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幼儿视觉开展美术教学方法

2020-04-21 13:39李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方法研究美术教学

李兰

摘 要:在幼儿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图像识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美术素养,其通过视觉能力完成形象直观图像的识读,从而形成形象感知到理性接受的转换。所以,提高幼儿的图像识读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其美术学习的质量。本文将以幼儿视觉的特点为出发原点,针对幼儿视觉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幼儿的美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幼儿视觉 美术教学 方法研究

在现今的教育理念中,对幼儿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其核心素养在于图像的识读能力,因为美术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图像的承载,进行人们思想理念的表达和传承。而对于图像识读能力这一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则需要依赖视觉这一基本要素。在视觉的基础上完成幼儿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从而完成幼儿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完成。

一、幼儿视觉的价值所在

1.在看到中打通视觉障碍

在人们普遍的认知中,眼见才为实,只有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的,其实这是一种自我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然而在美术学习中,自己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在自己的见识中掌握物体的性质,从而对视觉对象有一个艺术的视觉体验和理性的了解和分析。在幼儿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看到地进行引导,从而形成思考层面的认知。如此,在逐渐对幼儿看的方式进行改变的过程中,幼儿的视觉障碍被打通,从而慢慢地形成一种艺术的感觉[1]。

2.在看到中培养视觉经验

幼儿的学习特点在于他们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心理发展的不完善,其通过眼睛看到的事物都是通过本能进行客观的理解和审美。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幼儿简单的视觉认知和理解经验是其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阻碍。这样的视觉认知往往会阻碍幼儿整体感观对美术本质的感受,最终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的缺失。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构建良好的识图能力,才能在思维上形成有效认知,进而通过融合不断地进行视觉经验的累积。

3.在看到中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不仅需要了解自己视觉中看到的美术元素,还需要将直观的形象转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对图像深度的解读,这才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视觉中看到的事物,加强理解,从而完成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幼儿视觉开展美术教学的策略

1.改变视觉方式,构建视觉能力

幼儿美术教师需要对幼儿视觉特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明白其价值所在,充分利用幼儿的视觉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展开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幼儿视觉的方式,来构建幼儿的视觉能力,将其视觉中看到的表象和物象,转移到意象中来。而如何去完成这样一个方式的转变,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看的心理知觉和感受。幼儿在看到相关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对世界和生活自我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提供看的作品时教师需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能力的画作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选著名画家米罗文的《星空》供幼儿欣赏。在幼儿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产生萌芽和改变,他们在接触一些基本的美术元素时,能够用自己略显稚嫩的思维去对这些美术元素进行理解。米罗的星空抽象画中,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美术点、线、形的基本美术元素。一个基本的点就代表了一个绚烂的星星,而一根毫不起眼的线条就代表这星星在运行过程中留下的运行轨迹。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点和线的解读以及对画作的评析,让幼儿将直观上看到的点、线美术元素进行有效的构建,从而通过改变幼儿的视觉方式,完成视觉能力的构建。

2.发展视觉能力,促进视觉迁移

视觉的方式得到改善,那么幼儿的视觉转换能力就会进入一定的成长阶段,而这样一种视觉转换能力的成长对视觉迁移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面对图像画作直观的感性认知,还不足以完成真正的图形亲近,必须将其升级为理性的认知理解。在美术作品中,其美术元素和美术语言不外乎点线面和色彩之间的融合表现。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的是让幼儿的眼睛停留在图像表层的技巧中,而是需要启发幼儿感受其中的生活状态和科学理念,让其充分完成视觉到知觉的转换,这也是从单一的美术技巧到综合的艺术理解的转换。

例如,教师可以引用著名画家马蒂斯的《金鱼》让幼儿欣赏。在幼儿的成长阶段,他们能够在他们所接触的作品当中阅读到他们所知晓的事物以及美,所以那些具有明顯生活特征的画总能够使得他们流连忘返。著名画家马蒂斯的《金鱼》中包含有灵动漂亮的金鱼和丰富的背景事物以及强烈鲜明的色彩,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在叙述对画作的观看感觉时,幼儿可以说出“自由”“激动”“漂亮”“悠闲”等众多词汇,却偏偏无法说出在那里看出和感觉到了这些。显然,幼儿对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以及事物有感觉却无法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教学的引导作用,引导幼儿进行自身感受和语言的表达,从而完成视觉能力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从而帮助幼儿快速的全面成长。

3.提高视觉审美,推进素质养成

在有关研究中显示,幼儿的审美能力在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成长了,这种审美能力并不是其主观的一种活动,而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鲜艳的色彩和齐整的物品会让他们感受到开心和愉悦,这是人的天性所在,人对美的东西的向往是自然存在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其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改变,或主动或被动。幼儿真正审美能力的成长,是在其具有了一定的视觉经验之后,通过观看和体会得到良好的一个感受。美术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对美的东西进行主观的发现。所以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美沉淀在其心中,从而提高其对美的审查能力,也充分培养他们对美术语言的创造性适用,进而推进其美术素养的形成。

结语

在幼儿的视觉中,所有的事物都在其中根据自己独特的性质运转着,换句话说就是视觉是幼儿认知世界和被世界认知的一个窗口所在。基于幼儿的视觉来开展美术教学,确实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但在这其中还是有一些需要我们广大幼儿美术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幼儿对图像的识读能力更加需要形成敏感的审美和艺术灵感,这不光有助于幼儿的美术学习质量的提高,还能为幼儿良好综合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天仪.谈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教学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

10(10):120-121.

猜你喜欢
方法研究美术教学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