文化传媒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