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安纯毅,张孟怡
(天津市地震局,天津 30020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灾害严重的国家,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这一基本国情的现实要求[1]。 开展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对于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水平、提高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津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也是我国唯一遭受过地震烈度Ⅷ度破坏的特大城市。 由于天津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其具备的较为丰富的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实践经验,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019 年4 月,天津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探索全域科普,并将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普及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本文以天津为例,首次构建了以地域覆盖率为硬指标和以群众共效率为软指标的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体系,并对天津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开展评价实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2]。 全域科普的概念核心在于“全”字,重点体现在“地域全覆盖”和“公众均等化”两个方面。 故而,指标选取首先要突出全面性,既要包括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这样的硬性指标,也要包括群众共享率和满意度这样的软性指标。 其次,指标数据要具备客观性和权威性,以天津市地震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群众调研得来的数据为主,避免数据的个人主观性。 最后,指标还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和准确性,类似于科普活动参与人数等不易取得准确数据的指标本文未纳入指标体系中。
目前,国内专家对科普能力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专家打分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法等[3-7],分别构建了不同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算法。 李健民和刘小玲针对上海地区的科普能力建设开展了分析实践[8],薄涛、王玉婷、李明政等针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信息发布及其效能评价方法进行了专项研究[9-10]。 但是,目前对城市全域科普能力的研究较少,而且现在的评价体系多从人员、经费、设施等硬性指标为主,缺少以受众视角的软性评价,比如群众的满意度、参与度等。
基于科普评价工作的现状和本文提出的指标构建原则,本文将地域覆盖率(硬性指标)和群众共享率(软性指标)作为2 个一级指标,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津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进行分析评价。 其中,地域覆盖率重点是针对天津市16 个行政区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含有量开展评价,包括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 个二级指标及其5 个三级指标。 群众共享率重点是针对天津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情况和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满意度开展分析评价,包括社会公众受众率、社会公众评价度等2 个二级指标及其6 个三级指标。
表1 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评价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hole field popular science ability for the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1.3.1 计算公式
本文选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市16 个行政区采取阈值法来开展综合评价。 具体分值算法是:在每项三级指标的实际值X 中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二者之差作为基准值,并计算实际值与最小值之差占基准值的百分比,最后乘以该项指标所占权重Wi,对所有指标得分求和,得到其最终评价值Z。 具体计算公示如下:
式中,Wi为三级指标权重值;Xi为三级指标实际值;min(Xi)为每项三级指标中的最小值;max(Xi)为每项三级指标中的最大值;Zi为防震减灾全域科普能力值。
1.3.2 指标权重
采用专家调查法,邀请天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灾害防御、基层管理等方面专家,从数据的客观性、可获取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等方面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考量,并经过多轮修正,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 具体如下:在一级指标方面,考虑到社会共享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天津市社会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地方性和主观性,权重不易过高,因此,将地域覆盖率和社会共享率2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定为70 和30(一级权重值总和为100)。 对于5 个二级指标,在地域覆盖率方面,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防震减灾社会宣传的重要阵地和基础性平台[11],考虑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综合性、示范性和影响力,将其权重值定位40;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权重值均定为15。 在群众共享率方面,社会公众受众率和评价度为指标,其权重均定为15。 对于11 个三级指标,具体权重见表1。
根据确定的评价体系,对天津市16 个区的科普能力开展了相应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天津市共有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3 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5 所(国家级5 所,市级40 所),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1 个(国家级15个、市级16 个)。 具体见表2。
对天津市16 个行政区进行计算(见图1),从总体得分来看,16 个行政区共分为3 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滨海新区、河北区、和平区;第二梯队包括河东区、津南区、西青区;第三梯队包括河西区、东丽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区、静海区、宁河区。 其中,第三梯队数量最多,占比50%,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数量明显偏少。 从3 个量化指标的具体得分来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总体得分较高,除红桥区外,已基本实现16 个行政区的全覆盖;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总体得分居中,覆盖全市10 个行政区,占比62.5%;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总体得分最低,仅覆盖3 个行政区,占比18.75%。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表2 天津市各区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分布情况Tab.2 Distribution of popular science bases for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districts of Tianjin
(1)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及其连接部位(包括西青区、津南区、东丽区)等地区,占比70.9%,呈现出了明显的“双核”分布的格局,与天津城市发展和经济分布情况保持一致。
