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玲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气管切开术是在紧急危重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常用急救方法,由于其具有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便于吸痰、使患者舒适以及可以长时间留置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危重患者中应用广泛。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目前,气管切开患者常用棉质扁带固定气管切开导管,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颈部棉质扁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潮湿的绳带易腌渍颈部皮肤致使局部发红破溃;(2)潮湿和污染的棉质扁带的频繁更换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存在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和移位的风险;(3)棉质扁带长时间使用易卷曲变细,容易勒伤颈部皮肤。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和吸取经验中摸索出一种气管切开固定的新方法,现将此项技术报告如下:
选择在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病人中留置气管切开的病人中30例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5例患者用常规方法固定,实验组15例患者用新方法固定,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病人气管切开护理无论在减少护理工作量、不良反应、非计划性脱管方面都大大优于对照组。
1.2.1 材料与制作:(1)材料:PVC管(一次性鼻塞吸氧管的固定管)1根。(2)制作方法:选择长度合适的PVC管(相当于人的颈部周长加上气管切开套管的直径、左翼和右翼的总长度)。
1.2.2 操作方法:将制作好的气切固定带先固定于一侧气管切开套管的蝶翼,绕过颈部,在另一侧蝶翼处固定打结,松紧度以可放入一指为宜。
表1 两组气管套管更换效率比较
1.3.1 护理工作量:实验组患者每天只需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一下PVC管及气管切开部位周围的皮肤,约用时2.0分钟/次,而对照组每天需要更换固定棉质扁带1~2次,因为扁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潮湿和污染的棉质扁带引起气管切开伤口的感染,所以要频繁更换,护理用时约要8.25分钟/次。
1.3.2 不良反应:实验组1例出现颈部皮肤稍潮红,可能是PVC管固定过紧刺激引起,予处理后缓解;对照组有5例出现颈部皮肤明显潮红,甚至有水泡形成现象。
1.3.3 管道牢固程度:实验组未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对照组有2例发生管道脱落,2例均是因为更换固定带时患者打喷嚏时不小心弄脱。
表2 两组气管套管固定方法效果比较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得出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不论是在减少护理工作量方面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降低管道脱落不良事件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1)制作简单方便,经济实用。(2)固定带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力小,减少皮肤损伤。(3)PVC管径粗细适宜,减少对皮肤的压力,避免发生压疮。(4)管壁不易脏,每周更换1次,减少护理工作量,并减少了因更换固定带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常规方法固定气管套管的扁带容易被呼吸道分泌物或汗液污染,潮湿的绳带易腌渍颈部皮肤致使局部发红破溃;潮湿和污染的棉质扁带的频繁更换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存在气管切开套管脱出和移位的风险;棉质扁带长时间使用易卷曲变细,容易勒伤颈部皮肤。而新方法固定,减少了污染的布带对患者皮肤的刺激而引起的湿疹、皮炎,且新方法PVC制品不易沾油污,不易变黑,清洁起来容易,平时给患者用75%酒精擦洗一下就可以,省时、节省材料。
长期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用常规方法固定时受痰液污染后需立即重新更换固定带和敷料,更换过程中解除固定带时引起患者咳嗽还会带来气管套管脱管的风险,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新的固定方法PVC管只需用75%酒精擦拭干净后更换伤口敷料即可,患者家属不会担心更换固定带过程中患者因咳嗽而导致气管套管脱出,故更易接受。
技术难度不高,护理人员操作容易掌握,经过一次培训后基本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操作,取材容易,便于携带,使用灵活。
神经外科基本上每天有4~6个病人留置气管套管,护士每天花费在气管套管护理上的时间能减少0.5~1小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为病人进行宣教和功能锻炼,满意度自然得到了提高。
临床上通过对气管切开套管固定采用新方法固定,使气管套管能达到安全、有效,增加了可操作性、牢固性、美观性、舒适性,降低了患者皮肤刺激性和气管切开伤口的感染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