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照
贾 虎
王铁飞
臧 亭
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性质与功能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发展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也被作为上海市政府近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既要遵从现有城市公园绿地管理规定,又要适应居民体育健身需求。要在公园绿地内增加一定规模的体育设施与场地,增加多少、增加哪些体育设施,以及不同类别公园增加潜力有多大等,是城市公园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课题。中国香港是上海的标杆都会城市,借鉴香港城市公园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可以启发上海城市公园管理思路和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的建立。
公园绿地体育是公园游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行为类型,属于休闲体育范畴;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公园服务的人群规模不同、设施配置不同,开展的体育活动数量和类型也不同。
公园绿地的体育设施是为满足使用者运动健身及休憩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行为和活动需求的设施。体育设施场地是提供各项体育及相关配套设施以便体育活动开展的地块。
公园体育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连锁、冲突、观赏和无关4种[1]。按照世界体育项目分类,体育活动可分为地面运动、水上运动、空中运动、表演类、车类、力量类、耐力类、跳跃类、格斗类、靶类、目标球类、球场类和集体类13个大类。以活动的自然环境为标准,可以将公园绿地体育活动分为水类和陆地类;以活动的领域为标准,可以将公园绿地体育活动分为室内类和户外类;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程度为标准,可以将公园绿地体育活动分为动态类和静态类;以体育运动项目的属性为标准,可以将公园绿地体育活动分为体能类、大球类、小球类、塑身类、武术类和体育特色类运动项目。
公园里一项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由主体设施(如篮球架、篮球场)、辅助设施(如座椅、衣帽架、饮水台等),以及适宜活动开展的具有基本规模、形状和材质的场地共同组成的体育活动空间。体育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设施的兼容性和功能叠加或场地的共享度直接影响公园内体育设施的布局以及场地的有效使用(表1),也作为公园绿地体育活动设施的分类依据(表2)。
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机构设置一样,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体育、文化、健康、游憩和公园等职能机构合一,既避免了相关机构的职能冲突,也便于统一管理。
上海的公园体育设施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作为管理主体,其中,被纳入体育局核定的体育设施由体育局出资配置,由绿化局负责运营维护与监管。对于体育局核定的公园体育设施的界定目前还有待双方进一步商榷。
沪港两地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管理机构对比如表3所示。
香港的城市公园数量少、面积较小,但其体育设施的类型和配置规模均高于上海(表4)。
截至2017年底,香港共有42座城市公园,总面积309.17hm2,约占香港总面积的0.28%。其中最小1.76hm2,最大22hm2,多数公园面积不超过10hm2。公园内体育设施配置的种类较多,目前公园配置体育设施最多可达18类,多数公园配置的体育设施种类为6~8项,以户外体育设施为主,但室内体育设施种类也较为丰富。3hm2以下的公园未设置体育设施(图1)。
上海城市公园在面积和数量上都高于香港。从公园内的体育设施配置现状来看,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分布较为均匀,即使面积较小(3hm2以下),多数也配置了点状的体育健身器材设施。但是从规模和丰富度来看,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种类远少于香港,公园最多配置的体育设施类型不超过5项,远低于香港的18项。3hm2以上规模的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配置不够丰富,可开发的潜力较大(图2)。
表1 公园绿地体育活动的设施和场地要求
表2 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分类系统
表3 香港与上海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管理机构对比
表4 香港与上海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配置现状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列举了香港市民活动偏好较高的16项活动场地,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通常尽可能丰富公园绿地体育活动以满足多方需求。而至今内地相关公园设计标准规范中均没有列举适宜开展的具体项目,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的配置度无论是类型还是规模都远低于香港。
3.1.1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2015版)简介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2015版)(以下简称《准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厘定各类土地用途、设施规模、位置需求以及场地其他要求的准则,适用于规划研究、拟备/修订规划图则和发展管制。《准则》共分12章,其中第四章“游憩、开放空间及绿化”专门就游憩与开放空间的性质、目的、居民游憩偏好、规划原则、土地分类、土地供应标准、土地供应计算方法、用地选址标准与设计指引、设施供应标准与计算方法、设施布局原则、特殊人群设施配置、水域及郊野地区设施设置要求,以及游憩、开放空间的绿化功能和要求做出了详细说明。
3.1.2 香港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编制的《准则》基于居民游憩偏好和需求,对香港地区的游憩、开放空间中的体育设施及其他游憩设施的配置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将游憩用地进行动静分区,其中,场地类体育设施用地属于动态游憩用地,慢跑道和健身器械用地属于静态游憩用地。在用地比例方面规定了不同类型和规模公园的动静设施用地比例,规模较小的邻里公园不建议设置动态的游憩用地。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游憩行为进行了逐一阐述,并对其使用设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表5、6)。