(2)南部地区明显要强于和北部地区,与天津北部地区地震活动断层分布较多、地震活动性强、地震灾害风险大的实际情况不符。
2.2.1 社会公众受众率
(1)2016—2018 年,天津市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共接待观众约895 万人次,年均298.3 万人次,占全市常驻人口(按2018 年数据计算,下同)的19.1%。
(2)2016—2018 年,天津市共举办重大地震科普活动17 次(主要包括“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日常科普活动(包括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展览、竞赛和科技周活动等)81次,参与人数约304.4 万人次,年均101.5 万人次,占全市常驻人口6.5%。
(3)天津市地震局微信微博公众号自2017年2 月开通以来,截至2019 年6 月,总阅读量约265 万人次,年均113.6 万人次,占全市常驻人口的7.3%。 综合以上3 个数据来看,天津市防震减灾科普平均受众率为10%左右。
2.2.2 社会公众评价度
根据天津市地震局和清研灵智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天津市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的认知、需求调查问卷项目”调查结果,该项目对天津市10 类人群(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生、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农民、驻津部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残障人士特殊人群)开展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00 份,其中48.23%公众对目前天津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表示满意,76.87%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通俗性与易获取性表示满意,88.23%公众表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对于日常生活与工作有帮助。 另外,在何如改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方面,37.27%公众认为要在提高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上加以改进,33.80%公众认为要更及时地更新科普知识,33.27%公众认为要使防震减灾科普内容更贴近社会公众,增强科普知识对公众生活、出行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构建了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和科技周等重点时段为节点,以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六进”为主线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模式,举办了“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应急之星中学生争霸赛”等形式多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建立了“应急避险知识进校园”“公仆走进直播间”等科普品牌,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影响力不断增强,防震减灾教育阵地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满意率较高。
但是,对照全域科普要求,目前天津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主要还存在3 个方面不足:
(1)防震减灾阵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化、市场化科普主体发展方面还有不足,仍然停留在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推动模式,严重影响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效果。 同时,在防震减灾精品阵地建设上还存在差距,目前北京已经建有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6 所,上海2 所,而天津目前尚属空白。
(2)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目前天津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不高,开展方式相对单一,大多局限于发放材料、播放视频、装备展示、应急演练等传统方式,导致社会公众主动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的积极性不高。
(3)防震减灾科普创作相对滞后。 防震减灾科普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主要还是以图书、折页、视频为主,在创新性、实效性、多样性上还有不足,科普内容与社会公众需求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科普精品,服务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上可知,天津市在推进防震减灾全域科普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制约了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科技软实力的发展,这迫切需要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防震减灾全域科普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着力增强科普活动的影响力。 落实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的政策,畅通市场主体的参与渠道,加大政府购买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力度,促进“科普项目化”实施。 推进防震减灾科普产业发展,组织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志愿者队伍,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知识培训。
(2)着力增强科普阵地的辐射力。 依托各类科技场馆、数字科技馆、教育培训基地等场所,充分发挥高校、创新企业、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等社会资源,多途径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建设,逐步形成大、中、小配比科学的科普基地网络。 创新阵地展示内容,激发科普基地研学、参观、体验、训练等多元功能,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3)着力增强科普产品的吸引力。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市场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创作活力,通过自主创制、合作共制、社会征集等模式,繁荣防震减灾科普图书、展品、教具等产品创作。 促进VR 虚拟现实技术、地震科普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手段在防震减灾科普中的应用。 创作大众化的科普作品,满足公众防震减灾知识需求。
(4)着力增强科普队伍的软实力。 建立防震减灾科普队伍激励机制,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不断壮大防震减灾科普人才队伍。 加大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科普培训力度,提升专业防震减灾科普人才队伍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本文初步构建了以地域覆盖率和社会共享率为主的全域防震减灾科普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够从阵地建设、示范创建、科普活动、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展示评价对象的全域科普能力,设计较为合理,关联度较为协调。 以天津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和应用,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较为客观地对天津及其各区的科普能力予以体现,对于各地进一步开展全域科普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当然该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这一定不足,比如:地域覆盖率的评价指标还不够全面,对社区、街道等基层数据掌握还不够全面;对社会共享率的评价还缺少量化考核指标,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 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