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海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返工复工带来了挑战,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造成的不利,并提出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内部审计 应对策略
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
全国,并逐步在全球扩散。全国近30个省份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卫生部门全系统进入紧急状态,全员备战疫情防控;企业推迟春节后返工复工计划,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虽然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疫情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疫情下,审计工作如何开展,如何保证企业生产不断不乱,是摆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完整的内部审计程序至少包括制订审计计划和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实施审计(包含审计复核程序)、交换意见和问题跟踪整改等方面。其中,审计进点会、审计工作底稿现场复核和审计报告交换意见等程序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以審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程序为例,正常的复核程序是:初审人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主审现场复核——组长组内复核——内部审计负责人审定。由于受疫情影响,主审和审计组长的现场复核已无法实现,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书面审定程序也受到影响。
(二)现场审计工作模式受到限制
现场审计是审计人员赴被审计单位开展面对面审计的一种审计方式。现场审计因取证直接快速、面对面交流沟通方便、实物盘点摸查便捷等优势,成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一种主要方式。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人员聚集式的现场办公模式受到影响。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安排差旅计划,这就导致现场审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极大地阻碍了现场审计实施。
(三)书面审计证据的获取受到制约
传统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习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各种会计凭证、合同文件、函件报告等书面资料来发现审计线索,进而发现审计问题。受疫情影响,复工企业实施无接触办公,严格控制传阅书面资料文件的范围、频次,给审计人员查阅书面资料、获取书面审计证据带来困难。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策略
(一)优化审计程序,采用无接触审计方式
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点对策:一是简化常规审计程序,用电子审计通知、结果公告的形式代替审计进点会和交换意见会,避免大量人员聚集感染;二是采用送达审计的方式代替现场审计,实施无接触审计;三是建立审计工作底稿报告在线复核流程,所有的审计复核都在办公系统(OA)上在线完成,避免文件接触式传阅。多措并举实现审计工作非现场式、无纸化、无接触化,把疫情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因势利导,开启大数据审计模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速信息网络的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积累了大量企业生产运营数据。数据种类和数量的极速增长,为企业开展大数据审计创造了先决条件。为把疫情对审计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企业应利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积累的大量生产运营结构性数据,探索开展大数据审计。林晓瑜(2019)指出,大数据审计在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对内部审计而言,大数据既是审计资源,也是审计技术。企业通过开展大数据审计,不仅可以提升审计效率和成果,还可以反过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发展。大数据的采集、处理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借助系统和软件就可以完成,大大规避了病毒传染的风险。
(三)专项跟踪审计,建立项目中期汇报制度
受疫情影响,对诸如工程建设项目等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需要实施持续性跟踪审计的项目,审计人员无法像往常一样驻点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对此,企业应建立审计中期电子汇报制度;工程建设部门应每天向审计组报送工程实施情况报告(电子版);审计组应每周向企业内部审计负责人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及审计情况周报(电子版);内部审计负责人应每月向企业负责人报送项目审计情况月度简报(电子版),并指示审计组以电子函件形式定期向工程建设部门发送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审计中期汇报制度,确保疫情期间专项跟踪审计的有效开展。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对企业的考验,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一次考验。企业内部审计应因势利导,探索无接触式审计程序、创新大数据审计模式、建立专项审计汇报制度,将疫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的不断不乱。
(作者单位: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邮政编码:510610,电子邮箱:wxh0821@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白永光.防范“非典”加速审计方式的变革:北京市西城区审计局实施送达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7):29
林晓瑜.大数据时代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浅析[J].中国中小企业, 2019(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