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多年的教学之路,可以说是一路汲取,一路播撒。一路上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用它来滋润生命,一路上也不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希望它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小人书《三国演义》开启了我的心智,书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让我对“忠诚义气”有了模糊的概念。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梁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的侠义故事立刻就吸引了我,卷尾词“以惯江湖作浪游,且将恩怨说从头,如潮爱恨总难休。瀚海云烟迷望眼,天山剑气荡寒秋,峨眉绝塞有人愁”至今清晰在目。那些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语言让我心向往之、为之痴迷。同学家的书箱对我来说就是潘多拉魔盒,每天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作业,然后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读到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第五章《皓臂似玉梅花妆》,其中殷素素与张翠山的一段对话提到了《庄子·秋水》,张翠山以“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来赞扬师傅,殷素素引用《庄子》中颜回称赞孔子的话“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来说明张翠山对师傅的尊敬之情。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唤起了我对孔子、庄子等先贤的敬慕之意。恰是那段时间的阅读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步入大学后,古代文学等课程让我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传统文化经典,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种在了我的心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学毕业后,初登九中讲台的我信心满满。当年12月学校举行教学大赛,按惯例教师要先在组内展示,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以为课堂上慷慨激昂的讲解会得到组内前辈的赞许,却没想到被泼了一盆冷水:“这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不是大学生,不是在大学讲台上讲解孔子专题,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去理解孔子的思想,学习孔子的精神。语文老师的课堂不是说教,而应该在学习互动中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组长王洪伟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问题,也促使我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注入学生的生命里。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重较大,这些经典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流传下来,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可是有时学生连基本的诵读都做不到,更不要说理解甚至创作了。为对症下药,我想到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这本书介绍了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举例丰富、通俗易懂。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推荐给学生,指导他们课下阅读,并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讲解。学生不仅明晰了古诗诵读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学会了创作古诗词。通过诵读吟咏,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古诗文独有的韵味。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学生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诵读中体会曹操求贤若渴的心绪。如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思考苏轼的达观人生。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创作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小霏同学的《送凉山英雄》:“凉山火起镇四方,英雄逆行断忠肠。青春换得山河壮,英骨赢得万古芳。”
小江同学的《初雪》:“坐卧庭院里,悠闲品香茗。簌簌初雪飞,邈邈天地暝。深深掩翠微,幽幽落芳华。不知初雪意,怎知情也真!”
小瑞同学创作的《东晛歌》:“东晛出兮灿昭昭,破芜秽兮淫翳消,天阖开兮尚有时,纵有繇兮何处植。”
小桥同学的《破阵子·征程》:“促促骤雨打霜,层层雾霭迷窗,夜半惆怅残灯里,儒生相叹笔墨中,长夜似无尽。花蝶破茧三回,烈火焚金三岁,待到风生水起时,琼林会饮方须醉,坦坦四方明。”
透过文字,我看到了学生对生与死、家与国、物与我、功与名的思考。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我尝试通过“以诗解诗”讲解诗歌意境,如在讲解《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时,引入之前学过的“袅袅兮秋風,洞庭波兮木叶下”及宋玉《九辩》中“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几句诗均将“草木”作为意象,营造凄凉意境,表达悲苦感受。我将不同诗歌中相同意境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草木”“木叶”这类意象有更深入的感知,进而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还通过同类拓展方式掌握诗歌意象,渗透传统文化,学习古人智慧。记得讲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将“西风”“东风”“曛风”“北风”等诗歌中与风有关的意象进行拓展。“西风”又名金风,是秋风,意味着凉冷、萧瑟;“东风”是春风,意味着温暖、生机;熏风是南风、夏风,意味着炎热;北风就是寒风,意味着寒冷、凛冽。这与中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密不可分,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敏锐地观察到并将其写入诗词作品中,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体味“西风紧,北雁南飞”“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些诗句的意境。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荷尔德林说,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写到:“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么,语文就是这首诗中最精彩最华美的乐章。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是何等幸运。我深知在致力于古诗文阅读教学、传承传统文化这条路上必须砥砺前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阅读则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论语》,我研读了《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傅佩荣译解论语》(傅佩荣著)、《论语集注》(朱熹著)、《论语译注》(杨伯峻著)、《论语新解》(钱穆著)。