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中心小学 刘社会
先说针对课外、拓展读物的兴趣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阅读其实还好一些,学生至少还会装装样子,有一定的阅读质量。但课下拓展阅读就不同了,缺少教师监督,很多学生连翻书的兴趣都没有。有的学生耍小聪明,为了完成任务,只读书本的前言、简介,然后你问他读到了什么,就能蒙混过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要求学生读的书、给他们推荐的书是他们不喜欢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去读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采取一些开放的组织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读本或者是抓住学生的心理,向他们推荐喜欢的书籍。比如让学生去读《西游记》这本书,有些教师就纳闷,“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却对中国这本经典的‘童话’不感兴趣呢?”其实,这是一个定位的错误。《西游记》这本书,虽然写的是神仙鬼怪,而其实它的写作对象不是儿童,而是成人,算不上真正的“童话”。小学生不感兴趣是正常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识水平、心智水平向他们推荐不同的《西游记》版本。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读《西游记故事汇编(绘本)》。这个版本将《西游记》中的故事拆分成小的独立短文,而且是绘本的形式,这样,就有了童话特征,而且也适应了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学情;而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读《西游记(青少年插图版)》,篇幅远小于原著,文字也更健康浅易,再加上生动的插图,学生就能读得进去。
课下阅读行为我们教师是很难监督到位的,我们可以建议家长督促检查,但家长有没有这么大的精力是个问题?大多教师会采用课上抽检的办法:教学之前,随机叫两位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家阅读的内容。这个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往往会找到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来应付教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方法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他们会产生极强的被动阅读情感,不仅是不会主动阅读,而且还会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这种抽检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不妨,但不宜成为常态。
其实,我们如果能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很容易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兴趣的。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争强好胜心理和展示自我心理,利用这些心理,我们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就可以达到目标。
比如组织阅读故事会,每周抽出一节课来,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同学们听。我们根本就不用给学生指定读物,什么《格林童话》《中国神话传说》等等,他们为了讲出来的故事是同学没听过的,必然会主动去读、大量地读,而且还会对故事进行有意加工,肯定能读通、读出效果。
再比如安排学生进行阅读手抄报展示比赛,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文本制作成一个主题手抄报。其实,就是把枯燥的写“读书心得”转化成另一个有趣的形式。学生要画图,就必然需要对文章的情节、内容进行把握;学生要写文字,就需要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精彩章节进行提炼。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们参与阅读的热情是非常高的。
此外,朗诵比赛也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这种活动,适合于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向一些诗歌、散文类文本的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课文和教师配合教学提供的一些短文。和课下拓展阅读不同,课堂上的阅读一般就是指定篇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这些阅读对象,可以说是“读也得读,不读也得读”,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小,被动阅读的心态更容易出现。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学生乖乖坐在那里,眼睛盯着课本,脑子神游天外。所以,课堂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兴趣的方法和课下阅读有所不同,主要的是调动、牵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在课堂上面对文本读不进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文章的内容,他们天然的好奇心没有被激发。如果他们能开始读,这些经典的文章是足以让他们投入进去的。教师要做的,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启动的力量。比如,在让学生阅读《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前,我先跟学生们聊天,“我知道大家都喜欢自然科学,知道很多自然知识。比如说,大海龟这种动物,大家知道它的体形有多大吗?……嗯,对,一个成年的海龟可以长到三个成年人那么重,在海洋里几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谁知道海龟刚刚出生的时候有多大?……是的,非常小,只有几厘米长。而且它是在沙滩上出生,要自己爬到海里去。这时候,就会有很多海鸟来吃他们,一点反抗能力也没有。啊,这些小生命太可怜了。如果我们见到海鸟在吃小海龟,会怎么办?……帮助小海龟快点进入大海?嗯,你的想法和文章作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可是,并不正确,为什么呢?……课文会给大家答案”。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们就会急不可待地去读,走神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一些文章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样,思维就会遇到阻力,难免会出现厌读的现象。所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效率,也是一种调动学生主动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构建情境的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直观的情景,与学生习惯于具象思维的特征是相符的。而且,情境法还能起到一定引导情感的作用,可以把学生的情感带入文章特定的环境当中,这也利于他们思维的有效展开。比如,我们要让学生去读《军犬黑子》这篇选读课文,我就考虑到,学生可能在生活中与宠物犬有过接触,但对经过训练的特种功能犬就没有认知了。这样,他们读文章时就会遇到一些经验上的阻力,从而影响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先和学生们聊一些他们生活中与狗打交道的事,把他们的情绪调动出来。然后用多媒体给他们播放一些特种犬的科普视频,如导盲犬、搜救犬、缉毒犬等等。让学生先对特种犬的类别、功用以及训练、工作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这时候,再让他们去阅读文章,他们就能将那些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画面,阅读的趣味感就强了很多。
以上,主要是分两个板块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一是课下的拓展阅读,二是课堂上的课文阅读。分别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就教师如何在不同的环境、目标下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调动出来进行了探讨。总的来说,对课下阅读我们以推荐适宜读本和丰富阅读活动为抓手,而对课堂阅读则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思维为手段,给予学生阅读有效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