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调剂常见的差错因素及相关建议

2020-04-21 13:37汪琪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差错

汪琪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调节常见差错因素和有关建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96例中藥房中药调剂差错病例,对病例有关资料分析,并分析中药调剂质量有关因素。此外,根据因素开展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96例中药调剂差错病例中,38例药品因素,31例调配因素和27例处方因素,占比分别是38.58%、32.29%和28.12%。结论:中药调剂差错诱发因素相对复杂,根据具体因素开展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中药调剂质量提高。

【关键词】差错;中药调剂;有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82-02

中药调剂是一项技术强、专业性强的工作,其根据药材种类采取不同方法调剂。处方及调剂在患者治疗中尤为重要,同时其承担着法律责任,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处方及调剂工作的要求同样较高,但是,医院每日调剂工作繁琐、复杂,每剂中药都需要经过六步调剂,其对技术性、专业性要求严格,而且工作量大,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因素和有关建议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96例中药房中药调剂差错病例,其中,50例男性,46例女性;年龄19岁-73岁,均龄值数(49.57±6.54)岁。

1.2 方法

对96例中药调剂差错病例回顾分析,归纳、整理差错病例,并对中药调剂质量差错影响相关因素分析,并探索防范对策。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中药调剂质量差错影响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两组对比采用P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96例中药调剂差错病例中,38例药品因素,占比为39.58%,其中,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近、药品质量问题和药品摆放不规范分别有8例、11例、2例和19例,占比分别是8.33%、11.46%、2.08%和19.79%;31例调配因素,占比32.29%,其中,剂量误差、饮片调剂过程浪费和药品替代分别有7例、7例和17例,占比分别是7.29%、7.29%和17.71%;27例处方因素,其中,处方录入差错、审方差错、忽视处方注脚分别有12例、10例和5例,占比分别是12.50%、10.42%和5.21%。

3 讨论

根据本次实验可知,中药调剂差错影响因素包括调剂因素、药物因素及处方因素:其一,药物因素。药品包装相似:由于有些饮片存在相似的外关及形态,再加之重要调剂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无法准确辨别包装相似药物,准确区分难度大,进而导致差错;名称相似:中饮片数量多、种类多,命名方法存在差异。诸多重要名称字形及读音相似,再加之中饮片使用时间长,记录过程中,致使名称记录复杂,如果中药调配过程中未合理区分,则会提高差错发生率。譬如麻黄根和麻黄,两种属于非同种饮片,尽管两者均是麻黄科植物,但是在作用效果方面差异明显,麻黄具有散风寒、宣肺效果;但是麻黄根具有止汗固表效果;③药品质量自身问题:由于饮片大部分植物饮片,加工及采集与标准不符,造成部分成分失效或者中间掺杂较多杂质,导致中药调剂差错发生率提高;再加之日常未护理饮片,导致存储过程中出现风化、霉变等现象。其二,调剂因素。调配剂量误差:如果中药饮片调剂剂量为精准,极易造成反作用效果,所以,需要将药物剂量称号,合理分配[2]。现阶段,国家规定每剂中药饮片调剂误差量正负不得超过5%,与此同时,不得缺失处方中药,严格按照递减方式复查每剂药物。但是,实际调配期间,依旧伴有中药调剂师根据自己主观调剂,复检时,随意查看药剂,进而导致差错;调配过程浪费:部分调剂师因为工作压力大,致使工作期间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配药过程中,由于粗心导致饮片散落,造成浪费等。其三,处方因素。处方录入差错:现阶段,大部分医师处方通过电脑输入,但是其同样存在一定不足,中医处方开具期间,由于个人问题导致录入错误,最终造成调配差错。审方错误:中药名称相似,部分中药处方存在修改部分,部分字迹辨别难度大;未重视处方注脚:中医师并未对处方特殊位置标注、说明;除此之外,由于现在要求进销存数据的管理,中药饮片采购人员对中药炮制品的不了解,导致在中药调剂时药品给付上的错误。比如,百部有生品和蜜炙品,在调剂时应付蜜炙品才能止咳,而生品杀虫止痒,外用处方才调剂它,而中药有"逢子必炒“之说,在临床调剂过程中,发现所购进的药品不符合炮制要求,该炒的未炒,炮制品种不齐全,导致临床调剂工作中调剂中的中药质量不理想。

相关对策:其一,制定相对完善的中药调剂规章制度及工作步骤,划分岗位职责。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中医科学院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对策,使得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降低。可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中药调配期间,根据处方药物顺序逐一调配,防止遗漏现象的发生,入袋前,设置专门人员负责检查物品和药单,检查无误后装袋,并将标记做好。针对坚硬药物,将药物研碎后调配[3]。其二,合理规划、设计中药斗谱。通常情况下,中药师在配方柜中存放饮片,目的是拿取方面,体积或者质量较大饮片放置在底层,使用量少的饮片放在柜子上方,合理区分相似饮片,并进行标记。对于贵重饮片,单独保管和存放。其三,合理控制饮片质量。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识别药物,增强其药物识别能力,并让采购人员采购药品过程中通过自身专业知识,购买有保证的正品。开箱核对、检查新进饮片;从正规渠道选购饮片,确保饮片质量。

总而言之,中药调剂差错诱发因素相对复杂,根据具体因素开展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中药调剂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云. 中草药调剂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4):106-106.

[2]宋卫玲. 我院中药调剂差错常见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 11(6):462-463.

[3]刘现磊. 中药调剂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0):176-177.

[4]赵秀兰. 门诊中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 2017(17):139-140.

[5]张凤玲, 孙晓玲. 中草药管理与调剂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7(22).

[6]刘艳海. 中药调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78):193.

猜你喜欢
差错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丁是丁,卯是卯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语文差错”是给语言“定期排毒”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年度语文差错是给语言“定期净化”
差错报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