孔子的“仁爱”之心教会我对待学生“有教无类”,教会我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作为执教者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讲解上,更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思想的引路人,教学中我会结合教材推荐阅读书目,并让学生以写作周记的形式反馈。小萌在读《杜甫传》“流亡”一章后写到:“《悲陈陶》一诗是我在作诗歌鉴赏题时读的,当时只觉得不过是写义军战败,人民受欺的状况,有沉郁顿挫的风格而已。可如今,当我读完‘流亡这一章时,不禁骇然,这诗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既有杜甫流亡之时仍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又有对人民期望到来的官军屡屡失败的悲慨无奈,还有对胡人肆意妄为的愤怒。杜甫太伟大了!”小彤同学在读了《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之后写到:“这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关于文学鉴赏的文章,假期时读了《诗的八堂课》(我推荐的)对诗歌有了初步了解,如今再读这篇文章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认为欣赏就是一种再创造,同学们经常感慨现在的生活太乏味,三点一线。可我却认为,美无处不在,只有我们懂得欣赏,才能理解古诗作者的情感,懂得创造,才能传承古代先贤的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我想我的学生在一本又一本的阅读中,在一篇又一篇的写作中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他的人格。我也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尽了一分责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幸运来到哈九中这所注重科研的学校,更幸运地加入到语文组这个优秀的集体。九中语文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课题研究,2012年我有幸去北京参加国家行政教育学院举办的国学培训班,为期十天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训现场全体吟诵“礼记大同篇”的场面让我至今难忘。两年后我执笔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特色教学研究》获黑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专项科研课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于2018年结题获一等奖。在课题的引领下,我的课堂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多了些傳统文化的味道,多了些智慧碰撞的火花。
6年前,我开始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工作,2年前担任哈尔滨市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尝试用丰富多彩的学科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滋养学生的生命之魂。以“国语文苑”为主题的语文核心素养展板,包括“品名家名篇,以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悟中国精神”“悟汉字魅力,以金钩银画带领学生传承中国风骨”“辟特色空间,以时令与芳草引导学生感悟中国韵致”三大部分内容,以鲜活的传统文化及学科元素激发学生坚守文化自信的情怀。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软硬笔书法大赛,对联文化、汉字源流等第二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拉进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思维、行为模式中有着传统文化深深的烙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之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元 泽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是省示范高中,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秦老师在教育教学诸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如果“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秦老师获得的成绩和取得的荣誉足以成篇。当然,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秦老师建设、带领一个优秀团队的勇气与智慧更是值得一提,姑且说几件小事吧。
1.责任与担当。哈尔滨市组织关于高三复习备考的教研活动,主讲人是九中的一位教师。教研活动结束后,秦老师问我,这位教师的讲座和上一次相比怎么样?我由衷地赞道,上次讲座的质量就很高,这次对高考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入了,有了明显的提升。讲座的教师笑着说,这都是秦姐逼迫的。正是有了秦老师的鞭策与激励,青年教师的奋进与努力,九中语文组才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考成绩。
2.分享与合作。送教下乡活动中,九中语文教师分赴三地作高考备考经验介绍。在与送教教师交流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次活动准备时间这么短,讲座内容却很充实,一个人能忙过来吗?送教教师说,秦凤云名师工作室活动时,秦老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过,并作了细致的讲解,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准备这么充分。如果说独乐乐是一种能力,那么众乐乐更是一种胸怀。在秦老师的带领下,这个优秀团队在2018年通过哈尔滨市教育局的评审,成为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也是高中语文学科唯一一个名师工作室——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
3.辐射与引领。秦凤云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办了微信公众号,毫无保留地将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经验等推送出来。在公文号不断更新的文章中,有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研讨、学习等活动的报道,也有语文教学知识与方法的介绍,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前些天,为检测模拟试题的命题质量,与工作室两位老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对名师工作室成员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与严谨求真的学风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4.守望与求索。作为哈尔滨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基地,九中经常承担市里教研任务,在参加活动时,与会者经常会看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作品展示,看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秦老师乃至九中语文组正是以传统文化浸润、涵养语文课堂,自觉地守望、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与研究方向。
作为哈尔滨市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秦老师担任评委、主持活动,不辞辛劳;作为资深语文教师,她更是以包容进取的心态,积极践行终身学习。与秦老师交流,你会了解到最新的教学动态和高考方向,会听到语文教学独到的见解。这是无形的鞭策,也是无声的激励,让她身边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
弹指之间,廿年已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名言,犹在眼前。作为语文教学界的名师,秦老师初心未变,风采依旧!
访谈录
本刊记者 李 莉
(以下李莉简称L,秦凤云简称Q,同事简称T,学生简称S。)
L:在从教的多年中,哪些事让你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生了哪些事给了你很大的触动?
