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华
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也更加完美地解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核心素养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化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成为了落实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呢?本文将从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融入生活元素与创设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出发,系统分析和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与策略,希望能有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实效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精心设计问题,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提问环节,并能以化学知识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结构来精心的设计问题,确保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让问题的提出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够带着疑惑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探究,对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推理与解决,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原子的特征,理解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相关的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笔者设置的问题如下所示: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家能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对问题解答:氧化反应2Mg+O2==2MgO,还原反应CuO+H2==Cu+H2O。笔者再次提出问题:氧化还原反应具有什么特点?以下面这个化学式为例Zn+2HCl==ZnCl2+H2↑,在这个反应的过程中,有氧的得失现象吗?其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变化?随后,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对问题认真分析、推理。最终,经过认真分析,学生得出了结论。这样一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和重要任务,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要具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生成、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过去中“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和思想,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组织开展,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全面参与和深入到实验过程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从而实现创新意识优化提升。
例如,在教授《鈉、镁、铝单质金属活动性强弱研究》这个实验时,笔者采用边讲边实践的教学模式,即笔者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首先,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试剂和仪器;然后,笔者将课堂学习时间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新意识,根据课本上的理解介绍设计实验,这不仅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知识理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启发和训练。这样一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让化学教学回归生活,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内容和实用价值,并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因此,高中化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注意搜集各种与学生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相关的元素、事例、社会热点等等,将其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创设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境,促使学生站在生活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授《二氧化硫》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融入了生活元素。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害、且能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以,笔者结合环境污染为例,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环境被破坏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二氧化硫未经处理随意投入大自然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这样一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辨识能力
化学知识通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仅凭借教师的语言描述和黑板板书是很难对知识产生直观理解和深刻认知的,更不用说发展学生的辨识能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便可以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的知识以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和展示给学生,以此来创设直观、动态的课堂教学情境,直观地反应化学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
例如,在教授《原子结构》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原子结构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直观图中认识原子结构。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展示了原子核原子核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一些特点。当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后,笔者再引出原子的质量,带领学生学习原子质量不同表示方法。这样一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辨识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地更新和转变原本落后的教学思想,直面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并能够从现实学情出发,运用从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融入生活元素与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和策略,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转型和升级,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真正发展成为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