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
校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班主任作为校园中班级生活主要管理者,与学生接触和交往时间最长,不仅要做好学科知识教学,完成学科基本教学任务,还要不断丰富班级管理手段,提升自身班级管理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其中,语言沟通是师生交互的基本手段,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实际情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沟通技巧,做好班级管理的有效沟通。
一、深度分析问题,明确沟通目的
建立在深度分析問题成因基础上的沟通,能够最大化地保证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明确与学生沟通的具体方向和方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这要求班主任在学生中出现问题时,不能根据自己看到的某个片段就对学生的行为草草定性,还要展开全面的调查分析,就同一情况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以便掌握情况发生的全部经过,并努力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了解学生日常习惯和交往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明辨问题是非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高沟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因片面认识或处理不当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出现需要了解的问题后,班主任先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听取当事人说明当时的情况,不必急于指出学生的对错。再找事件相关者了解具体情况,听取他们对整个事情过程的描述。还要发挥班干部的纽带作用,让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连接桥梁。具体沟通内容设计中,班主任适当模糊沟通时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把想问的问题掺杂在无关信息中,防止班级内产生错误的舆论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心理压力。
二、角色换位思考,切准沟通要点
换位思考是班主任与学生基本的交往准则和技巧,可以帮助班主任找到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抓住与学生沟通的关键要点。班主任正确认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学生沟通交流前,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思考学生行为产生背后的思维过程,尝试理解学生的说法做法,从而找到合适的沟通切入点,帮助学生改变错误想法,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
小学生思维认知具有局限性,对事情的处理无法像成年人那样考虑周全,习惯坚持维护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与自己认知不相符的事,容易出现过激的反应。例如,一次排座位后,班级有一位女同学找到班主任,质问班主任为什么要“拆散”她和原本的同桌。班主任调整好情绪,换位思考该学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如此抵触调整座位,耐心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原本的同桌最近脚受伤了,一直是该学生主动照顾的,出于担心才对班主任提出质疑。班主任首先肯定了学生主动关心和照顾受伤同伴的行为,然后说明安排座位的各种考虑,为学生想要照顾同伴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是不是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向老师反应这一问题。通过沟通,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培养了学生尊重别人的交往意识。
三、坚持赏识教育,提升沟通效果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赏识教育,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提高沟通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小学生对教师大多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有时候不经意间的误解或批评,就会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尽量采用肯定式、鼓励式的语言,着重表扬学生行为表现中的闪光点,把在某一方面做得较为优秀的学生树立成班级学习榜样。
贯彻赏识教育需要教师高度尊重学生,积极挖掘和放大学生的优点,满足学生渴望得到表扬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优点和缺点各有不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采取因材施教的沟通手段,引导学生发扬优点,改正和弥补缺点。例如,班主任在班会中说明某个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常常采用“我发现你最近……方面表现得很好,但如果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给出建议)就更好了”这种激励式沟通方法,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感受班主任的期盼之情,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内驱力,让学生可以主动改变自我,按着班主任提出的要求而努力。
沟通是一门极为深奥的教学艺术,对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以上论述的几类方法外,班主任还要将管理沟通维度拓展到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内心诉求,及时对班级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做一名智慧型的管理者。在高效管理和各方努力下,为学生提供最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责任编辑:文 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