Q:前年去成都参加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小说研讨活动,听了毕飞宇的讲座,当时参会的还有黄厚江、张玉新等语文届的前辈。毕飞宇本身就是作家,他以小说家的视角来谈如何读小说、小说创作与解读小说。这次讲座对我的触动很大,以往我们更多地是从教者的角度来分析小说,让学生解读、读懂。这次讲座就让我思考,教师在讲教材时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而不只是单纯地去讲解。以前我个人对于小说阅读就很感兴趣,平常也组织学生去做一些相关阅读活动。参加完这个活动后,我对小说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毕飞宇有一本书叫《小说课》,其中涉及一些阅读篇目,我就让学生去读,读后让他们写读书笔记,因为我们高一高二时都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都会批阅,让他们结合作家的角度来解读小说,然后再来看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独立鉴赏能力,再结合作家的视角,对小说做更深层次的阅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阅读文本,不仅让学生有知识性的收获,更有阅读的生命体验。
L:在高中阶段,你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应该关注学生的哪方面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Q:其实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不矛盾的,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国家在高考语文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那种单纯靠应试刷题的方式来提高成绩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我们更多的还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再加上一个思,共五项能力。其实听与说这两种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完成,但是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并不具备这个素质,尤其是说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安排一个课前三分钟演讲,锻炼学生在公众面前独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锻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我的一个毕业生,目前在一个中德合作的企业工作,他就说:“老师,高中语文学习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上学时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我在公众面前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读与写的能力是需要终身培养的,对于高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会结合语文教材的相关读本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滿足高中生的阅读量,所以不管多忙,我们都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两到三篇文章的阅读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半学期最少要细读一本书。写与思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更强调思维的一个深刻性、辩证性、全面性与客观性。小学与初中更多的是形象思维,更感性一些,所以高中之后,学生除了具备形象思维之外,还要有一种理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核心,主要通过文本解析或者写作来达到培养此方面能力的目的,比如每周都会结合生活写生活实践,你就能看到学生对问题思考的不同方向与思维的深浅度。高三,时评类材料的一个训练,我要求学生观看新闻周刊,关注时事,再进行交流。
L: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师生压力都比较大,家长也比较焦虑,你是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鼓舞学生士气,并帮助家长排解的?
Q:是这样的,我高中三年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太一样。高一时,我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学生有时候比较怕我,因为高一更多的是打基础,让他们有一种规范意识,到高三时,我就调整策略了,基本上是和颜悦色,多鼓励,多表扬,每次作业学生如果写得好,一定要表扬,作文写得好,会推荐到公众号。每次考完试,给有进步的学生准备小礼物。其实学生并不缺那一支笔或者一块糖,但更多的是带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单科比较薄弱的学生,课下会给他们格外的关注,因为这样的学生本身已经出现问题,如果你再严厉地批评,效果不会好,这时候需要我们从心理上对他进行鼓励和指导。就像我现在教的班里就有这样一名学生,一般一个星期会有两三天不在学校,他其实主要不是身体上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再有父母离异,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只要他来上课了,我都会找时间用很轻松的语气和他聊聊, 或者拍拍他的肩膀鼓励鼓励他,在细节上关注他。当发现学生有共性问题,如出现学习的高原期,在课堂上会抽三五分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学会坚持,这样学习可能就会有质的飞跃。还有现在学生的家长普遍比学生更焦虑,我一般都是从学生客观的角度来帮他分析,很多家长期望值过低或者过高,这两种都不好,对孩子要求过高,会让家长无形中产生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都会影响到学生。我有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是语文成绩不是特别好,对于语文有畏惧情绪,后来学生想走竞赛,他的妈妈就来咨询我,我当时就客观分析他的情况,他的整体素质不错,所以虽然假期参加竞赛,会落下一些课,但以他的能力应该会很快赶上。后来他就去参加了竞赛,但没有获得国家级奖项,回来之后,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些失落,我就劝他,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他经历了,就会看到他与别人的差距,会更加努力。后来我发现他的自我管束能力更强了,对于自己的学习更有计划了,他的妈妈也看到了孩子身上的这种变化,其实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认为还是有很多理想学府可以去选择,以后同样也会有更精彩的人生。
同事:刘雅娟 赵小周
印记:外表严谨 内心细腻
L:秦老师与同事如何相处,在为人治学方面如何影响周围的人?
T:秦老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长,她对组员是宽严相济,对于我们教学与生活是多方面的关心,能够包容我们身上的小毛病,但对于教学要求又是一丝不苟,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个知识点,也会去关注。她做学问对自己的要求更严,她总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很好的示范,不论是备课、讲课,还是对学生的答疑辅导,都非常到位。同时她对学生的指导非常细致,如经常面批作文,不管是立意、语言或者结构布局哪方面的问题,她会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比较注重因材施教。无论我们组员有什么问题,她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给我们进行耐心的讲解。遇到问题时秦老师就会建议问问原因,冷静下来,知道真实情况,进行理性的处理。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她也会耐心地倾听,给出中肯的建议。秦老师看上去很严肃,其实是特别有生活情趣的人,平时办公室里的氛围特别轻松、温馨,就像一个大家庭,而且秦老师特别善于接受新事物,比如现在学生听的歌,她也会去听,学生现在喜欢看的书,她也会去了解。在治学方面,她是九中语文组的领头人,带领着九中语文教师团队,成为哈尔滨市重点领军人才梯队,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传承了九中语文组的精神,体现了传帮带。从整个九中来说,秦老师是学校的老教师、老党员,指引着年轻教师不断地进步。她对哈尔滨市乃至省里的语文教学也都有带动作用,作为“秦凤云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同时也是市兼职教研员,经常到外市县进行教学帮扶活动,用现场会等形式去和同行们交流。我们也是从中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