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选
【摘 要】目的:分析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急诊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诊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输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行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建立通道时间、输液速度、心率回升时间均明显優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可以迅速为患者建立通道时间,改善患者的输液速度和心率回升时间,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创伤患者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147-02
对于急诊科创伤患者,在第一时间建立输液途径对患者进行复苏,使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骨髓腔输液是目前新型的一种输液方法,可以经骨髓腔将药物与液体一同输入来促进血液循环。现在,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的应用[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选取64例急诊科创伤患者,探讨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急诊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诊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为(35.5±12.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12.5)。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实施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胫骨较为粗大,其周围没有非常重要的内脏器官的干扰。骨髓穿刺之后,利于对穿刺针进行固定,而且也不会对心肺和腹部的治疗造成影响。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肢体伸展,处于中立位[2]。第二、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胫骨粗隆内侧1cm,再向上1cm处。第三、对患者进行专业消毒,用碘伏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第四,常规铺洞巾,将穿刺部位充分的暴露出来,局部麻醉,整个过程实施无菌操作,手持穿刺针,呈90°向下穿刺,并旋转穿刺针,出现落空感之后,停止进针,将针芯直接抽出,再用注射器将骨髓抽吸出来,在于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进行连接,对骨通路进行彻底的冲洗,冲洗好在与输液器进行连接,将药物直接你注入进去。再用无菌敷贴对穿刺针进行固定,避免跑液。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其中包括:建立通道时间、输液速度以及抢救后患者心率回升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处理器对两组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P<0.05证实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有效降低,输液速度逐渐加快,心率的回升时间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3 讨论
对于急诊科创伤患者而言,首要的任务的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骨髓腔输液是目前新型的一种的输液方式,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在临床上、国外急救组织中均得以广泛的应用[3-4]。它可以直接代替静脉输注通道,不仅操作简单、耗时短,而且也不会对心肺复苏术造成一定的影响,静脉注射后也会出现任何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将骨髓腔输液方式作为主要的急救措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的最佳时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建立通道时间、输液速度、心率回升时间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骨髓腔输液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非常可观,值得信赖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瑾,陈玉,朱瑞武, 等.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10.
[2]崔倩,赵云芳,付印.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161.
[3]邬颖菲,应巧萍.骨髓腔输液在儿童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8,(31):60-61.
[4]张凯,张焕秀,高亭.骨髓腔内输液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