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育人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内涵,服装设计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格局就此展开。本文通过对思政教学模式和高职院校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展开论述,探讨立德树人的目的,以及专业课程构建、师生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引言:课程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服装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设计理念创新、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习总书记曾针对思政教育提出重要讲话:“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因此,要深入贯彻总书记指导思想,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立德育人的目的。
1 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建构的背景和实施意义
1.1课程思政模式建构背景
高职教育是建立在国家经济转型和对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就业的能力。为实现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创设、人才技能提升方式上,充分弘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发挥育人的作用,让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势,实现技能培育与思想价值的协调统一,促使课程思政全面发展。而且对于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多元化角度和思想浪潮发展背景下,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有了很大不同,所接触的信息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拓宽了学生思考和观察的视野。但是网络的诞生有利也有弊,学生对信息的识别能力还不足,思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此,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服装结构设计》在呈现课程设计的艺术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价值核心内容,弘扬思想政治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立足于民族文化根基,从文化涵养中汲取养分,为振兴民族产业提供助力[1]。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需要学习人体测量、规范的制图、完成不同类型服装的设计、实现服装立体成衣造型,同时,还需要细节上进行把握,比如:面料的选择,这关系着服装整体的舒适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思想和专业指导作用,在课堂中创设育人长效机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各环节教学中,促使專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2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施意义
让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全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内容照搬、应用,而是一种新型课程学习模式,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在各专业课程中,让学生穿梭在“知识学习”和“做人做事”之间,及时补充思政理论思想的价值内涵。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意味着传统教学观念要进行更新和变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呈现新的意义。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饰设计专业为例,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上坚定贯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满足就业和自身前途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在服装与服饰款式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样板设计、服装面料开发、服装质量检验等工作能力,并且从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既掌握了服饰设计基本能力,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比如: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并运用案例信息潜移默化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
2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专业课程上和思想政治两个层面进行。所以,实施方法要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基础,从课程内容上挖掘有价值的、有特点的元素,然后找到课程个性化元素与思想政治内容的关联,促进二者有效融合,既可以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又可以发挥出二者融合后的优势,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真正价值,下面就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2.1教学目标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从专业课中汲取思政元素,提取有关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等内容,并且与服装设计结合,比如:以“文化自信”的视角,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概念、中国风元素的服饰,丰富了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展示出具有个性化的文化内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基于个人发展需求,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进行专业分析,充分体现出专业的个性,为创新型专业人才提供更完善的教学资源。为此,高校要以学生为发展主体设立教学培养体系,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树立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在实施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学习的效果,从教学目标具体内涵来看,包含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这些目标内涵出发,教师要秉持着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引导和价值塑造共同发展的原则,既需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专业的技能,让学生明确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引导功用价值,同时,还需要凸显出课程思政理念的要求。要从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初始阶段,落实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几个关键问题,明确问题之源才能依据教学目标,确立正确和适宜的教学方法。比如:构建“基础共享、专技阶进、研学交融”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龙头,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时装零售与管理三个专业为骨干,并以女装产业链中女装面料开发、女装产品研发、产品销售等需求为导向,形成服装产业链,搭建专业共享课程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体系内实现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服装设计专业展开全方位的技能培养,从面料设计、针织产品研发、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模块学习,从而培养出学生适应不同专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实现不同专业知识的大融合,让学生持续性提升职业发展能力[2]。
2.2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专业型的创新人才的责任,从教学目标上是以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为教育目标,而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对专业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也是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思政理论指导下,教学内容可以从专业课程中提取思想政治元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可以从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立足于当下,在疫情背景下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背景下的文化因素,展开服装设计审美教化和价值观的引导。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我国汉服、中山装、旗袍等典型传统服饰案例的解析,以国家领导人在重要活动场合身着中式服装亮相为出发点,以此强化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由此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导之外,还需要结合与服装设计行业相关联的行业内容,一同展开思政价值引导[3]。例如:在科技领域、文化领域、贸易领域,并结合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形式展开,如:工艺技术、广告、直播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立足于整体的意识,通过学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结合疫情之下的社会案例,挖掘责任意识、生命教育、大国担当等方面的思政内容,并根据特步、波司登、雅戈尔等服装品牌的典型疫情思政教学案例构建思政教育教学路径,让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和素养。同时,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团结协作意识,按照团队工作标准来自我约束,比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充分体现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论:综合上述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分析,高校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贯彻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的讲话。教师要充分展示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运用知识教导和思想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专业教学案例和疫情之下所折射的爱国主题思想,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柳.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外鞋业,2020(10):15-17.
[2]王慧.疫情背景下高職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为例[J].职业,2020(26):17-19.
[3]陈莉芳.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成衣立体剪裁》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152-153.
作者简介:
袁田(1988.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服装制版和工艺。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