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新疆库车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2000)
急性脑梗塞为脑血管疾病,是因脑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梗塞。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行为的不断转变,脑梗塞患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抗凝治疗和介入法治疗等,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介入治疗。本院对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介入疗法治疗后,效果理想,汇报如下。
120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梗塞,入组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019年5月,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34:26,年龄69~88岁,平均(71.62±3.94)岁。实验组男女之比为32:28,年龄70~87岁,平均(71.75±3.88)岁。两组一般资料接近,P>0.05,满足研究指征。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行静脉溶栓治疗,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注治疗,再维持静脉泵入。
实验组采取介入疗法:对患者采取全麻,待麻醉起效后先采用改良Seding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置入6 F或8 F动脉鞘,使全身肝素化,再评估脑血管代偿情况,完成后通过导丝的引导将6 F或8 F Guiding送入,头端部位需处于病变动脉的近心端;行常规造影检查,了解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及范围,通过0.014微导丝,引导Rebar-18微导管支架输送系统,将导管头端输送至血栓远端,经微导管造影观察评估血栓的长度,包括远端代偿情况;最后通过Rebar-18导管输送SolitaireAB支架,回撤Rebar,待完成后再释放留置支架,3 min后将支架撤出,行造影检查,以明确血管再通情况,若再通不佳,需再行机械取栓。
(1)参考NIHSS判定疗效:NIHSS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为临床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46%,病残等级Ⅰ~Ⅲ级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18%为有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为无效。(2)评价介入取栓时间<6 h者及6~24 h者的总疗效。
通过SPSS 21.0汇总研究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的总疗效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相比(%)
通过分析实验组不同介入治疗时间获得的疗效发现,介入治疗时间<6 h者总疗效为100.00%(38/38),介入治疗时间为6~24者总疗效为90.00%(18/20),由此可见,取栓开始时间<6 h者取得的疗效更显著(P<0.05)。
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病,此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有内科静脉内溶栓与介入动脉内局部溶栓治疗,急性期采取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但需把握好适应证。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接受介入疗法治疗后,总疗效高达96.67%,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83.33%)对比,总疗效更高,表明介入治疗可行性高,能快速溶解血栓,使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另外,支架置入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有利于促进脑部血流恢复,进而改善临床预后。王仕权[2]研究中对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介入疗法治疗,结果显示总疗效为96.00%,与本研究结果十分接近。当下临床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时间窗尚无确切的规定,多数学者指出,溶栓开始时间<6 h更好,若超过限制时间,将容易导致预后不良。本次研究还显示,实验组介入治疗时间小于6 h者总疗效高达100.00%,高于6~24 h者的90.00%,提示机械取栓对治疗时间窗有严格的限制,取栓时间愈短,溶栓时间愈佳。
总之,介入疗法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显著,尽早行溶栓治疗能进一步增强疗效,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