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本色课堂构建路径探寻

2020-04-22 20:37顾燕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4期

顾燕香

[摘要]语文本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教材文本展开整合处理、对文本主旨进行深度发掘、对文本教程实施全面优化,使语文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本色、生命本色和生态本色。本色课堂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要求,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色课堂;文本材料;教学程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36-02

本色课堂,就是要摒弃形式主义,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在构建本色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文本材料的整合、文本主旨的发掘、文本教程的优化,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契机,彰显语文课堂的生活本色、生命本色、生态本色,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文本材料整合,追求生活本色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时,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科学梳理,找到文本、生本思维的对接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合度。

(一)梳理文本内容

语文教学启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并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梳理,让学生形成初读认知,为进一步展开阅读鉴赏做好铺垫。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法进行创新处理,可通过生动讲解、故事導入、媒体展示、示范诵读、演绎展示等形式,将学生快速带人文本的情境中。

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文,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并提出要求:“钱塘江大潮之所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因为磅礴的气势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在观看视频之前,请大家先阅读文本,对钱塘江大潮有个总体的印象;观看视频时,要对钱塘江大潮的特点进行重点关注。”由于教师的要求明晰,所以学生的学习日标明确,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时,学生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理解。

(二)接轨生活认知

教材文本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多的接轨点。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学习增长点。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以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拿出一段绿色植物,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进行判断:“这是爬山虎。”教师以此展开引导:“爬山虎是最为常见的绿色攀爬植物,我们平时很少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先阅读课文的相关内容,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句子,进行理解体会;然后观察爬山虎,看看作者描写是不是准确。”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并积极进行对比学习。有了观察和阅读经历,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判断。教师利用实物展开教学调度,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文本主旨发掘,彰显生命本色

在文本主旨的发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探究,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

(一)启动阅读鉴赏

语言鉴赏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教学时,教师要传授具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规划鉴赏路线。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言鉴赏,教师不要教给学生专业的术语,而要让学生自由感知文本,从而产生心理触动,获得最初的鉴赏认知,以达成阅读鉴赏的目标。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找出最为经典的描写片段,进行语言鉴赏。这样,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参与的热情很高。经过阅读,学生找到不同描写片段并进行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语言鉴赏成果,学生都能够有条理地讲述片段描写的特点。因为鉴赏活动呈现开放性,所以学生鉴赏展示也呈现多元性。

(二)买现认知内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多元思考,对文本主旨内涵进行深度发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认知的内化。读写结合是阅读训练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生命融入文本中,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生命本色。

教材文本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体验与感悟。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教学《风筝》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然后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文本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学生都觉得有些难度。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列出复述提纲,鼓励他们重点讲述主要情节。在学生复述中,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意思?你从阅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从而获得对生命的体验与认知。

三、文本教程探究,体现生态本色

课堂教学有比较完整的程序要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有生态本色意识,对教程进行优化处理,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凸显主体意识

凸显学生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合作、探究的时空、条件,为学生阅读学习做好服务工作。让学生主动质疑、展现个性观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展开白评互评活动等,都属于主体意识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没有按照一般的程序展开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孩子,选择和猎狗搏斗,这是伟大的母爱给予它的力量和勇气。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故事。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对母爱的理解。”学生大多有这方面的生活认知,顿时启动了学习思维,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起来。教师提出了自由度很高的阅读任务,这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简洁教学程序

阅读教学的程序越复杂,教学的效率就会越低。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本着简洁的原则,对教学程序展开优化处理。不同的文本对教学程序有不同的要求,教师不可生搬硬套,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要有生成意识,随时对课堂教学环节做出调整,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适应性。

如,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教师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和故事。因为讲述故事需要很长的时间,已经超出课前预设,所以教师对教学环节做出调整:以小组为单位,讲述故事。有了充裕展示的时间,学生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讲述故事的环节中。这样,不仅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历练机会。教学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随时做出调整,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

追求语文本色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观点。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深潜文本,整合教学材料、展开主旨发掘、进行教程优化,以体现本色课堂的现实追求。

(责编 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