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云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教学手段之一, 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近年来,我校教师力求打造基于学生生长的高效人文课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都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重点,但在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提问问题数量多,质量低
经过多次听课发现,一节课上,教师提的问题多达100多次,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仅仅只有几个,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你听懂了吗”、“好不好”、“你学会了吗”等无效问题常常在课堂上出现。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却根本无任何教学效果。
2. 备课时所设计的问题未考虑学生学情
有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现有的经验和能力,提高问题的难度,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得、无法回答。有时又把学生能力估计太低,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轻易就能给出答案,同样也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连贯性,思维间的跳跃过大,学生无法回答,使得所提问题无效。
3. 提问未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把握教学时间,甚至为了教学的一帆风顺,试图从部分优秀学生身上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成了个别性教学。这种教学,让人感觉丝丝入扣,演绎精彩。然而,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其他同学却长时间不被老师关注,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就是一个观看者,自己与课堂无关,这样的课堂注定是无效的、失败的。
4. 提问动机不正常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达到教学目標的手段。但通过我们问卷调查得知,部分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对其提问,想通过难题来难倒学生,造成学生当众难堪,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频繁使用这种方式提问,会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怕被问到的心理,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5. 评价不到位
经过调查发现,教师关注了学生的思维结果,而对学生思维过程缺乏有效评价。如“回答正确”,一句简单的话就算评价了。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或激励形式单一,流于形式,未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学生的思维方法与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若对其思考过程进行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那么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提问的策略
1.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特别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提出了“数学课堂提问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如我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确立了“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围绕目标在课的导入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数学王国里来两个朋友,一个是∠1(两边长且叉开小),另一个是∠2(两边短且叉开大),有一天,∠1和∠2比大小,∠1说,我的边比你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我的两边叉开比你大,所以我比你大。”我立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它们到底谁说得对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样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的欲望,为教学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老师与学生信息的交流,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水平的回答对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千万不能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惩罚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难堪。
3. 科学评价学生的回答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和回答,要让他们回答充分,清楚而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回答,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要多一些对他们的喝彩;对于回答有困难或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不可对其进行惩罚,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回答问题产生害怕情绪。总之,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适时引导和鼓励。要多一些真诚的微笑,多一些鼓励的微笑,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学习的愉快、安详和融洽。
4. 避免数学课堂中的无意义提问
“对不对”、“是不是”、“你听懂了吗”、“好不好”、“你学会了吗”这样的问题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却没有任何的作用,教师要加强课前准备,在数学课堂提问中要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
总之,提问是课程背景下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和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我们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问题回答科学评价。进行科学有效的提问,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