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霞
摘 要:小學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予以积极和耐心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数学。基于此,本文针对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关键词:
引言类比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爱玩爱闹是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纵观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说明教师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出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将其合理应用。类比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首先,类比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学生要明确这一点才能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而当前教学模式教师对于知识点联系的教学并不重视,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速度也较慢。而类比教学法是通过若干个知识点连接性教学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1]。
其次,类比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中不乏有一些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有一些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因此教师可以应用类比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学生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来形象化的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力高数学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有效的类比来解决一些数学难点,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应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离不开的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且引导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将类比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来发挥类比教学法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突破口将类比教学法融入其中,其次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数学学习课堂。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比如5.5x4的计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55x4的计算方式,之后让学生思考能否应用同样的方法来类比计算5.5x4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小数点应该点在哪个位置,通过不断引导和类比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计算难度。
2.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用类比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师的授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导者,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类比教学法的应用方式,将一些知识重点或者难点应用类比教学法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比如“20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等知识点,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之后:将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并且将新旧知识灵活的应用[2]。
3.应用类比教学法扩展学生知识领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拓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并且提高其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其能够具备独立思考与解题的能力。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这是小学数学一个高频考点,有一些题目看起来很难,但其实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将不熟悉的题型转化为旧知识点来思考,这样题目就可以很简单的解决,这也是类比教学法的主要优势之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题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是为了更加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正确认识类比教学法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推动小学教育体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彭超华.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2019(32):0239-0239.
[2]彭玲燕.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4(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