图2 香港和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项目类型数量对比(数据引自上海公园事务管理中心2017年统计数据和香港特别行 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官网)
表5 香港城市游憩用地供应标准[2]
3.2.1 中国内地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配置相关标准体系
图1 香港城市公园室内外游憩设施项目分布(数据引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游憩及文化事务署官网:http://www.lcsd.gov.hk/tc/facilities/facilitieslist/parks.html)
至2018年3月,中国内地关于城市公园游憩设施的标准共有7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标准的分类和等级说明,这些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个强制性等级,其中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表7)。上海市没有与公园绿地体育设施配置相关的地方性标准规范或指导性文件①。
3.2.2 上海——《公园设计规范》(2016版)评述
2016年新版《公园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在原有1992年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总体设计、地形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建筑物构筑物设计、给排水设计和电气设计10章内容。
1)公园一般规定。
《规范》要求在保证公园绿地率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根据公园类型的不同分别做出设计要求。综合性公园不设置大规模的专业性体育设施,避免混淆城市用地性质,挤占公园用地。可在保证绿化用地比例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设置体育场地,宜以非标准体育场地为主,并与公园自然环境相结合。
2)容量。
公园容量采用人均陆地面积指标法。游人容量的确定以游览旺季周末高峰时的在园游览人数为标准,以期保证公园设施的配比能够匹配游人需求。但后续的章节并没有对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容量等做出具体说明。
3)设施。
《规范》把公园设施分为游憩、服务和管理设施3类,游憩设施区分为建筑和非建筑类型,在非建筑类游憩设施中新增了游戏健身器材类(表8),《规范》建议各类公园均可设置体育设施,但未列出应当设置哪些类型及规模等指标。
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公共开放空间游憩规划标准的最主要差异在于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及配置指标,与香港规划标准相比,内地《公园设计规范》中的游憩设施分类标准相对较粗,只有人均公园陆地面积、不同陆地面积的公园设施类型用地比例以及停车位3项定量指标[3],这些指标主要是公园设施大类上的配置要求,缺少对游憩设施类型及人均用地指标和类型指标等更加细致、具体的规定,以及对不同规模公园的游憩设施类型配置差异的规定。在如何科学界定公园游憩设施类型与居民游憩需求的对应关系上缺少具体的配置方法。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体育运动需求,香港的公园设计标准在地域性、安全性等方面更加详尽,增加了设计风格和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设计要求。而内地地区的公园设计规范中未涉及此类设施要求。
表6 香港主流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应标准[2]
表7 中国内地现有城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相关标准②
表8 《公园设计规范》设施分类系统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公园性质的界定,中国内地目前只有绿地系统相关标准而没有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标准[7]。上海将城市公园归为城市绿地系统范畴[8],而香港的城市公园是游憩、公园与开放空间下的一种类型。这种分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二者对于城市公园主要职能的定位差异,主要表现在体育设施在公园设施体系的定位认识上,体育活动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项重要功能,但在公园绿地概念框架下对体育设施进公园的认识存在争议,影响公园游憩设施配置标准的界定。在本课题调研访谈过程中,部分专家认为公园是生态、休闲和游赏绿地,不应该增加体育设施与体育活动,当然这其中可能存在对体育设施与活动的界定问题。
以需求为导向的游憩设施配置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公园规划和设施评估方法,其中最知名的方法是美国城市公园规划使用的LOS方法[9]。我国公园设施配置标准更多来自经验的积累,缺少一套科学系统的配置方法,因此急需建立基于地区差异、需求差异的完整的游憩设施分类系统和定量评价方法。
公园体育设施配置问题的提出本质上是社会需求发展的必然,也是公园理论发展对现实问题的响应,上海城市公园体育设施的配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体育设施是公园游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公园体育设施配置标准不同。其次要针对公园现状特征以及公园规范的相关规定实行分类设置,在已建成的公园绿地中,以不降低绿地率为前提,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健身点、健身步道,不再新建球类项目场地;新建城市公园中应充分考虑居民体育活动需求,创造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开放性绿地等可以设置健身体育活动区,并配置相应的设施。第三,增建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和郊野公园,增设亲自然的体育活动设施和空间。第四,体育设施配置指标纳入公园技术经济指标,在指标统计时,沥青、混凝土、广场砖、人工塑胶和人工草坪等硬化的运动场地应纳入公园绿地的园路铺装面积,草地、泥地、沙地等非硬化的场地计入公园绿化面积。积极倡导公园广场和园路的复合使用,健身点可以结合广场布置,健身步道可以结合园路布置,球类场地集中设置于健身体育活动区,占地面积控制在公园面积的10%以内,倡导设置非硬化的运动场地。
注释:
① 数据统计至2018年3月。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和企业标准(Q/)4级。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