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探讨

2020-04-22 20:37迟传德
西部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迟传德

摘要:高校就业指导课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及指导培养学生提升就业综合素养技能的职责。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需求、事关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服务需求、事关毕业生自身发展的求职需求。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重要性仍未被充分认识,主要在课程设置时机、综合保障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存在教学困境。为了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和课程教学需求,需要遵循“三全育人”的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参与式、“以成长为根本”的全过程渗透式及“以成才为目的”的全方位覆盖式的课程教学路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1-0097-03

育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更是肩负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育人工作。早在2005年,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明确提出“三全育人”[1]这一理念。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把课程育人放在了“十大育人”之首,并指出:“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就业指导课程是助力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结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开展情况,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对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新路径,以增强就業指导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全面助力大学生就业综合素养提升。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重要性的再认识

(一)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如何解决就业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需求?就高校而言,就是要充分认识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着力解决青年学生的求职需求和成长需要。青年学生成功就业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稳定,解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社会整体上对就业这一民生、民心和根基工作的需求。由此可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何其重要。

(二)事关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服务需求

高校就业率是高校开门办学、参与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事关高校的声誉和地位,甚至关系到高校的生死存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领导的重视,也已成为高校各层面进行发展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均在不断尝试创新,各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一方面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的自身需求,另一方面是从工作实际出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清晰的就业认知、成熟的就业综合技能以及良好的就业心态,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三)事关毕业生自身发展的求职需求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招聘岗位和求职人员之间的高度不匹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除来自外部的就业压力外,高校毕业生还存在内部压力,比如就业技能缺乏、就业政策理解不准等,甚至有的毕业生出现本领恐慌,自我感觉所学与社会所求不匹配,惧怕就业。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方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求职需求与岗位不匹配的心理失衡或者本领恐慌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生设计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以促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时机问题

当前,各高校均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就业指导课程设为必修课。就课程的定位而言,解决了从无到有的根本问题,但是从学时上来看,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课程学时设置仍然较低,短短的十几个学时,难以把就业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创业能力培养、就业相关流程等教授完成。就学生群体而言,多数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时间段放在三年级下学期或者四年级上学期,这一时间段正处在学生抉择考研还是就业亦或是出国深造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大多数学生只认学分,无心认真听讲,也无心实践操练,难以达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初衷。此外,即使学生发现和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大的调整,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时机略显尴尬。

(二)课程综合保障问题

各高校虽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在课程的制度建设、人员保障、实践场地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缺少开课指导和顶层设计,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大学生未来的择业、创业基础。在人员保障方面,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能以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分管团、学工作的领导、辅导员等加以补充。这些授课人员日常主要承担行政或者管理工作,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就业创业相关知识技能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基本保障,效果更是难以凸显。此外,还有经费保障问题,有的高校存在经费保障不到位的情况等等,这些均制约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形式问题

由于人员不足,存在一个教师教授多个课程的现状,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做到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就业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缺少个性化的教学形式,难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更是无法适应毕业生参与社会岗位竞争。老师授课时,往往理论多实践少,与学生之间缺少课堂互动交流,与学生的成长所需脱节,学生们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听讲。这种形式的教学,对老师和学生而言均难以各取所需,效果无法保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