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日趋功利的教育现状,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教育,感恩的教育,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等四個方面。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何这些青少年对待生命会如此轻率?我个人认为这多多少少与教育现状有关。现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十分关注,使教育日趋功利,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一旦遭遇挫折和委屈,他们就会做出极端的行为,不仅漠视和践踏自己的生命,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的悲剧与不幸。
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教育不能漠视学生的生命价值。我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每一个《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责任。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标准不尽相同,但在教学实践中生命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我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时,曾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这样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身边最亲的15个人,可以是家人、邻居,也可以是同学或者伙伴。我告诉他们,假如这些人坐在一艘航行的小船上突然发生了意外,要保住船上的人,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船上的两个人先“下去”。很多同学都懂“下去”那就是意味着死亡。我对学生说,考虑好了请你用笔把他们划掉。我接着说“下去”两个人后,船上还有危险,还得“下去”两个人。很多学生看了一眼名单很快选择了两个。我接着说现在船上还有危险,还得“下去”两个,这些学生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划掉了两个,当我说还得划掉两个,再划掉两个,再划掉两个时,很多学生开始喊:“啊”、“太残忍了!”而且很多学生不再动笔了,都在沉思着什么。在这个活动中,我不断启发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可贵,特别是启发学生认识到:如果你出意外,最难过的是这些人。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是我们自己的,而且是属于整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我们不仅要为自己活着,更要考虑活着对于别人的感受与责任。
在我国,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其实,国外的死亡教育课程颇能给我们启迪,那就是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轻易放弃生命。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同时,还应当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教给他们各种生存的基本技能,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易行的自救方法,以便避免危险和伤害。
二、感恩的教育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部分,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少感恩之心,就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而在冷漠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更不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懂得和理解爱,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在爱别人、主动帮助他人的和谐人际关系中获得快乐。
现在的很多孩子,比较缺乏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精神,这就凸显了感恩教育的迫切性。我在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天下所有父母为了养儿育女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在授课过程中我专门播放了悲情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我注视在座的学生们,他们鸦雀无声,晶莹的泪水和着会意的微笑。课后,学生们对我说,他们的心灵被震撼,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坚强如此伟大,原来只要有爱,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希望也有阳光。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感恩教育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们懂得人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亲,还有很多人,如教师、朋友、同学、亲友,还有陌生人,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温馨和美丽。
三、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道路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谁都不敢断言自己一辈子不会“碰钉子”,“碰钉子”就是指遇挫折。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讲,挫折是指由于妨碍达到预期目标的现实的或想象的阻力,因此产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失望,不快或愤怒等。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其尚在襁褓中就为其设计安排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又给予了全面的保护。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障碍时,父母又会奋不顾身地为他们排解和应付,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近几年来大量的心理测试和传媒报道的案例显示,现在的初中生挫折承受能力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已成为初中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初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不断发掘潜能,完善自我。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挫折知识专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等有关挫折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如在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等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这些挫折。再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比如,一次考试不如意,就认为自己彻底失败;因一事有错就对他人全盘否定,或者是无限夸大后果;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自己吓唬自己,把事情想得异常糟糕,等等。只要细加分析就必定能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折而胜之,可以使受挫折者拥有宝贵的经验,增强应对挫折的容忍力。经过积极主动的适应,反复不懈的磨练,挫折承受力就会大大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能泰然处之。
四、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
一个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不仅是成年人应该思考的,也是未成年学生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理解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舍弃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具有价值和意义,更要教育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做真正有价值的人,做高尚的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需要意义的支撑,没有意义支撑的生命,就没有存在的根基。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事,只要是对人类和社会有益,就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生命教育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教育,需要全社会、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其中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我认为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用心去感受和思考生命,让他们自然地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