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启蒙课程化探究

2020-04-22 20:40李铧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化小学研究

李铧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东方文化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只有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中华民族才可以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小学 国学启蒙 课程化 研究

国学经典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结晶。素质教育的实施使人们又重新开始了对国学经典教育的关注。在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不仅是“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人格修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学教育中存在“国学教育价值取向模糊、内容随意零乱、方式简单机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国学更大的教育作用,国学课程化研究必不可少。

一.国学课程化研究意义和价值

1.转型期中国出现文化失序、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社会问题影响儿童的成长。我们从教育实践角度和孩子的发展角度反思国学的育人价值,通过国学的浸润开发童蒙,促进儿童自我塑型。在精神培养和文化奠基的同时,实现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身道德的建构。

2.国学中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通过课程化建设,梳理出适合小学生的国学学习内容。在孩童天性未然之际,语言学习敏感期、记忆黄金期,以精粹国学文化来启发蒙童,滋养其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才艺素质,促进儿童情感、意志、智慧生成和激发创造潜能,激发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以传承精粹的国学文化为载体,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学文化素养的儒雅教师,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打造优质特色学校,为百姓提供满意的优质教育服务。

二.国学课程化研究主要内容

1.实践证明,国学启蒙教育是可以按照现代教育课程理念和模式进行重构,并且对学生的素质提升,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具有显著的教育功效。在小学阶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学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童蒙阶段,养正尤为重要,国学教育的有效性也相对较高。

2.国学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全方位地加强国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同时需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

3.国学教育不仅要“启蒙学习”,更要“养正践行”。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国学学习的兴趣,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发其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既要强调立德树人,为仁而学;也要促进教学理念、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体验践行。以国学文化反哺学科教学,为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中国人”而奠基。

三.国学课程化教育模式

以环境、学科、活动为三大课程群,以“专题课程、隐形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为主要课程形式的。

(1)环境课程。

不仅建设浓厚国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将“隐形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有效放大,使其显性化、课程化,让学生品味、感悟、内化。在国学环境创设上,体现主题性、系列性和儿童性,建立国学教育长廊,以“走进经典”为主題,以“名家、名言、名篇、名作”为内容,包括主题墙报(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梅兰竹菊系列、经典诗词系列、经典格言系列等)、造型设计(体现传统文化主题大门、围墙等)、大型壁画(“科技创新、经典传承”主题宣传画等)、景观景点(国学浮雕小品等)、设施陈列(厅堂、走廊、教室的布置文化等)、专用教室(建设国学教室,营造安定、祥和、富于浓郁文化的氛围)。

(2)学科课程。

①创造性地使用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古文观止》等。

②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数学学科中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③着力开发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课程要切合学校实际,切合当地学生整体水平,要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不加大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融入更多的国学内容,思想性与知识性共存。

(3)活动课程。

①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如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动联系起来。

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③开展国学素养综合系列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诵读”和“国学传承书画展”,是国学教育活动的盛事,全体师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国学芬芳,提高综合素养。

④家庭国学教育活动。在家庭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和写同题“读经感悟”等活动。

四.国学课程化设计标准

1.以“养正启智”为核心确立课程目标。以国学文化蕴含着的丰厚的人生哲理、智慧、情趣,滋养儿童道德信念、人格熏陶、文化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习惯养成,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并以此培养“尚雅崇信,笃行创新,既具浓郁民族情怀的,又具国际视野”的现代小公民。

2.以“精粹适切”为标准设计课程内容。我们所说的“国学”厘清了国学教育中的国故之学与国粹之学的关系,所甄选的国学内容和价值皆与现代社会的普适价值观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契合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国文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

3.践行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实践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为核心,坚持“古为今用”,坚持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践行,将国学精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可以举办以下系列活动:校训实践系列活动,以“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内容;修身教育系列活动,以“日正一行”为内容;校园义工系列活动,以“日行一善”为内容;孝德教育系列活动,以“百善孝为先”为内容;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以“相伴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为内容等。

4.彰显文化浸润

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构建文化特色,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传承国学经典的教科书。通过“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柱子文化”、阵地文化、网站文化”等浸润学生。并与校园传统节日紧密结合,在文化实践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潜意识地调整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精彩地演绎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国学课程化教师队伍培养

小学教师学习国学,目的有三:一是指导学生的国学课,二是在语文、思品、历史等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国学知识,三是提高自身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起到言传身教作用。相应的,小学教师国学素养提升的目标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熟读会背,熟读相关作品,会背重点的、便于记诵的作品。二是较好理解,基本要求是知道作品的字面意思(包括典故),进一步的要求是能概括句段的内涵,能作延伸性理解,将知识化为己有。第三层面是善于运用,能古为今用,将书本知识在现实中创造性转化,以满足指导学生践行所学知识的需要。第四层面是适当研究,能做初步的相关科研工作,在作品阐释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国学课程化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应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第一步首先让全体教师达到熟读背诵的层次;第二步达到理解内化的层次;第三步达到熟练应用的层次;第四步达到深入研究的层次。

六.国学课程化反思跟进

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教研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进一步发挥学校国学的“社会效应”,传递文化正能量。继续完善“国学传统教育”课程结构。不断完善国学校本教材的系統性、拓展课程的丰富性、社会实践的参与性。继续完善“国学传统教育”综合育人体系。国学传统教育不能仅仅框定在学校教育的层面,需要依托多种途径,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互补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联合开放的、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家庭亲子活动等体验性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学传统的精神内涵。同时积极搭建家长会、交流会等平台,指导家庭国学传统教育,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带动学生共同成长。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西关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化小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