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聪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形态。基于数据采集的教育大数据持续累积,使得原本基于经验的学习行为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判断,也使学习过程、学习深度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的呈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要求会认300个生字,一年级下学期陡增到要求会认400个生字,最多的一课要认14个生字,最少的也要认8个。教师普遍反映2课时很难完成、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通过深入课堂教学,我发现,教师教学时多采用平均用力的方法,即每个字都要讲到、练到,这样势必会占用大量教学时间。而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因为识字基础的差异,平均用力的教学方法,得到的效果是会的学生仍然会,不会的学生仍然不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些两难——“讲”会占用时间,“不讲”又不放心,生怕哪个生字少讲、不讲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我对三所学校779名一年级学生進行了“识字学前测”的数据采集和样本分析,帮助教师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精准指导全区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数据支撑找准课堂起点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基础究竟什么状况,教师心里并不清楚,以往只是凭借经验来判断学生哪些字可能会,哪些字可能不会,哪些字需要重点强调,哪些字可以简单处理,这些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我所做的调研就是为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基础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
1.学前测的准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要求学生会认400个生字, 6个多音字。我就把这406个字作为学前测的样本,以组词的形式呈现在答题卡上。
从哈尔滨市香坊区选取城市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学校各一所共779名学生作为测试样本,在2019年3月初,学生还没有学习一年级下册之前进行了本次测试。
2.学前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通过本次学前测,我们完成4个不同层次的样表,分别服务于四种不同类别的人群。 此表呈现出每一个学生未识字的总数及具体有哪些字。这张表主要提供给学生及家长,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未识字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有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